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国民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 因此当我国发展国际贸易时, 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摆在首位。
国际贸易属于一种经济和商品层面的往来活动, 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能够影响其产业结构的综合因素较多。
而对于国民经济来说, 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 会令当下已经趋于稳定的经济贸易形势产生一定的变动。
这种变动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偏向于负面的。
本文在剖析了当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的同时, 对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进行了简单研究, 而后又针对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深入分析了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农产品; 国际贸易; 产业结构调整; 国民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是我国经济动态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在国内的对外贸易范围中, 农产品始终占据着主要的交易位置。
近年来, 面向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相关研究越发增多。
在这些研究课题中, 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学者认为, 产业结构调整会令当下相对稳定的贸易结构产生一定的波动, 甚至有可能断掉一些长期合作的产业链条。
本文将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 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得出几点比较全面的影响内容。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简述(一) 短期层面上的影响分析农产品的产业结构指的是对外交易时, 我国可以提供的农产品的份额和主要类别。
而国际贸易成型和保持长期经济交流的重点就在于, 某种农产品是被其他国家所需要的, 且其他国家暂时无法自我满足的。
也就是说, 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产业结构的成型, 一方面取决于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类别和整体质量, 另一方面是取决于他国的需求类别和需求量。
从这一点来看, 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实时状态, 必然能够对国民经济产生直接性影响。
如, 当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中, 玉米的需求量突然上升, 而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又以玉米产物作为主打时, 国际上各个存在巨量需求的经济体就必然会优先选择与中国建立贸易联系。
而在供求量突增的趋势下, 玉米产品的价值也会在短期内产生升值波动, 这属于一种必然的市场趋势。
在此趋势下, 只要我国能够时刻保证我们所投放到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农产品质量是有保障的, 那么短期内的巨量经济收益便也能够被充分保障。
并且, 这种短期内突增需求量的贸易状态也会影响到国内相应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国内对于该种农产品的消费金额也会适当地提升。
因此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 是随着国际市场中的实时供需量而变动的, 当中国主要的贸易产品被置于大量需求的位置时, 国民经济就会在短期时间阶段内迅速上升。
反之, 当中国的主打农产品失去了市场交易的核心需求地位时, 国民经济便也会在国际贸易销售量无法带动的状态下, 而陷入短期的交易量降低或商品交易停滞现象。
(二) 长期层面上的影响分析农产品与其他的商品不同, 其存在两方面的特性。
其一, 在国际贸易产业结构中常驻的农产品多为食物属性, 而即使国际贸易的经济变动是偏学术化, 比较高深的, 农产品的市场也会不断产生贸易行为。
这是因为人是一种需要食物才能生存的生物, 这种特质使得农产品的市场永远是长期稳定的。
其二, 农产品需要培育和种植, 不同作物对于土壤和气候都有着精确的要求, 一旦其他国家的土壤、空气、气温等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那这个国家所需要的农产品就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做到自给自足。
农产品特殊的产出要求, 使得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存在是必然的。
而将目光放置到比较宏观的位置上加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 无论国际产品市场的产品结构如何变动, 国际上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如何发达, 农业始终都是一个国家稳定自身经济水准, 占据国家基础经济地位的最核心力量。
因此我们可推断, 农产品实力就是整个国际贸易链条中最稳定、最基础、长期牵动力量最大的一环。
当我国能够拥有长期有效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时, 那么我国在对外交易中的基础地位就能被扎实奠定。
当前国际上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是偏原材料化的, 也就是说产业结构中占大比重的仍然以农作物的原始形态为主, 如玉米、土豆、大豆等农产品。
我国除了在农业产业上有着长期有力的发展地位外, 也是一个工业大国。
而工业技术的发展会推动融合性产物的更新速度,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交易市场中, 中国对外的农产品贸易产业结构很可能会由原材料一家独大逐渐过渡到原产+加工品这一对等结构。
当我国掌握着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主要话语地位时, 新产品的市场推动就会相对乐观一些, 而一旦农业加工产品的国际市场被打开, 国内的农业和加工业就必然会得到大量的贸易份额, 继而间接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推理, 当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始终稳定时, 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会随着国内需求量的增长和下落而不断变动。
而当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能够进行一些迎合市场走势的变动时, 就能第一时间稳定未来一个阶段的国际销售渠道, 不仅能够保持国内农业的经济收益, 也能通过产业融合的产品形式带动国内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
因此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性的长期影响。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一)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现状简述从地域特征上看,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供给结构多以北部地区为主。
对外贸易的交易量整体呈现不均衡状态, 近年间多数出口量都是以北方和偏东北方的农产品种植区作为主力。
但南方实际上也大量种植农作物, 而这种极不均衡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必然会对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额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同时将视线放置到国内, 国际贸易是一种明显的提升交易额的途径。
南北方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地位如此不同, 就势必会造成国内南北两方农业收益状况的巨大落差, 这明显不符合我国所要求的南北方均衡发展的宏观政策。
而国际贸易也包含进口贸易, 但国内的农产品进口贸易额也多处在东北地域中, 且近年间东北地区所进口的农产品结构已经逐渐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进口的货物也多数都是国内产业比较不拔尖的, 如, 成品牛奶、奶粉。
当前占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比重较多的产品仍旧以蔬菜水果为主, 水产类产品为辅, 而占进口贸易比重较多的则是肉制品(高质) 、奶粉、大豆等物品。
根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进口大豆的稳定大国, 其中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大豆出口到中国。
目前, 中国不仅仅大量出口农作物, 在农业进口方面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交易链条。
从这一点来看, 中国能够占领进口市场, 也是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体现。
(二)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是一种相对主观的活动行为, 是一个国家为了调整当下产业结构, 寻求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的经济利润而展开的调节举动。
而以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作为调节对象的结构调整行为, 其作用空间必然是围绕在两方面, 进口、出口。
上文中提到过农产品进口基本都是因为本土的土壤无法种植该作物, 或本土能够提供的商品供不应求等等。
但无论如何, 进口贸易都是一种经济输出的行为, 长期输出大量的进口贸易经济额度就必然会降低国内经济发展的状态。
因此我国就常常依靠提升本国农产品量数和提升国内农产品质量的方式, 来稳定国内的经济销量, 以争取做到国内的购买力归还于国内。
但国家若要明令控制进口额度, 国民中已经成型的进口购买力就会暂时失去商品来源, 于是国内购买力就会陷入一段时间的混乱。
而在国人正逐渐适应国家所推崇的内部产出内部购买政策时, 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会随着存货的量数而或增长或下降, 整个产品市场的价格就会不断变动, 使得本来平稳正常的农产品贸易链条变的混乱无比, 国民经济也会长期处在不稳定状态中, 不利于第一产业的协调发展。
在农产品出口方面, 国家若要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 就必然会影响到正在开展贸易的一些固定交易链条。
因为调整产业结构就意味着市场变动, 意味着出口农产品的价格会产生一定的波动, 而国际间的贸易价格基本都是经过许多复杂步骤的完善和商议才能得出结果, 因此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实际上就是放弃掉一部分对外发展空间去谋求更广的经济效益, 但在调整中被放弃的部分, 其是否存在潜在的开发价值, 就是一种不确定的负面因素。
(三)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国民经济既是一种短期内需要不断维护的经济链条, 也是需要时刻维系其长期发展价值的重要竞争力。
而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是国家农业经济范围内产值较高的一环, 国家若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将国际贸易的结构调整为更加适合农业未来国家发展方向的状态, 那么我国就能借助高速发展的农业和农产品, 来稳定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基础和创新性地位。
而当前我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 正有意愿朝着增加农业加工品的上市比重, 将其与农业原产品调整为五五开形式的趋势。
笔者认为, 若以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力度不断上升的趋势来看, 国际间的各大购买力在未来的农产品交易诉求中, 必然会朝着产品创新化、价值提升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因此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为比较适应未来发展的方向, 无论结果如何都具有拓展贸易空间的正面作用。
同时, 当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开始朝着加工农产品的方向发展时, 国内需要加以配合的经济体就不仅仅包含农业种植者了。
一些以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就相当于有了长期活跃发展的方向, 因此国内的经济产业就会被有效激活。
例如当我国朝着农产品加工业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时, 国内的加工行业就会立刻更新与农产品相关的加工设备和劳动力, 于是国内加工业就会多出大量的工位, 可高效缓解国内就业的紧张现状。
同时, 当国家放宽农产品出口的入行门槛时, 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投身到农产品国际贸易事业中, 不但农业产业会加快整体优化升级的速率, 国际物流产业以及相关资金借贷机构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业务增加值。
于是在上述完全可预见的发展趋势下, 我国的国民经济就必然会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得到高效的价值提升。
三、结语综上, 本文以农产品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 将其对国民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发展产业, 置身于国际贸易环境中的农产品交易若不变动产业结构, 则可以在短期内稳定国民经济收入。
若产业结构朝着高效发展方向变动, 那么国内包含农业在内的整体产业便也能够随着更新, 并高效带动国民经济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