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挪威的森林》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挪威的森林》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挪威的森林》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有关“爱情”概念隐喻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认知语言学界重视,而其中多数以英语为研究对象。

与此相对,其他语言中的“爱情”概念隐喻研究较少,尚有研究的空间。

鉴于此,本论文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为例,从中筛选出各种隐喻性表达,特别是“爱情”隐喻表达,从认知语言学的立场加以考察。

通过精读《挪威的森林》,共筛选出325条具有隐喻性表达,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将其分为“类比”、“转喻”、“场所·移动隐喻”等,并得出以下结论:1)“类比”中以「…よぅだ」、「…みたいだ」等最为多见。

2)《挪威的森林》中凡是描述“我”的室友“突击队”时,皆使用了“转喻”。

通过“转喻”的“邻接性”,能够方便构筑“突击队”人物形象。

3)“场所·移动隐喻”,即表达状态或者变化的隐喻也较多见,主要分为“状态是场所”、“变化是移动”两类。

4)此外简要考察了察了“容器隐喻”、“方向隐喻”等隐喻。

此外,特别筛出44条“爱情”概念隐喻表达例句,主要分为“爱是力量”、“爱是物品”、“爱是在一起”与“爱所伴随的负面感觉”等加以考察。

结论如下:1)“爱是力量”这一隐喻在小说中较为多见,多将“爱情”比拟为能够搬动人的、将人吸引至某方向的,或者或要使之镇定的不稳定的力量等。

2)“爱是物品”,会通过各种“物品”为“爱情”赋予特征。

3)“爱是在一起”也多在小说中以“在一起”、“不抛弃”等表达,展现人物爱情。

4)“爱所伴随的负面感觉”(悲伤、痛苦、憎恶等)这类非直接的隐喻表达,多出现于嫉妒、回想故去恋人等场景,通过负面情绪来令人感受“爱情”。

5)对“爱是魔法”、“爱是
食物”等概念隐喻也作了探讨。

在分析隐喻表达的基础上,结合“爱情”概念隐喻,对小说中直子、绿、玲子与“我”四人的恋爱观进行了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直子总是感觉不安,所以渴求一直与恋人相伴的“爱情”。

2)绿将“爱情”当做食物一般想要充分拥有,同时讲究爱的平等付出与获得。

3)玲子对爱情的态度任其自然,并认同同时爱上两人的爱情存在。

4)“我”将性与“爱情”分别看待,并能够同时对两人产生爱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