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运动

(____移)→次年春分日(_______)——回归运动(太阳直 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 纬度
春分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3˚26'N

23˚26'S
规律: 1.通过黄赤交角来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2.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度数的关系是:互余。
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6˚,那么回归线的度数是多 少?极圈的度数是多少?
4.速度 (1)角速度: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360˚/24h=15˚/h
N
15˚
B
15˚
A
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各地角 速度相同,都是15˚/h; (2)线速度:地球在单位时 间内转过的弧长
任一点的线速度:πR· cosα/12h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 60˚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极点没有线速度。
3.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规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判断:以北半球为例,聚落、挖沙厂、防洪堤坝 设置在哪一岸较好?
海 洋
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 顺时针;
4.公转轨道 (1)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 (2)日地距离:近日点(1月初)、远日 点(7月初) 5.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近日点______、远日点______
二、黄赤交角(★★★★★) (1)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两个交点,即春分点 和秋分点。(二分二至日:春分:3.21前后、夏 至:6.22前后、秋分:9.23前后、冬至:12.22 前后)
此处是春分还是秋分?
★★★★★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①范围:23˚26'N--23˚26'S; ②过程:春分日(_______)→春分日后→(____移)→夏至 日(___________)→夏至日后→(_____移)→秋分日(____) →秋分日后→(____移)→冬至日(_______)→冬至日后→
④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___移动,北半球各地 昼渐__,夜渐___,昼___夜; ⑤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___值, 其中,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终日不出,出现____现象; 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向__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 ___,夜渐___,但总体还是昼___夜___。 ⑥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完成一次回归 运动;
2.正午太阳高度(H)的变化 (1)概念:一日内的最大太阳高度。 (2)会画几个特殊节气的H; (3)H的计算: 某地的H=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纬度、该 地的纬度) 春分日北极点的H? 45˚S的H?
(4)H的变化规律
①纬度变化:H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季节变化:
春秋分日:H由____向______递减,南北极点的H是 ____;夏至日:H由____向______递减,北极点的H 是______,南极点的H是_____,南极圈的H是 _______,北回归线以北地区H达到一年中的最___值, ______H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H由____向 ______递减,北极点的H是______,南极点的H是 _____,北极圈的H是_______,______H达到一年中 的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H达到一年中的最___值。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引起的现象)(重点)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4)晨昏线(圈)的特点及应用 ①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 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___,并始终与太阳光线____; ③永远_____赤道;赤道上_______太阳升起,_____ 太阳落下; ④与经线圈的关系,重合(二分日)或者有夹角,夹 角范围在0°--23˚26'N之间,且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 纬度相同;
N S
2.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地点)而不同的时间; (2)计算: ①本质:360˚/24h=15˚/h=1˚/4m ②方法 第一步:计算两地间的经度差:“同(都是东经度) 减异加”; 第二步:根据经度差计算两地间的时差; 第三步:确定时间:“东加西减”——针对所求地点
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时差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理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为_____和______,它 们的长度可以反映某地某时间昼夜时间的长短。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春分日:全球昼夜____;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 向__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___,夜渐___,昼___夜; ②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__值,其中, 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终日不落,出现___现象;夏至以 后,太阳直射点向__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___,夜渐 ___,但总体还是昼__夜__。 ③秋分日,全球昼夜______。
规律总结: 1.同一条经线上时间_______; 2.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_____;二至日,晨昏 线与极圈______;
(3)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全世界按统一 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
具体办法:每隔经度___为一个时区,全球 共划分成____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 时区为中时区或零时区,中时区以东为___时区, 依次为东一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为___时区, 依次为西一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 7.5°,合为一个时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
重要概念(★★★★★) ★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距离遥远,可 视为平行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0˚≤h≤90˚) 正午太阳高度(H)——一日中的最大太阳高度 (都是90˚吗?)
春分日H的画法 N S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_____,南极上空: ______; 3.周期(参照物不同,则周期不同) (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2)太阳日:24小时 谁是真正周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