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试题的编制与评分
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天下相合, 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
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 摘 自 柳 宗 元 《封 建 论 》
【评分标准】Biblioteka 题为一道材料解析题, 学生要解答好这道题, 需要具备古文阅读、比较、综合、分析等
多 种 能 力 , 但 SOLO 分 类 法 不 需 要 分 析 能 力 的 种 类 ,
目前国外较有影响的开放性试题评分方法主要有 两种 : 一种是等级描述 型 的 SOLO 分 类 法 ; 另 一 种 是 要 素 分 析 型 的 PTA 量 表 法 。 前 者 从 理 论 形 态 走 向 实 践 , 后者则从实践层面上升为理论。
1. 等级描述型评定方法— ——SOLO 分类法。 SOLO 分 类 评 价 法 由 比 格 斯 ( Biggs) 教 授 首 倡 , 是 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已在大 洋洲与东南亚地区广泛实验和应用。
2. 要素分析型评定方法— ——PTA 量表法。 PTA 量表是美国教师沃尔弗德与安迪生以及她 们 的同事倡导和开发的一种对于学生作业, 尤其是开放 性作业的评分工具。PTA 是英文 Primary Trait Analysis 的缩写, 意思是基本要素分析。PTA 量表是一种标准 参照的评价工具, 它确立的评分标准可以用来评价多 种 学 生 表 现 。 如 : 英 语 口 语 、语 文 作 文 、实 验 操 作 、研 究报告、艺术表演, 等等。PTA 是一项具体任务, 也就是 说, 对于每一个作业和测验有不同的标准。它既可以用 于外部统一考试, 也可以为课堂作业建立评价标准。 PTA 量表的理论假设是: 任何一种行为表现, 都 会有一系列基本的要素, 这些要素构成学生学习某些 知识、技能或行为表现的基本单元。只要找出这些基 本单元, 并将学生在这些基本单元中的行为表现作出 准确的评定, 则学生在完成这些具体任务时的总体特 征就可以得到适当的评价。 一 般 制 定 PTA 量 表 主 要 有 三 个 步 骤 : 一 是 确 定 可能对评价起重要作用的要素; 二是编制测试学生每 一个要素的评价量表; 三是对量表进行试测与修改。 PTA 量表的编制过程主要是确定基本要素及等 级 划分的过程。编制 PTA 量表, 既要依靠编制者以往的 经验, 也要依靠同行间乃至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它 是 一 个 不 断 循 环 、不 断 修 正 、不 断 完 善 的 过 程 。 在 对 于 区 分 度 要 求 不 是 很 高 的 考 试 与 评 价 情 境 中 , PTA 量 表 中各个要素的等级描述可以以简单的等级数量代之。 下 面 是 数 学 科 依 据 PTA 量 表 法 编 制 的 一 道 开 放 性试题及评分标准。 【题 目 】写 一 段 小 作 文 来 说 明 下 图 中 的 图 像 所 对 应 的函数的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函数概念的形成 , 一般是从具体的实 际例子开始的, 但在学习数学中的函数概念时, 往往 较少考虑实际意义。本题旨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已有 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例给出函数的实际解释, 体会到
们都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却往往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 五是自编试题。要求学生依据学过的基本原理编
制试题, 然后自己解答。实际上这是一种条件、过程、 结论全部开放的试题, 我们可称之为“全开放性试题”。 它对于学生基础知识与想象力都有良好的考查效果。
开放性试题在编制中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 为追求试题的综合性而牺牲测验的效度。 比如, 为了表现出考试方式的灵活性或体现与其他学 科、社会生活的关联, 试题中出现过多与该学科无关 的内容, 削减了属于学科本身的东西。 第二, 为追求试题的开放度而牺牲试题评分的可 操作性。有人认为, 开放性试题越开放越好, 其实开放 性试题的开放也是有限度的, 因为总体来说, 越是开 放的试题就越难把握评分的标准, 误差也会越大。 第三, 要克服绝对化倾向。过分夸大与忽视开放 性试题的作用都是不合理的。
只分析能力的层次。根据 SOLO 分类法, 学生的回答
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1. 前 结 构 的 回 答 。 回 答 只 出 现 了 一 个 简 单 的 判
断, 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如:
答 (1) : 分封制是不对的。
答 (2) : 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得多。
2. 单点结构的回答。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
要是在秦代之后实行的, 汉代以后, 某些朝代虽然也在
局部地区实行过分封制, 但总体上还是以郡县制为主
体。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5. 拓展抽象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
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 能够从理论上分析
为 什 么 会 出 现 这 种 现 象 以 及 这 种 现 象 的 发 展 规 律 。如 :
过程中, 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每发生
一次跃变, 学生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
级的阶段, 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
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 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
SOLO 将 学 生 学 习 的 结 果 由 低 到 高 分 为 五 个 不 同
的 层 次 , 即 : 前 结 构 、单 点 结 构 、多 点 结 构 、关 联 结 构 、
封的形式。秦代以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中央政府
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管理。
答 (2) :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
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 同
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看, 中央过分集权,
3 7 人民民教教育育2020506. 2.41
REN MIN J IAO YU
方面, 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如:
答 (1) : 实行分封制是对的, 因为夏、商、周和
汉朝实行分封制, 国家的寿命都很长。
答 (2) : 实行郡县制是对的, 因为秦朝以后大多
数朝代都实行郡县制。
3. 多 点 结 构 的 回 答 。 回 答 能 够 认 识 到 问 题 的 多
个方面, 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
— — — 摘 自 柳 宗 元 《封 建 论 》
材料二: 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
为之守宰, 据天下之雄图, 都六合之上游, 摄制四海, 运
于掌握之内, 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 其
有由矣。亟役万人, 暴其威刑, 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
徒, 圜视而合从, 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 人
学 习 任 务 中 的 行 为 表 现 , 进 行 诸 如 前 结 构 、单 点 结 构 、
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的水平划分, 并对
各个等级作出文字描述。若试题用于大规模考试, 则还
可以考虑按照实际评分的要求, 将五个等级适当细化。
下面是历史 学 科 依 据 SOLO 分 类 法 编 制 的 一 道 开
3 6 人 民 教 育 2006.1 REN MIN J IAO YU
评价与考试 P ING J IA YU KAO S HI
读者热线: ( 010) 62257722 转 476 电子信箱: Laipg@edumail.com.cn
SOLO 分 类 评 价 法 的 基 本 理 念 源 于 皮 亚 杰 的 认 知
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 同时也可以向学
生提供有用的反馈 , 所 以 SOLO 分 类 法 可 以 用 于 形 成
性的学生学业评价; 另一方面, 如果将上述五个层次
赋予不同的等级分数, 那么学生对问题回答的质量就
可以被量化, 量化的分数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依据 SOLO 编制 评 分 标 准 , 就 是 按 照 学 生 在 具 体
开放性试题如何编制?
根据研究, 开放性试题有如下编制方法与策略: 一是陈题新用。即将传统试题进行开放性改造。 例如: 可以将传统试题中的部分条件省略, 从而形成 新的条件开放性试题; 也可以在解题方法上提出新的 要求, 如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或用尽可能多的方法 求解, 等等。 二是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这种设题方式的核 心思想是: 从学生身边的事件或者社会生活事实中, 寻找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 通常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可 以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同时没有确定答案的。 三是设置黑箱式问题。所谓黑箱, 即只有条件与 结论, 要求探究中间过程的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属 于过程开放性试题, 它往往要求作答者发挥想象, 并 通过猜测进行合理性推理与判断, 最终揭示出黑箱内 幕。黑箱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四是利用假设情景。对一定的情景作出假想, 并 要求答题者以假想为条件作出判断与推理。比如 “假 如失去重力……”、“假如没有摩擦……”等情景, 它
教 学 J IAOXUE
评价与考试
P ING J IA YU KAO S HI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 而地方过 分地分权, 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 但往往会产 生分裂势力。因此,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 把握问题, 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
本材料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种类较多, 如理解 材料、结合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论证、理论分析历史 现象的本质等等, 通 过 SOLO 分 类 评 价 法 可 以 清 楚 地 分析学生所能达到的思维层次。比如能够从材料中找 到两条有效信息的学生, 能力层次自然比只找到一条 有效信息的学生高; 能够综合分析两条信息的学生, 能力层次又比只是单纯找到两条信息的学生高; 能够 从理论上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学生, 能力层 次更比只是简单分析材料间的关系的学生高。
答 (1) :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
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从材料中我们注意到, 在秦
朝以前, 主要实行分封制, 而秦代以后, 中央主要是
通过郡县制来实施对地方的管理。不同的朝代实行不
同的制度, 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