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案社会工作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个案社会工作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2020/12/11
7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3、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 行为治疗法相对于其他治疗法,对专业关系的 建立不太重视。 在极端的行为主义者那里,甚至完全否定同感、 真诚与接纳的必要性。而且不重视案主的自决,有 操纵案主的倾向。
2020/12/11
8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但现在行为治疗法也开始重视专业关系的建立, 认识到良好的专业关系对找到案主的问题以及协助 案主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即使这样,与人本学 派与心理分析等传统学派相比,行为治疗法只把专 业关系作为治疗的必要条件,而并不认为专业关系 具有治疗的效果。
③嫌恶疗法。
嫌恶疗法是一种专门用于对付酗酒、抽烟或不 适当性刺激的反制约。
在嫌恶疗法中,用不愉快的新的制约反应去取 代原愉快的制约反应。*
一种通过想象来联系制约刺激和嫌恶刺激的方 法叫做想象嫌恶式增敏。对治疗肥胖症证实有效。*
嫌恶疗法有危险性,可能对案主造成伤害。如 果进行,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施行。
2020/12/11
17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②循序减敏法。 循序减敏法利用了“相互抑制作用”,即当一 个人在嬉笑时,他无法同时感到恼怒,个人在轻松 时,他也无法感到紧张。* 除了想象之外,工作者也可以让案主亲身接触 真实的恐惧或焦虑的情境,步骤与循序减敏法相同。
2020/12/11
18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2020/12/11
12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3)多种基点设计。
①一个人的几种行为。
比如一位学生有三种行为有待改善,即是起床 后不叠被子、不刷牙、不洗衣服。
工作者在治疗前作基点观察后便首先在案主叠 被后给予奖励。此时,刷牙与洗衣这两个未被介入 的行为仍然保持不变,但叠被的表现则大为改善。
由此可知,治疗措施是叠被行为改变的原因, 并可推导出若采用相同的奖励措施对协助案主改善 其余两种自理行为也是可行的。
2020/12/11
32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⑤松弛训练。
人在焦虑紧张时,肌肉就会崩紧。而感到安全 与舒适时则肌肉松弛。人不可能在紧张时肌肉松弛, 所以松弛训练是通过使肌肉松弛而达到消除紧张的 目的。
在最近几年中,行为治疗法已经从较为单纯的 操作性和反应性的治疗方法,演变成一套吸纳了认 知成分的助人方法。
此外,它对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已经比以前较 为重视。案主在治疗过程中的参与和自主性相应得 到提高后,行为治疗的应用范围也日渐扩大。
2020/12/11
3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行为治疗法偏重科学方法,行为治疗已经拥有 一系列用来做系统性评估、记录、介入和量度成效 的方法,使人们能客观评估这一治疗法的疗效。行 为治疗法是众多治疗法中理论基础最单一和完整的。
2020/12/11
15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2、治疗的策略与技巧
(1)反应性技巧
反应性行为通常是与反射性反应和非自主性行 为有关的,例如内分泌、焦虑、性冲动和不随意肌 肉的活动,包括流涎、眨眼和抽筋等。
反应性技巧大部分都是受古典性条件制约所启 发。
2020/12/11
16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反应性治疗的技巧: ①反制约。 反制约就是用一新的制约反应取代原有的不理 想的制约反应,而新的制约反应正好与原有不理想 的制约反应相反。*
2020/12/11
28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②采用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疗法是一个培养案主以逻辑和理性程 序按部就班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基本方法是找出案主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评估各途径的优劣,并从中选择一个最可取的方案。
这种理性考虑与抉择的方法可应用于案主其他 问题的解决上。许多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是因为缺乏 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果在他人的帮助下学习到解决 问题的方法后,案主就能处理其人生中的大部分问 题了。*
2020/12/11学派注重的是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其对 行为的界定也相当有特色,完全撇开了心理的感受, 它所研究的问题行为必须是可见的、可度量的、可 客观描述的。*
由于疗效的评估与问题的确定都要建立在客观 而标准化的观察与记录上,所以行为学派在这方面 发展出一套类似于实验科学的观察与测量方法,使 行为治疗过程变成一个研究的程序。
2020/12/11
20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2)操作性技巧 ①正增强。 在某行为之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或维持 理想的行为。* ②负增强。 在出现某行为之后拿走嫌恶性或不愉快的刺激, 以增强或维持理想的行为。*
2020/12/11
21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③消减。 当某行为出现后便扣除增强物,以减弱或除去 不理想的行为。* ④差别增强。 在理想行为出现时,给予奖励刺激,在不理想 的行为出现时,扣除增强物,可以增强或维持理想 的行为,同时减弱或消除不理想的行为。*
2020/12/11
11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2)A—B—A—B设计(又称逆转设计)。
就是在第一个A—B阶段完成后再加入第二个A— B部分。
如果由于治疗的介入而导致了案主行为的改善, 而当治疗撤除后,行为又回复到原来的情况,表明 治疗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原因。
在治疗措施疗效确定后、再继续施行治疗。*
但这种设计方式不适用于有些不能回复的行为, 如语言学习等。
但行为学派中近年来颇有影响的认知学派则认
为,人类有能力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
以人类有相当的自由与自主性,例如个人可以通过
自我反驳、自我管理和社交技巧训练等方式成为环
境的主人。
2020/12/11
5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2、科学方法 虽然治疗的最终结果落实到行为的改善,但许 多学派认为行为是由深层的心理机制决定的,所以 以深度的心理分析为治疗的手段,认为只有通过由 里及外的方式才能最终解决人类的行为问题。 但行为学派由于它把人类的行为与环境的刺激 直接联系起来,所以它不重视人的内在心理机制, 而是通过环境的改变直接针对行为来治疗。
2020/12/11
29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③模仿。 人不是单靠试借方式学习,人能通过感应方式 代入学习过程,所以观察学习和模仿也是学习行为 的一个途径。 模仿包括四个过程: 第一、专注观察; 第二、通过想象和言语记忆; 第三、通过适当的动作模仿行为; 第四、对模仿进行奖励。
2020/12/11
30
2020/12/11
13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②几个人相同的行为。
假如宿舍中甲、乙、丙三位室友都没有按照规 则刷牙。
工作者在一个星期里对三人的行为进行基点观 察,治疗计划先施行于其中之一甲身上。
甲因为没有刷牙而被罚停看当晚一场十分受室 友欢迎的电视节目。
甲的行为不久便有显著的改善,而其他两人的 情况没有改善。
2020/12/11
10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行为治疗法常用的评估方案有三种: (1) A—B设计(又称前—后设计)。 A代表治疗前的观察记录,B代表治疗后的行为 记录。 但是即使B的情况相对于A有明显的改善,也不 表明改善是由于治疗引起的,因为还可能有一些治 疗外的因素引起了案主行为的改变。 所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可信度不高。
个案社会工作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行为治疗法的理论背景,弄清行为治疗法 的基本假设与概念,掌握行为治疗法的工作方法与 技巧。
【教学内容】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假设与概念 三、方法和技巧
2020/12/11
2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一、理论背景*
行为治疗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行为治疗可 分为三大主流,即古典性条件学习、操作性学习和 认知性学习。
2020/12/11
19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④泛暴疗法。 泛暴疗法包括想象的和真实的两种,前者称为 内爆疗法,后者叫真实接触。 让案主想象或真实地面对大量引起他恐惧或焦 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惯于这些刺激为止。* 但因为泛暴疗法要把案主放人令他恐惧的情景 中,可能会对案主造成伤害,所以使用泛暴疗法的 风险也很大。
①鼓励某一行为,击败不做主义。
可以采用自我指导的方法,也可采用他人督促 的方法。
自我指导是指案主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 做。比如一个一贯懒于早起的人,可以写一篇文章 指出早起的好处以及晚起的坏处,并经常朗读或心 中默诵。
这是一种自我说服、自我教育、自我鞭策的方 法。
2020/12/11
27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一般而言,缺乏自表能力的人,往往倾向于过 分礼貌、事事谦让,对别人的行为即使不满,也往 往敢怒而不敢言,小心翼翼地避免别人生气,不知 道自己的权利。这些人对自己普遍缺乏安全感,所 以他们尽量避免直按面对问题。
而敢于自表训练,则使案主畅快地表达自己,
无论在自信心和自我形象方面,都能产生相当不错
的改善。*
现在行为治疗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个案社会工 作领域,除了应用于部分弱智人士、精神病患者和 儿童外,同样应用到正常的成年人、婚姻辅导和家 庭治疗,而且疗效相当明显。*
2020/12/11
4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二、基本假设与概念
1、人性观
极端的行为学者如沃森与斯金纳的人性观是比 较机械的。他们认为人完全是环境的产物,人没有 什么自主和自由。环境改变,则行为也随之改变。 行为的可变性是很高的。
行为治疗法对案主的指导与干预也明显强于其
他学派。
2020/12/11
9
第十一章 行为治疗法
三、方法与技巧
行为治疗法是一个完整的介入程序,必须严格 按照介入的程序进行。
1、评估方案
行为学派所谓的行为是具体的、可度量的行为。 为了客观地显示治疗的效果,在治疗前首先要对问 题行为的表现进行记录,包括行为出现的次数和强 度,这叫基点记录。如在治疗前夫妻口角的次数与 时间等,以便与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