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资料
数量多形式创新
部分披露流于形式 •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 • 仅出于对政策法规的遵守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体系形式更加多元 • 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陈述 化 • 并不能代表内部控制质量高低
Ⅱ.我国内控信息披露现状——影响内控因素
政府监管处罚力度
外部因素
外部审计及需求者
Ⅱ.我国内控信息披露现状——影响内控因素
Ⅲ. 案例展示——中核科技
中核科技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实质性内容 2011年度的自我评价报告中所阐述的内容都过于笼统,没有展开更详细的说 明,停留在介绍各部门职责的层面上。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中核科技只是说 明公司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具体内容没有作相应的披露。 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是主要流于形式,披露现状急需得到改善。 (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足 中核科技对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论一直较为乐观。对于内部控制的缺 陷,虽然有所披露,但是其披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 (三)缺少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鉴证意见 中核科技每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都没有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 报告的审核报告,只是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以消极的表述说明:公司外部 审计机构未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 见。中核科技如此模糊的表述,造成内部控制信息真实性的不确定,公司内部控 制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不太令外部信息使用者满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部控制信 息的披露流于形式,缺乏实用价值。
会计盈余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好, 市场评价越高,越能够提高会 计盈余的信息含量。
个人投资者风 高的内控披露信息的使用度将 险认知 强化内控缺陷信息对个人投资 者风险认知的消极影响,弱化 其他信息的影响。 投资者增加对 投资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 定性内部控制 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 信息的需求 可靠性,除保有对量化财务数 据的需求外,还增加了对定性 的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主要内容 Ⅰ. 内控信息披露的发展
Ⅱ. 我国内控信息披露现状
Ⅲ. 案例展示 Ⅳ.相关建议
Ⅰ.内控信息披露的发展(国外)
2012 1992
COSO委员 会提出《内 部控制整体 ——框架报 告》
2002
COSO委员会公布了 2004 新版《内部控制—— 整合框架》征求意见 稿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通过《内部审计实务 标准》
Ⅲ. 案例展示——中核科技
内控披露流于形式的潜在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力不足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缺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其经营情况的好坏 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 情况,以传递有利信息;相反,盈利状况较差的企业披露内控信息的动力明显不 足。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披露还存在漏洞,上市公司选择性地披露有利信息, 将影响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行。中核科技内控制度刚建立不久,制度还比较薄弱, 按相关要求披露信息一方面是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其信息披露所获收益不能马上 实现,另外,还担心内部控制薄弱等负面信息的披露会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因 此,其缺乏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
股权集中度
非公司治理
公司规模 审计意见 独董比率
内部因素
公司治理
管理层权力 设立内部审计
Ⅱ.我国内控信息披露现状——与其他方面的联系
Perspective 企业价值 两者关系 内控制信息披露指数与企业 价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文献 宋京津.经济后果观下的内部控 制信息披露问题——基于三大上 市银行2001年-2008年年报的 思考.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 余海宗,丁璐等.内部控制信息披 露、市场评价与盈余信息含量. 审计研究,2013,5:87-95 池国华,张传财,韩洪灵.内部控 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 险认知的影响:一项实验研究.审 计研究,2012,2:105-112 蔡从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12.1
美国国会通过 《萨班斯法案》
Ⅰ.内控信息披露的发展(我国)
2014 2006
《深沪证券 交易所上市 公司内部控 制指引》
2008
证监会与财政部联合 2010 发布《年度内部控制 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 》 财政部等联合发布《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 引》
财政部发布《企 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
Ⅱ.我国内控信息披露现状——两大特点
Ⅲ. 案例展示——中核科技
背景资料
中核科技系1997年经国家体改委生字[1997]67号文批准,由中国核工业 总公司苏州阀门厂独家发起而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7年6月16日向社 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00万股,随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交易,股票代码000777。 中核科技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 等制度,设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 构,设立了符合公司业务规模和经营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和内控体系。董事会建 立了战略发展、审计、薪酬考核三个专业委员会。中核科技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 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成立了配备3名专职审计人员的审计部门,该部门作为独立 的内审机构,在公司董事会以及董事会设立的审计委员会具体协调指导与监督下, 独立行使审计职权,负责对公司本部及控股参股公司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 独立的审计监督,定期与不定期对相关职能部门及子公司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重大项目及其他业务进行专项审计和例行检查。
。
Ⅲ. 案例展示——中核科技
(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中核科技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于乐观,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过于笼统,无 实质内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董事会未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和监督内部控制, 缺少必要的独立性。董事会缺乏独立性,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管理层工作和 监督管理层,更难以客观公正地督促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评 价公司内部控制。 (三)审计委员会和内审部门缺乏实质性作用 虽然中核科技董事会建立了审计专业委员会和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也明 确了监督和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职能,但其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未能对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进行实时监督和定期检查。中核科技审计委员会是由独立董 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