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五、振幅补偿
受几何扩散作用和大地吸收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 中,随着传播路程的增加,反射能量逐渐变弱;另外,受激发和接收条件等 因素的影响,原始地震记录的能量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变化与 地下地质信息无关,容易使解释陷入误区,因此,处理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即振幅补偿),补偿地震记录能量的损失,改善地震记录的横向一致性, 进而使地震资料的能量变化,能够真静校正
1、静校正基本原理 Es h Er Er-D Es-h-D h0、t0 Er-h0-D Tr=-(Er-D)/v Tr=-[(Er-h0-D)/v + t0] 地表 E
V
基准面 D
Ts=-(Es-h-D)/v
地层 速度横向不均匀时,不同点要用不同的速度;纵向不均匀时,应该分层, 不同层的厚度和速度可以从小折射、微测井等资料的解释成果中获得。
二、置道头
3、观测系统检查 利用置完道头的数据,绘制炮、检波点位置图、 线性动校正图。
炮点、 炮点、检波点位置图
线性动校正图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CMP道集分选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一、数据加载
1、数据输入 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 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 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 炮号、道号、波形、道长、 采样间隔等等。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振幅补偿后
振幅恢复前
振幅恢复后
五、振幅补偿
1、球面扩散和大地吸收补偿 (1)球面扩散补偿,需要填入速度参数,可以从速度谱中得到。 (2)大地吸收补偿,需要填入补偿系数n,通过试验确定。(C=(t/250)n)
补偿前 振幅曲线 补偿后 振幅曲线
衰 减 小 , 能 量 不 发 散
五、振幅补偿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目的: 目的:消除由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和偏移距不同带来的能量差异,使地 震道的振幅能量分布均匀合理 。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近地表不均匀因素对地震记录影响十分复杂,把各种因素同 时加以考虑会使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甚至无法解决。为了使问题简化并满足 地表一致性要求,一般作如下假设: (1)地表振幅影响因子对整道是一个常数,它是震源强度、表层衰减、 检波器耦合等影响的总和系数。 (2)各振幅因子保持地表一致性原则。即不管波的传播路径如何,同 一道集内所有道将具有同一补偿因子。如:同一炮的所有道将具有同一炮点 的补偿因子,同一检波点所有道将具有同一检波点的补偿因子。 (3)输入数据为经准确的静校正、球面扩散、地层衰减补偿后的记录。 ——可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在处理的不同阶段多次使用。目前的流程大
四、叠前噪音压制
1、噪音压制原因和目的 叠前:叠加之前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条件及施工因素和仪 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地震记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 尤其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为了获得高频信号,不得 不采用小药量激发、小组合或无组合甚至是单个检波器接收,各 类干扰会更加严重。这些干扰,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起到了制 约的作用,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压制和衰减。
二、置道头
2、置道头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 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 据的道头中。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都可以从道 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哪一道?CMP号是多少?炮检距 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相应的 处理,如抽C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 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如果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引 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
言
地震资料处理
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 解释的关键环节。
地震资料解释
1、什么是地震资料处理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 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 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 关的地质信息。
四、叠前噪音压制
2、噪音识别
50Hz 50 干扰
各种噪音压制后
四、叠前噪音压制
3、面波压制
原始
去噪
噪音
四、叠前噪音压制
4、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 (3)50Hz工业电干扰压制 使用单频干扰压制模块: ①判断干扰是否为单频干 扰,并把含有单频干扰的地 震记录挑选出来; ②针对选出来的地震记录, 进行单频压制; ③数据体合并。
二、置道头
●道头: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固定字节长度的 道头: 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 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 为道头。如第8炮第2 为道头。如第8炮第2道,第126CMP等。 126CMP等 1、观测系统定义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 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三、静校正
静校正是把由地表激发、接收获得的地震记录,校正到一 个假想的平面上(基准面),目的是消除地表起伏变化对地震 资料的影响,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是实现共中心点叠加的一项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叠 加效果,决定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垂向分辨率,同时又影响叠 加速度分析的质量。
压制前
压制后
前 后
四、叠前噪音压制
5、高能随机干扰压制
去噪前 去噪后 噪 音
四、叠前噪音压制
6、相干干扰压制——二维滤波 F—K;F—X
前
后
噪音
四、叠前噪音压制
7、多次波压制——radon(τ-p)变换法
去多次波前后剖面
四、叠前噪音压制
8、其它噪音压制方法(信号加强) 相干加强 径向滤波 多项式拟合 随机噪声衰减 这些噪音压制方法,都是建立在资料相邻道有的效信号具有相干性和可 预测的基础上,对相干性好的信号进行加强,从而压制相干性不好的噪音。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信噪比较低的资料,相邻道的有效信号相干性也可能不 好,这时,可能无法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 另外,这些噪音压制方法的保真性相对较差,一般叠前较少使用。对于 特低信噪比资料,如果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构造解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叠 前有针对性的选用。
引
言
2、为什么要进行地震资料处理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但这 些信息是叠加在干扰背景上且被一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 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因此,需要对 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
地震资料处理
野外地震记录
处理后地震记录
引
言
3、地震资料处理过程——常规处理流程
t
震源脉冲 反射界面 地震记录
六、叠前反褶积
1、为什么要进行反褶积 (2)但是由于震源爆炸时岩石破坏圈和岩石塑性圈的作用,使得震源发出 的脉冲到达弹性形变区时变成具有一个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稳定的波形 b(t),通常称为地震子波。地层对地震脉冲的这种改造作用,就相当于一 个滤波器,通常称为大地滤波器。通过大地滤波器,子波的高频成分损失, 脉冲的频谱变窄,从而使产生的尖脉冲经大地滤波器后延续时间加大。
速度分析 数据输入 置道头 静校正
否
迭代
动校正、 动校正、初叠加 剩余静校正
叠前噪音压制
剩余静校正量 小于0.5ms 小于
是
振幅补偿
DMO或叠前时间偏移 或叠前时间偏移 叠后反褶积 随机噪音衰减 偏移 时变滤波、 时变滤波、增益
叠前反褶积 抽CMP道集 道集
地震资料处理常规流程图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CMP道集分选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都使用一次。
五、振幅补偿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前
几何扩散和大地吸收补偿
地表一致性补偿
五、振幅补偿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效果检查
D C
B
TF能量 能量 0.1~1.0
A
TF能量 能量 0.3~0.7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CMP道集分选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地震资料处理 流程与方法
2006年8月
提 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CMP道集分选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动校正、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