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美术作品鉴赏

西方美术作品鉴赏

一、古希腊美术(1)特点:写实美与理想美的完美结合(2)代表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约作于公元前150年,巴黎卢浮宫藏)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这一作品因为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

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缝处在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界处。

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

尽管雕像的双臂残缺,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生积淀,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的想象,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使人们愈加觉得它非同凡响。

从艺术风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

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

无怪乎19世纪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要称这一雕像为“古代的神品”。

这座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雕像,造型匀称和谐,体态婀娜自然.仪态万方而又庄重典雅,集中体现出女性美丽和青春永恒的魅力,由于其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和谐统一而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掷铁饼者》米隆历史背景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掷铁饼者》就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艺术价值《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

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作者米隆在这一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

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的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

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

整个雕塑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壮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

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

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这尊男运动员塑像标志着古希腊人体雕塑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完美。

米隆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的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又称《带翼的胜利女神雕像》,简称《胜利女神》,高3.28米,古希腊的著名石雕刻。

2300多年前,一次战争中的胜利方将其置立在萨莫德拉克海边悬崖上,命名“胜利女神”。

虽然现在头手残缺,但轻盈飘逸,气势不凡,被称为旷世珍宝,为卢浮宫镇宫之宝。

雕像描绘了带有羽翼的胜利女神,昂首挺立于战船船首,立于萨莫色雷斯岛的众神圣地上。

这尊雕像可能是罗德岛的居民为纪念一场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初取得胜利的海战,敬献给众神的祭品。

《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雕像是希腊化时代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

这尊雕像由双翼和左腿出斜线,轮廓构造呈现倾斜的姿态。

雕塑家展示出衣裙褶裥处理的精湛技艺:宽大的长裙时而顺滑地紧贴于肌肤,如真实般自然流动,时而迎风飘扬。

女性的裸体在衣衫的覆盖下呼之欲出,如同其它公元前五世纪末的作品一样,采用的《沾湿的衣褶》之雕刻技法令雕像栩栩如生。

二、古希腊建筑的柱式比例希腊神殿建筑总的风格是庄重典雅,具有和谐、壮丽、崇高的美。

这些风格特点在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特点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古希腊建筑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

共有四种柱式:1.多利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

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

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

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希腊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帕特农神庙三、古罗马美术作品一《卡拉卡拉像》大理石胸像,高50厘米,约创作于公元209 年,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馆也有同名作品收藏。

罗马帝国前期的肖像雕塑作品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方面曾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雕塑家们往往采用丰富的构图来加强形象的个性特征。

不仅眼球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而且在脸部肌肉处理上也赋予某种情绪,使人物的个性通过脸部的各个细节展现得维妙维肖。

这尊《卡拉卡拉像》则是所有这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代表了罗马肖像雕塑的顶峰。

卡拉卡拉本名安敦尼努,卡拉卡拉是他的绰号。

他为人凶残,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嗜血成性的暴君,他在位时对内外均采取暴虐的手段,并残酷杀害不少自己兄弟和朝臣,他自己后来则死于罗马近卫军司令的手中。

在这尊雕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张性格鲜明的脸:方方的脸庞,嘴角内收,头部低斜,紧锁的双眉,多疑而凶残的眼睛流露出凝滞的眼神。

雕像五官轮廓清晰,眼睛的刻画令人叹为观止,那是一双充满着复杂感情的眼睛:凶恶、暴躁、多疑、恐惧。

残暴和屠杀为他消灭了许多敌人,同时也造就了他那对一切都充满了怀疑和恐惧的内心世界。

一头卷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则进一步强化了他那凶残的性格。

这一雕像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艺术技巧上,达到了罗马雕塑的最高成就,在整个世界美术史上也是十分少见的。

作品二《罗马大角斗场》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罗马斗兽场是在公元72年,罗马皇帝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有强迫沦为奴隶的八万犹太和阿拉伯俘虏修建而成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将俘虏来的奴隶卖给当地的罗马人,获得了巨大的收入,从而得以支持斗兽场建造的庞大支出。

而真正建造这座建筑的人,更多是拥有相当技艺的建筑师和有专业知识的工人。

地理坐标41°53'25.38"N 12°29'32.47"E围墙共分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上周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种柱式。

科洛西姆斗兽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

斗兽场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四、文艺复兴(14到16世纪)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一、达·芬奇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

壁画《最后的晚餐》《安吉里之战》和肖像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蒙娜丽莎》的原型是威尼斯公爵夫人,当时威尼斯公爵请达·芬奇为其夫人画一幅肖像,而当这幅画作完成之后,达·芬奇因为太喜欢这幅画,不舍得交工,就连夜打包,和仆人一起逃跑了。

蒙娜丽莎的右手更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

《最后的晚餐》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

达·芬奇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观众,而耶稣基督坐在最中间。

二、拉斐尔·圣齐奥拉斐尔·圣齐奥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也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怀抱着新柏拉图主艺术理想,以其洗练的画技,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挥到极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