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机操作规范一、设备操作规程:1. 设备开启前,检查主机各部分有无异常,各润滑部位按要求加注润滑油,并进行一次空车运转,穿戴好防护用品;2. 将线头经导轮至花盘与编织导体后,再经牵引轮绕到收线盘上,固定好后,正式开车;3. 每班停车后,应及时将转盘导轨面,曲线槽,上下锭及摆杆等部位的灰尘、油污及断线头清除干净。
4. 机器运转时应注意对机器进行观察,经常检查润滑油能否从管道顺利到达润滑点。
摆臂支架的旋转部件内须充满黄油,每工作120小时后须往内加满黄油。
5. 凡是自动润滑系统不能涉及的机器运转部件,应经常进行人工添加润滑剂。
节距交换齿轮,收放齿轮和牵引蜗轮蜗杆部位应每班添加工业脂一次;排线器光杆每班添加工业机油数次;排线器光杆及收线主动齿轮轴两端的带座轴承油嘴处,每班应加油一次。
6. 如出现不明情况的停机,可根据《故障报警》画面出现的报警闪烁灯信号,作相应的排除;如经常发生和油泵报警设定时间相同的无报警信号的停机,应检查油泵.油路是否正常;发现润滑油不能到达润滑点则须排除故障才能重新启动。
7. 设备运转过程中,不得进行挂轮的配换,经常注意设备各部运转是否正常,操作工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或交给无操作证的人操作,如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停车,请修理人员协助解决后,再重新开车;8. 工作完毕,切断总电源,清扫工作现场,清除花盘上的丝毛和灰尘,擦拭设备各部,把剩余挂轮存放在指定区域,摆放整齐,填写好工艺流程卡及各项报表和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
二、工艺操作规程:1. 本规程适用于高速编织机生产屏蔽类的控制电缆、塑料线、射频电缆等编织工序生产。
2.设备技术规范和参数:详见编织机的《设备使用说明书》3.生产工具和量具:量具:精度为0.01mm千分尺。
工具:剪子、扳手、螺丝刀等。
4.开车前准备工作:●开车前工作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准备好工具和量具。
●了解上班工作情况,明确当班生产任务,按工艺要求选择好压模和搭配齿轮。
●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正常,如发现故障性能通知有关部门修复后方可开车。
●检查需编织的半成品和金属丝(如铜丝、铝镁合金丝、铜包铝丝)等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5.工艺操作规程●将需编织的半成品固定在放线架上,固定好放线盘,调节好张力。
●缆芯从放线盘放出,经主机在下方进入,并通过导向轮穿过盘面的中心孔至牵引轮绕几圈后,再引到收线盘上,导向轮的位置应保证电缆中心能通过盘面中心,并选配安装好牵引挂齿。
●将已并好金属线的锭子装在编织梭子内。
●检查无误后,可开动机器一段时间后停车,测量编织外径、编织节距等工艺参数是否符合工艺规定,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
6.生产中质量控制●编织过程中机器突然停车,是因为断线或线已用完,做好相应处置后即可开机继续编织。
●编制过程中,如发现正在编织的屏蔽层不符合规定要求,应随时停车,同时使电机反转以清除这段长度上金属丝的编织,经处置完后,再恢复正常编织。
●严格按照发至车间机台的工艺卡片规定,控制工艺参数,做好检验记录。
●一个完整的线盘要求一根头到底,如内部有接头需剪断时,必在标识中间系30cm长的无纺布条注明原因,并写明前段长度,如一盘中有几种规格放在一起,应写明自里向外的产品型号、规格、长度。
●排线须整齐,紧实,不得有起落交叉现象。
●严格按照发至车间机台的工艺卡片规定,控制工艺参数,做好检验纪录。
7.编织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排除方法。
见附表:三、工序自检要求: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半成品的检验提供具体的检验规程和执行依据,适用于公司现有生产能力下产品类别在半成品工序制造中的检验。
使工序检验规范化、标准化,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2.术语或定义:●首件检验(或首检):是对机台当班生产的第一件产品实施的检验。
●巡检(或过程检验):是指对生产过程中首件检验完成后进行的过程巡回检验。
巡检频次要求一般不低于两次,不足两件的全检。
●完工检验(或完工检):是指本(批)产品在本工序生产结束后进行的检验。
●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按照产品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的检验。
●自检:由机台操作者对其所生产产品按规定检验项目进行的检验。
●检查批:机台每班生产的全部产品。
●符号R——代表检查批中的每一件产品都应进行的检验。
●符号S——代表检查批中进行抽样检验的项目。
●抽样检验的数量要求:原则上按照5%的比例抽取(但最多不超过三件)。
20件及以下抽样数≮一件;20件以上到40件抽样数≮二件;40件以上抽样数≮三件。
3.其他说明:●后面表格中符号: O——表示专检 Z——表示自检●本半成品工序检验指导书在汇编发布时,是适用的和全面的。
但在实施后因为新产品开发或增加新设备时出现新工序,应以单页形式补充续加,对新的半成品工序的检验要求、方法和检验形式做出规定。
编织工序检验指导书四、文明生产操作规程:1.编织完工后的成品盘、机用周转盘在交班前必须卸下,并存放到定置区域,将收线、放线轴放回到设备上;2.所有完工产品编织线在卸盘转运前必须将头捆好,并根据生产产品填写流程卡,用胶粘带缠在产品头上。
3.所有编织产品在选用收线盘时,必须注意线盘两侧的防护,确保编织产品不能因为线盘两侧造成挂伤、磨伤编织层;4. 并线锭子应根据规格使用完,禁止为图产量使用一半卸下,同时注意并线时严禁并满外鼓,造成脱落。
5. 并丝使用完的塑料盘用袋子装好,满袋后送指定位置入库。
6. 领用的材料按照定置区域要求进行整理摆放,禁止领入后摊放在地上。
7. 每个线盘要填写产品转移单,应注明生产班次、执车人、型号、规格、长度、日期、盘内短段长度。
8. 绿色胶带为修复用,属可以通过颜色胶带、黄色胶带为质量事故,属要求修复颜色胶带、红色胶带为分段颜色胶带。
9. 完工后要填写生产日报表,数据要真实,不准弄虚作假,已经查出当班工时全部作废。
10. 废料入库,当班产生的各种废料,根据分类在下午3:30分,找保管入库,并在第二天随生产日报表、领料单一起交统计,对第二天没有交各种报表的,每次扣罚主执车人。
五、负责定置管理区域:1.负责所在机台分管区域的卫生,并负责本区域线盘、线芯的存放、区域卫生清扫、设备卫生,分管定制区域内电缆沟盖板、地面、柱子、窗、玻璃、设备的防护,对造成损坏的除能指明责任人外,一切由区域负责人负责在交接班时进行监督检查。
2.具体位置和范围见编织机定置管理区域图。
六、检查与考核:1.每周四由生产中心组织设备部、生产管理部、车间主任对车间各机台进行检查,对没有按照定置区域规定要求进行清理的,将对责任人给予扣除工时的处罚。
2.具体处罚依据按照车间制定的机台考核规定执行。
编织工艺操作规程编织工艺操作规程一、设备组成及用途。
本设备适用于电线电缆的金属屏蔽编织,主要由放线架、导线轮、编织机、牵引轮、收线装置及电机组成。
二、生产前准备1. 将工具、量具放在工作台上,并检查量具是否对零2.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立即报告维修人员进行修理3. 按生产计划准备好半成品,并检查半成品是否经验合格及合乎工艺要求,并将合格的半成品装在放线架上,并调好张力4. 按工艺要求的编织节距挂好齿轮,按工艺要求选好导线模具5. 按工艺要求的股数将编织的铜线上至编织锭子上,并将锭子依次装在编织机上,并根据编织铜线和股数的大小放置张力调节重锤,依次将每股编织铜线经穿线孔、张力重锤及断线卡子拉至导线模前6. 按要求准备好收线盘,检查线盘是否完好,并将收线盘装在收线架上7. 拉牵引线经牵引轮绕3~4圈,将牵引线的一端固定在收线盘上,将另一端拉至导线模前三、操作要点1. 将线芯分别经穿线导轮拉至导线模前,穿过导线模,将线芯、编织铜线、牵引线接在一起,然后开机,等线头拉至线盘时停机,将线头不合格部分剪去,并将牵引线拉出,将合格的线头固定在线盘上2. 检查编织节距、密度是否符合要求,编织是否均匀,有无松散、刮伤等,确认无误后才可继续生产3. 在开机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编织质量情况和收线盘的排线情况,如发生断线缺股等不良情况,必须将编织线退回到锭子中,经修复后再重新开车编织4. 制造完毕后,认真填写产品制造卡,放置待检区,等工序检验员检定合格并签章后,放置合格品区待转序四、质量要求编织电线电缆线芯应编织均匀、编织密度应合符工艺要求,不允许断线、松散、刮伤、压叠现象五、常见的废品种类及解决方法(见下表)。
六、交接班及工艺记录1. 按要求做好各项工艺记录2. 将生产任务,及当班的质量情况告诉接班人。
下班前应将机台范围的地面清洁干净,将废品堆放在指定位置3. 如休息或无人接班应将电源断开七、安全生产1. 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头发长度不可过肩,女工应将头发扎平2. 换盘、上盘时应停机进行编织班长培训为了加强品质和人员管理,班长的作业程序:1.负责新进员工的教育训练,(包括如何看来料卡.算节距.换齿轮.换眼模.算产能等)2.监督编织员执行“编织员行文规定”.3.每天上下班前,集合所有人员开会,安排一天的工作,品质宣导后开始上班,确实交接工作及工具并检查环境后才能下班4.随时掌控当天所有机台的加工规格及各种规格的日产能,,制订每位操作员每天的目标产量5.检查所有的机台的品质及收.放线张力6.处理员工反映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需呈报上级主管7.掌控所有的半成品,空轴.铜线数量,发现下一个班不够用时需提前告知(业务通知客户备料)8.登记来料的规格及重量(含芯线与铜线),需要填写入库表格,并且签名9.将倒好的铜线小轴按规格放至编织机台上,将空的小轴收回放入倒轴区10.严格管控每天的废铜.线数量,确定登记每天每人的废铜.线数量,把每家客户的不同规格废铜.线分开置放,还给客户11.监督编织员磅好成品重量,并完整.正确地填写出货品管卡12.随时抽检编织机上摆放的铜线是否符合规格,确实做到不用错铜材13.请购车间所需用物品,主管签字后,将红联交给采购,兰联给仓库14.掌控车间所有零配件,员工领用后需及时登记(填写报废及车间物品领料单)15.真实.正确填写编织加工效率统计表物理发泡线生产常见问题解决一、表面粗糙、破裂原因分析:1.材料熔体流动速率较小(LDPE≤0.5g/10min,HDPE 0.2~1.0g/min),开机速度较快易引起熔体破裂。
2.LDPE与HDPE相混合,熔体流动速率不均匀,从而产生不均匀的内应力,出模口时应力恢复引起熔体破裂。
3.温度过低,压力增大,剪切应力增加,开机速度超过塑料的临界剪切速率(LDPE一般为50~600 1/s)。
4.出模口压力太小或太大。
5.模套入口角太大,临界剪切速率变小。
6.氮气压力太大,进一步增大塑料挤出压力,剪切应力增加,临界剪切速率降低。
7.模套太小,导致内应力增大。
8.模芯、模套不光滑,高速时摩擦力较大,易于引起熔体破裂。
9.螺杆长径比太小,螺槽深度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