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概述
姓名:何方元
学号:110320115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概述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我国总出口额的贡献率从1995年的6.78%上升到2005年的28.64%;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更是从1995年的1.44%上升到2005年的9.71%,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所以高新技术产品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以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我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一、从进出口额看高新技术产品的变化趋势
历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表一)
单位:亿美元
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进出口差额
199240107.1147.1-67.2
199346.8159.1205.9-112.3
199463.4206269.4-142.5
1995100.9218.3319.2-117.4
1996126.6224.7351.3-98.1
1997163.1238.9402-75.8
1998202.5292494.5-89.5
1999247376623-128.9
2000370.4525.1895.5-154.6
2001464.5641.11105.6-176.6
2002678.6828.41506.9-149.8
2003110311932296-90
200416541613326740
2005218119774160205
2006281524735288342
2007347828706348608
2008415634187548738
2009376930996868671
2010492441279050779
20115488463210120856
(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再直观的看一下上表所反映的趋势图: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变动(图一)
单位:亿美元
(一)增长的背后
与我们看到的一样,自从“八五”提出高技术产品出口战略以来,我国高技术产品无论进出口量都在增加,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更是以跨步式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跻身世界前列,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力的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它的带动作用更是日益增强。
而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高技术制造业加速向国内转移,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增长的背后体现的是我国对高技术产品的大力投入,随着“八六三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推进,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我国已经陆续建立了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以开发区为龙头,辐射周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创新环境也在逐渐改善,下面是我查到的部分关于我国创新指数以及高技术产品的经费投入的数据:见图二、图三
从下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我国的创新指数以及各项分指数几乎是以一条直线在递增。
所以说我国近年来创新环境一直在改善,这也为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环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硬环境”,二是“软环境”。
前者主要指实验室设备、科研机构数量、科研人员数量等;后者指的是创造能够让科研人员、企业家、资本所有者互动并产生“化学作用”的氛围;其中包含公民科学素质、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科技服务水品等。
近几年我国无论是在“硬环境”还是“软环境”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而高技术产品的经费投入也是以一条陡峭的曲线在增加,所以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年年增长也可以被解释。
创新是一种企业部门自
发的行为,但也与我国一直以来的政策引导密切相关。
(二)下降的原因
至于图一中折线图下降的部分,也是很容易解释的。
那就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波及的产业不只是高兴技术产业,包括了机电、轻纺、金融等各个领域。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萎缩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
2009年1月至7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和出口同比分别下降了24.7%和19.1%。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各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全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而相对而言,高新技术产业复苏的步伐缓慢,甚至落后于一些传统产业。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没有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国外需求萎缩导致出口量大幅减少,给高技术产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未来我国必须改变高新技术产业过度依赖外国市场这一严峻问题,以使这一产业更强的稳定性和对抗外部风险的能力。
2005-2011年中国创新指数及分指数图(图二)
(来源: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
再看一个反映我国对高技术产业投入经费的条形图:
高技术产业内部经费投入(图三)
(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让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高新技术的进出口情况:下页表二
二、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来看
对于图四中图线中平稳增长的部分,我想无需作过多解释,文章前面也有提到。
需要作出解释的几个地方分别是1994年前后高新技术产品占进口比例略有下降、09年以后高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较大下降。
(一)1994年前后占进口比下降
先解释前者,这是我自己结合资料总结的原因。
94年在外贸方面出现了一个重大变革: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对进口关税进行大幅削减,税率降至23%。
从前面的内容知道,高技术产品进口份额下降的原因不是高新技术产品本身进口额下降,而是其他商品的进口增长率大于高新技术产品。
其原因就是税率下降,而为什么税率同样下降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率比其他商品低?我认为这是因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八五”时期刚起步,所以国内需求量有限,以至于其增长率对税率的敏感度小于其他成熟商品。
高新技术产品占商品/工业制成品比例(表二)
单位:%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1992 4.713.3 5.915.9 1993 5.115.3 6.217.7 1994 5.217.8 6.320.8 1995 6.816.57.920.3 19968.416.29.819.8 19978.916.810.321 19981120.812.424.9 199912.722.714.127.1 200014.923.316.629.4 200117.526.319.432.4 200220.828.122.833.7 200325.228.927.335.1 200427.928.729.936.3 200528.63030.638.6 20062931.230.740.9 200728.63030.140.3 200829.130.230.844.4 200931.430.833.143.3 201031.229.632.942.9 201128.926.627.4缺失
(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将上表转化为折线图: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图四)
单位:%
(二)2008年以后进出口比例下降
至于09年后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下降又不可避免的与经济危机联系起来了,其实我想说的这个比例下降并不是单纯的指经济危机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降引起的。
因为面对经济危机,其他产业也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为什么高技术产品受损更加严重,以至于现在危机过后的恢复期其增长速度仍然不及其他产业呢?
查资料之后我总结了下面三个方面:
○1○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特点是多以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为主,而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又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最容易受影响的方面。
○2○2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相对于其他产业,高新技术产品更容易受到贸易保护壁垒。
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附加值巨大的产业,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有些产业是发达国家主动让与的产业,一方面是技术要求低,容易被发展中国家模仿,二是利润率低,投入产出比低下。
而高新技术产业则不同,发达国家是不愿意放弃这巨大收益的市场,于是高新技术产业首当其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下最大的牺牲品。
从前不久中国光伏产品遭欧盟提起反倾销案可以看出这一点。
○3○3高新技术产品比起一些其他产品来说是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所以其国际需求理所应当受经济危机冲击更大。
一些研究数据表明,高技术产品的下降期弹性要高于上升期弹性,说明高技术产品受到出口萎缩时下降的较快,而出口恢复时上升的相对却较慢。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发达国家GDP增速下滑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放缓,同时由于商品需求弹性各有不同,需求收入弹性越大,收入减少对其消费量减少的越多。
基础性商品需求弹性明显小于高新技术产品,因此,金融危机
造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降低。
当各国采取措施,经济复苏,由于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观念发生改变,可能最先恢复的是一些基础性商品。
导致高技术产品在这一时期恢复相对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