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近年出口状况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近年出口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国际贸易高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高新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基于这样的认识与判断,我国政府先后启动了一系列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年均46.8%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所以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自1998年我国实施科教兴贸战略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不断加快。

1999~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由247亿美元增长到4156.1亿美元,增长了16.8倍。

与此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攀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由12.7%增长到29.1%,为我国外贸出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与出口方向的现状(1)出口市场结构。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香港和欧盟四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高新发技术产品向四个市场的出口额占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50%到70%。

2008年,对美国和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高达781.3亿美元和980.8亿美元,合计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2.4%。

由此可见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上述四个国家市场的依赖性较大。

(2)出口产品结构。

在高新技术产品所在的9个技术领域中产品的出口规模及其增速相差甚远。

其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的量最大,增长的速度也最快。

1999年出口量为172.51亿美元,2008年达到3084.5亿美元,9年间增长了17倍多。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产品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大,2008年达到72.4%。

仅次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产品的是电子技术产品,1999年电子技术产品出口为42.06亿美元,2008年达到554.02亿美元,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13.3%。

这两项产品出口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量的85%以上。

(3)出口企业结构。

三资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外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具有重要作用。

2005—2008年三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分别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量的88%、88.5%、87.3%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近年出口状况分析张叶叶重点发展以包头、银川、金川为中心的稀土、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宁夏的钽、铌、铍加工生产基地;金昌镍钻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

在西南,有色金属发展带主要集中在四川南部、云南、贵州、广西一带。

要加强对西部有色金属资源的开采和管理力度,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对冶炼企业进行整合,尽可能地搞冶电联营。

西部地区要重视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产品深加工,以获取较高的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4.适当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我国是世界上陆地边境线最长、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中,大部分相邻西部地区。

从我国外商投资分布来看,出于投资安全性需要,外商投资往往考虑近域性,西部地区由于缺乏东部地区所具有临近港、澳、台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段优势,选择余地十分有限,因此,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将是其发展开放战略的重要通道。

西部地区周边国际环境的缓和与改善以及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使西部地区能够在贸易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将极大地改变西部地区的区位劣势和投资环境,使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交流由单纯的边境贸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5.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中西部地区公共教育的投入,为本地区国民索质的提高和人才成长提供条件,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电视教育;鼓励企业对其员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

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服务,逐步实现企业招聘人员信息公开化,清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

对中西部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物质保障。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责任编辑:张京8内蒙古统计2010·5()和87.5%。

三资企业中由以独资企业为主,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从55.4%变为67.4%,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导力量;据统计目前为止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占有率己超过“半壁江山”,而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低于10%。

跨国公司纷纷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制造转移到我国,从而成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力量。

(4)出口地区结构。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地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其中珠江流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最大的地区。

广东省五年一直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最多的省份。

2008年该省的出口额占全国的36.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地域集中度高,出口额排前十的省市地区就占全国的95%以上,这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整体水平,导致东、西、中技术水平差距过大。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1.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技术构成上看,已对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形成严重依赖。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逐年增强,已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出口份额占八成以上,并在出口中保持了较大的顺差优势,使中国最终摆脱了长期在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的逆差局面。

但是其他技术类产品缺乏国际竞争优势。

长此下去,可能会导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业过度竞争,出现低水平的重复投资、产品雷同,从而影响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效益。

这样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利于分散贸易风险。

2.从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结构上看,仅处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分工中的加工制造环节。

我国缺乏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中,占据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

外资企业到中国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看中了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市场潜力大的比较优势,把使用劳动力较多的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的末端转移到中国来,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组装加工,在占领了中国市场的同时销售到全球。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实质上仍然是“两头在外”、“大出大进”型,产品核心技术是外国的,销售渠道是外国的,我们只是凭借劳动力优势,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分工中占据了技术附加、价值附加较低的组装加工环节。

我们进口零部件,组装加工,贴牌出口,收获了漂亮的贸易数字,实际获得却很少。

3.从贸易主体结构看,高新技术产品的国内市场和出口贸易大部分被三资企业主导,形成出口依赖。

从1997年开始,外商独资企业首次超过合资企业,此后,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逐步上升。

国内资本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受到排挤,这一现象如继续下去,很有可能出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财富创造越来越多,而国家对其所有权和支配权越来越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会有掌控到外人手中的危险。

4.从国内出口的地域结构上看,东、中西部差距非常突出,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导。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1、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科技投入制度和税收制度,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投资环境。

在征收增值税方面,应当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完全”退税。

目前我国贸易政策中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强势激励作用的有财政金融支持出口政策、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退税政策,其中出口退税是最正当、最不可能引发争议的政策。

2、加大科技开发投入,扩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动力,因此应当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在保持原有出口产品优势和份额的同时,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逐步改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局面。

3、对投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外来资本采取有“选择”地吸收的策略。

我国在积极有效地吸引外资的同时,应考虑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领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尽快提升和调整引资政策,实现从“引资”到“选资”的过渡,有计划地选择并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外资企业在我国技术发展较缓慢的领域进行投资,或把研发、设计等产业高端转移到中国,带动我国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促进内资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4、提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应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着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按照国际规则加大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产业、重点技术、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的扶持,降低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提高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国际竞争不断提升竞争力。

5、促进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努力缩小地区差异。

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

促进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9内蒙古统计2010·5NEIMENGGU STATISTICS内蒙古统计2010·5区情问题口是一项重要、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应稍加倾斜,以促进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使其充分发挥潜力,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并带动中西部其它地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以缩小地区差异,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健康、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责任编辑:付明()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张丽珉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

1992年初,国务院陆续批准13个边境开放城市,其中包括我区的满洲里市和二连浩特市。

目前,内蒙古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6个,分布在边境14个旗(市)。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对俄、蒙边境贸易,以此带动特色加工业、创汇农业、旅游、城市建设、社会事业、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区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在自治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积极拓展利用外资和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进入“十五”时期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及向北开放的有利契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经济发展新战略,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