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单项选择题(2011·衡中高一11月)下图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对于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①该图表示北半球②该图表示的南半球③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④BC是晨昏线中的晨线部分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根据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可以推断OP、OQ为日期分界线即是180°经线或0时所在经线。

由于晨昏线ACB关于OP所在经线圈呈轴对称,所以OP 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OQ则为180°经线的一部分。

根据OP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可知图中极点O处在极夜状态,又因为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可知该图为南极俯视图。

根据自转方向(顺时针方向)和昼夜分布特点可知BC为晨线。

【答案】 D2.如果C处某天文爱好者于7月6日18时观测到北地平线上45°处有一恒星,当他第二天再次同一方位观测到这颗恒星时,当地的地方时间是()A.18时B.18时3分C.17时56分D.18时56分【解析】一个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要在第二天在同一位置看到该恒星,必须提前4分钟。

【答案】 C(2011·常州高一10月)北京时间2011年2月3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

据此完成3~4题。

3.与该日对应的太阳光照图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解析】一月份北极周围出现极夜现象,B图符合。

A、C表示北极周围出现极昼现象,D图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

【答案】 B4.每年的除夕夜8时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的时刻,此时远在美国旧金山(37°48′N,122°25′W)的华人华侨观看晚会直播时,当地时间为()A.2月3日8时B.2月2日4时C.2月2日8时D.2月3日4时【解析】美国旧金山经度为122°25′W、位于西八区,比北京时间晚16个小时,2011年的除夕夜8时即2月2日20时,减去16小时即为当地时间,故选B。

【答案】 B(2011·四川成都高一期末)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

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

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5~6题。

5.若上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A.15小时~16小时20分B.17小时~19小时20分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解析】三条日出时刻曲线可以看成三条晨线,6月22日,赤道上6时日出,66.5°N上0时日出,因此下面一条错误;由于晨昏线在6月22日与66.5°N相切而不是相交,因此上面曲线正确,中间一条错误。

通过读图可以得出A项正确。

【答案】 A6.若图中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时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解析】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从其日出时间可知都是早于6时日出,为南半球的夏季,昼长夜短;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昼短夜长。

当北京时间12时时,30°E为6时,150°W为18时。

【答案】 D(2011·唐山高一10月)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7.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可知,①地位于赤道附近,②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③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④地位于北极圈附近,故③地能反映我国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

【答案】 C8.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解析】由于是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随后便向北移动,此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此时南回归线以北的点正午太阳方向都为南,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学校所在地天气气温较低。

【答案】 D(2011·保定高一11月)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完成第9~10题。

9.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30°、1月B.60°、7月C.60 °、1月D.30 °、7月【解析】M点的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说明M点的纬度为60°;N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说明N点为7月份。

【答案】 B10.若M点在北半球,6月22日这天,处于M点纬度的天文爱好者在当地正午12时观测太阳黑子活动情况,此时天文望远镜筒与地面的夹角应约为()A.83.5°B.53.5°C.36.5°D.16.5°【解析】6月22日这一天,M点(60°N)的天文爱好者在当地正午12时观测太阳黑子活动情况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90°-(60°-23.5°)=53.5°;而此时天文望远镜筒与地面的夹角应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答案】 B(2011·石家庄二中高一10月)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11~12题。

1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温带B.南温带C.0°~23.5°N之间D.0°~23.5°S之间【解析】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所以应该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

【答案】 D1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A.黑夜最短B.正午旗杆没有影子C.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解析】C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没有影子。

【答案】 B(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010年,常州地区(约31°N,东八区)的小明在当地时间2月13日上午10点收看在加拿大温哥华(约49°N,西八区)举行的冬季奥运会直播。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3~15题。

13.在A、B、C、D四个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和距离2月13日最近的分别是()A.A和C B.A和DC.C和D D.C和C【解析】首先在图中A、C处,标出赤道(与地轴垂直),然后连接太阳的中心与地球的地心,观察直射点的位置,可判定A为夏至日,C为冬至日,大约为12月22日;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测定B为秋分日,D为春分日,大约为3月21日;最后可确定2月13日,应该在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且较靠近春分日。

【答案】 C14.当小明从电视中看到冬奥会开幕时,温哥华所在时区的区时是()A.2月13日18时B.2月12日18时C.2月13日17时D.2月12日17时【解析】首先计算常州和温哥华两地区时间相差16个小时,已知东八区为2月13日10点,减去16个小时就可求出温哥华所在西八区的区时。

【答案】 B15.下列关于“2010年2月13日”常州和温哥华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州昼长比温哥华短B.常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比温哥华小C.两地昼长都逐渐变短D.常州昼长比温哥华长【解析】2月1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常州纬度低于温哥华,因此昼长较长;由于直射点向北移动,因此北半球的昼长在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自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相对于温哥华,常州距离直射纬线较近,因此常州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温哥华。

【答案】 D二、综合题16.(2011·杭州高一10月)我国西北地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α,如左图所示。

右图为该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

其中反映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_。

(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其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α的变化是________。

(3)在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上,用斜线表示夜半球,并画出晨昏线;该图所示的时间为上图中的________(填入数码代号)附近。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属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最小的,竿影的长度则是一年中最长的。

第(2)题,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往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后再往南移动到赤道。

在此期间,该校的正午太阳高度α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其中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

与此对应的竿影由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其中夏至日时的竿影长度最短。

第(3)题,据图可知该日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用斜线绘出夜半球,再在昼夜交替之间画条直线,即晨昏线。

【答案】(1)④(2)先逐日变短,夏至日最短,后逐日增长先逐日变大,夏至日最大,后逐日变小(3)如下图所示②17.(2011·正定中学高一期末)读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1)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画出图中的夜半球。

并判断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C三地比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图中最左侧的经线是正午12点,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8点,则图中A点所在经线是________。

(4)从A点向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方向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不发生偏转的是向________运动的物体。

【解析】第(1)题,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因而同一时刻太阳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背向太阳的一面即为夜半球。

关于晨昏线的判读应掌握以下原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

第(2)题,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3)题,根据题意,图中最左侧的经线是正午12点,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8点,可判读图中最左侧的经线为30°E,又由于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相差30°,因而A点所在经线是60°E。

第(4)题,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会发生偏向,其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