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密洛陀在山上时,突然吹来一阵大风, 使她怀了孕,生下九个儿子。她叫儿 子去找树种来育苗造林,然后造了蜜 蜂、蝴蝶、猴子、果子狸、牛马猪羊、 鹰鸟熊巴„„等各种动物,使整个树 林充满生机。密洛陀把收藏的铁交给 儿子,去找铁匠做了斧头、锯子和柴 刀,砍来竹木,割来茅草,择吉日造 了大房。儿子们用轿子拾着密洛陀住 进大房。
因此而出现的相关节日 ——达努节
• 生活在广西巴马、都安、马山、隆安 、平果等 县的布努瑶,他们所崇拜祖神是密洛陀和布洛 西。传说在农历五月二九日,布洛西山和密洛 陀山两座神山忽然各迸出一个人来,女的是密 洛陀,男的是布洛西,两人结成夫妻,成为布 努瑶的始祖。密洛陀造成了天地,和布洛西一 起又造成了森林、房子及人。 因此,每逢五月 二九日这一天,达努瑶人都要过“达努节”, 在节日中祭祀他们的祖神密洛陀。“达努”, 在瑶语中是“永不忘记”之意,蕴含了不忘密 洛陀创世功绩的意思。这个节日又是叫“祖娘 节”、“二九节”、“祝著节”、“瑶年”。
•
主 要 内 容
密洛陀民族含义
• “密洛陀”是布努瑶交际语词,并且是个合成 词。“密”,意为“母亲”,“洛陀”,意为 “古老”。把两部分合起来,“密洛陀”即是 “古老的母亲”。由于历史的久远,“密洛陀” 早已人名化,专指古代造天造地造万物造人类 的那位女神。此外,布努瑶的爱情歌语言即 “撒露”语言和史歌语言即“分”语言把密洛 陀叫“靶柯?密柱”——“靶”即“妇女”或 “中老年女性”,“柯”即“古老”,“密” 即“母亲”,“柱”即“老朽”。合起来即 “古老的主妇、老朽的母亲”。还有,布努瑶 宗教语言把密洛陀叫“密本洛西?密阳洛陀”— —“密本”、“密阳”,即“母亲”,“洛 西”、“洛陀”,即“古老”,合起来也即 “古老的母亲”。
传承意义,学术价值
• 《密洛陀古歌》是一部集布努瑶的历史、地理、 风俗、信仰、民约于一体,熔布努瑶神话、传 说、故事、歌谣、寓言为一炉的百科经典,其 学术价值为: • 1、《密洛陀古歌》是神话、传说,从历史科学 角度看,神话、传说不能成为判定历史进程的 实据,但它是一个民族童年时代对自己历史的 朦胧记忆,仍不失其历史研究价值。 • 2、《密洛陀古歌》所反映出来的布努瑶人的宗 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信仰为主、自然崇拜、万物 有灵、祖先崇拜的观念贯串整部古歌,有宗教 信仰方面的研究价值。
广西的十万大山 ——梦开始的地方
创世始祖---密洛陀
相传在天地混沌的远古时代,有一座名叫 “密洛陀”的大山。这座大山不断移动, 经过九百九十五年,突然发生一声巨响, 山肚里爆出了一位密洛陀女神。密洛陀远 祖叫“师傅”,师傅死后,密洛陀用师傅 的雨帽造天宫,把师傅的手脚当柱子支撑 天边四个角,把师傅的身体当大柱撑起天 的中央。她造了天又造地。地比天还宽, 就用线把天边和地边连缝起来,使天官紧 绷,隆起像锅盖,大地皱起像平放的榴裙, 突起的成高山,凹下的成河川。
时制母期《过传民类是人《 期向系应密渡说族的造公密 。父民是洛的,社女天密洛 权族以陀痕但会神造洛陀 制社女古迹也的,地陀古 过会子歌。有神讲造是歌 渡以为》所向话的万一》 的及中产以父故是物位中 历母心生,权事母造女的 史权的时 制和系人性主 ,
历 史 背 景
•
初成地域
• 据专家考证,布努瑶与中国历史上的“九黎”、 “三苗”、“南蛮 • ”有渊源关系,是这些部落的一部分。“九黎” 是史前的一大部落,是古代与黄帝部落联盟、 炎帝部落联盟同时存在的部落联盟,并且被炎 黄部落联盟打败。“九黎”的发源地是中原, 即黄河中下游一带,所以布努瑶的发源地也是 中原。《密洛陀古歌》中密洛陀造人类的地方 是瑶族地名叫“罗立”的地方,有专家学者说 “罗立”在今河南省洛阳一带。所以《密洛陀 古歌》的初始产生地应是中原,即黄河中下游 一带。
产生原因
• 独特的民族历史,造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布努瑶在创造自己历史的过程中,也创造 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密洛陀古歌》就 是布努瑶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布 努瑶民族在她的童年时代,由于对天地万 物等自然现象的认识的局限性,于是产生 了幻想,用虚构的方式来解释他们无法解 释的自然现象,也用传说来叙说民族历史 发展的进程。《密洛陀古歌》就这样以神 话、传说的形式被布努瑶先民用口约定俗 成地创编,反映了布努瑶先民对万物起源、 人类起源的认识。
传承现状
小组合作情况
• 资料搜集:闫国栋,李慧渊,蔡泽 • 资料整合、筛选:许华 • PPT讲解:李燕 • PPT制作:刘瑞雪
பைடு நூலகம்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密洛陀
让时间记住你永恒的模样
兴趣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 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融神话、创世、 英雄为一体,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 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为了更好的传承中 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参与到联合国科教文 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通 过多年的保护和推广,将巴马泉水女神 《密洛陀》、祝著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 • 2011年5月23日,密洛陀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密洛陀叫九个儿子造人,他们用 “蜂仔”(蜂蛹)做人身,用蜂焰 捏成人头人脚,控成人样,放到 缸子里。九个月后蜂仔变成了 “人仔”(婴孩)。婴孩吃密洛陀 之奶长大,学会了讲话。密洛陀 叫他们结婚,分散到各地居住。
历史源流
• 瑶族支系非常复杂,一直以来,各界对瑶 族支系划分都没有统一的规范。按“支 系——分支——小支”来划分,瑶族可以 大致分为四大支系16个分支39个小支。四 大支系分别是勉瑶、布努瑶、拉珈瑶、平 地瑶。 • 《密洛陀》是自称“布努”的瑶族第二大 支系的一首创世古歌,千百年来传唱不断, 深受广大的瑶族人民喜爱。由于瑶族历史 上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这 首古老的歌谣依靠瑶族人民口口相传,世 代流传下来。
庆祝达努节
• 达努节时,布努瑶的族人便聚集在预定的 场地一起跳铜鼓舞,斗鸡射箭,打陀螺, 笑酒等。铜鼓在布努瑶人心目中是祖神赐 予的神物,铜鼓舞便成为节日歌舞中最神 圣的乐舞。鼓声铿锵雄浑,舞姿粗犷剽悍, 非常感人。自然,也少不了丰富多彩的文 娱节目:唱歌、点大炮、武术等等。入夜 后大家跳起了在达努节才跳的兴郎铁玖 舞——一组反映瑶民生活、劳动的舞蹈。 人们一真舞到深夜,最后在老人们集体对 唱的“密洛陀”颂歌中结束,而男女青年 们则各自觅意中人继续他们的情意绵绵的 对唱去了。
• 当时天上有十二个太阳,晒死百样生物。密 洛陀叫儿子们射太阳,先是用长矛戳,但长 矛被烧弯了。后来做了弓箭,并在箭头上沾 上有毒的草药汁,等候在三岔路口。当“骑 着十二匹白马”的十二个太阳朝大地飞奔而 来时,利箭齐发。十个太阳中箭身死,还有 两个慌忙逃窜,躲进了山洞,使得天昏地暗。 这时,密洛陀喝令太阳发光,并警告说: “若再不照人间,把你们全杀光!”两个太 阳战战兢兢地依命而出。但不久,它们又想 “结夫妻”,生育更多的小太阳。密洛陀知 道后,就叫两个太阳分离,一个照白天,一 个照夜晚。照白天的叫太阳,照夜晚的叫月 亮。
• • 传承:过去,《密洛陀古歌》传承形式有以下几个 途径: • 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故事内容传承; • 2、通过聚会盘唱的形式,进行史歌语言诗体的内容 传承; • 3、通过举行大还愿祭祀活动,进行宗教语言诗体的 内容传承; • 4、通过祝著节歌手演唱,集体旁听的形式进行传承。 • 在这个21世纪,主要是通过每年举办的祝著节等活 动来维护密洛陀文化的生命和活力;在日常生活当 中,密洛陀文化还有所保留,但多多少少受到了冲 击,正渐渐淡化出人们的生活。
• 密洛陀把铁块放在瓦缸里,九个月后 变成了“铁仔”(人),但铁仔却被老 虎吃掉了。密洛陀便叫儿子们上山除 虎。儿子阿波引诱老虎去打猎,用放 火、滚石方法烧伤和砸伤了老虎。后 来利用老虎嘴馋的本性,引老虎烫死 它自己的孩子和老婆,最后老虎自杀 而死。
• 为了造人,密洛陀先后派出聋猪、长尾鸟和乌鸦 去找个好地方。但聋猪出去拣吃虹则着了迷,没 完成任务,发怒的密洛陀用棍子打它,使它从此 耳聋。长尾乌出去吃饱红果就回来,没完成任 务.发怒的密洛陀用箭射它的屁股,从此它就拖 上了一条长长的尾巴。乌鸦出去玩火,没有完成 任务,发怒的密洛陀把蓝靛水泼到它身上,从此 它身上就黑麻麻的了。最后,密洛陀派老鹰去找 地方。不料,老鹰被密洛陀的儿子哈昂关进岩洞 三年。老鹰用计逃出,回来向密洛陀禀报。密涪 陀给老鹰做了铁嘴和铁爪,用计抓回哈昂,关进 土牢。后来哈昂得到老鼠和穿山甲的帮助逃出了 牢房。
传承意义,学术价值
• 3、《密洛陀古歌》是传授布努瑶生产斗争 知识、生存斗争知识、生活习俗的古老教科 书。 • 4、《密洛陀古歌》是幻想神话与解释神话 的结合体,想象力丰富、有许多独特的故事 和传说,有唱、有诵、有舞、有声、有色、 有形,可以说是布努瑶人的民族文化艺术的 大集汇,是研究布努瑶文化艺术的丰厚资料。 • 5、《密洛陀古歌》保存了大量的语言资料, 特别是宗教语言资料,词汇之丰富、涉及面 之广泛、形式之独特,实属罕见,是研究布 努瑶语言所必需。
瑶大本病开和大成洛生幅《 始事族故继妖地、陀动、密 祖件迁、宗魔山人的的恢洛 母,徙族接怪河类诞诗宏陀 密热的内代兽、万生的的古 洛烈原外、的征物、语气歌 陀地因的密斗服的天言势》 的歌和矛洛争自起地,、以 伟颂经盾陀、然源日讲通浩 大了过和续族灾、月述过瀚 业布等冲寿性害治的了形的 绩努重突及分、理形密象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