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市条件及程序一、主板的上市条件(一)最低公众持股数量和业务记录1、至少1000名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25%,如果市值大于3亿,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降低至10%。
2、可选择三年的业务记录或无业务记录。
(二)最低市值8000万新币或无最低市值要求。
(三)盈利要求1、过去三年的税前利润累计750万新币(合RMB3750万元),每年至少100万新币(合RMB500万元)。
2、或过去一至二年的税前利润累计1000万新币(合RMB5000万元)。
3、或三年中任何一年税前利润不少于2000万新币且有形资产价值不少于5000万新币。
4、或无盈利要求。
(三)上市企业类型吸引国内外优质公司上市,寻找国际伙伴,开放市场引入国外券商。
(四)采用会计准则新加坡或国际或美国公认的会计原则。
(五)公司注册和业务地点自由选择注册地点,无须在新加坡有实质的业务运营。
(六)公司经营业务信息披露规定如果公司计划向公众募股,该公司必须向社会公布招股说明书;如果公司已经拥有足够的合适股东,并且有足够的资本,无需向公众募集股份,该公司必须准备一份与招股说明书类似的通告交给交易所,备公众查询。
二、创业板的上市条件1、无需最低注册资本;2、有三年或以上连续、活跃的经营纪录,并不要求一定有盈利,但会计师报告不能有重大保留意见,有效期为6个月;3、公众持股至少为50万股或发行缴足股本的15%(以高者为准),至少500个公众股东;4、所持业务在新加坡的公司,须有两名独立董事;业务不在新加坡的控股公司,须有两名常住新加坡的独立董事,一位全职在新加坡的执行董事,并且每季开一次会议。
三、上市的程序公司欲到新加坡上市首先应委任新加坡律师、会计师、金融顾问等专业人士( 简称专业人士 ) 对公司进行初步分析,看看俱不俱备上市资格。
一些专业人士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有一些将这部份的费用打入后期工作费用里。
专业人士也可能提出改组建议。
专业人士觉得可以一试,就可以介绍公司到上市经理。
上市经理是新加坡交易所批准的上市项目总经办,他们都是券商或投资银行。
上市经理的决定非常关键,如没有一个上市经理愿接,上市就没门。
公司可以直接与上市经理联系不需经专业人士介绍,但除非公司知名度高,否则未经专业人士初步分析的建议书往往直接进入档案室,所以专业人士的初审还是必要的。
上市经理觉得可行,就与律师、会计师一起做个更详细的公司分析,并将资料处理编成上市申请书报新加坡交易所。
新加坡交易所答复,答复共有三种:a.不批,公司可以重新申请,但需针对不批理由进行改组,前题是上市经理对公司还有信心;b.有条件批准 ( 非常可能 ) ,公司要满足条件后再报新加坡交易所;c.无条件批准。
·当交易所无条件批准或确认条件满足后,上市经理会安排招股书与其他手续工作如财务与账目审计、产业评估、法律评估、包销商等,这些工作也可以在之前就开始。
·之后,上市经理会安排公开招股工作。
一般上市过程需要四到八个月。
提交上市申请时,可以先与新加坡交易所联系,且预先解决问题。
前期与新加坡交易所联系且解决问题- 21天呈上申请,交易所审核0天呈上招股书14天呈上招股书补充21天公司股票上市28天上市过程结束当然,上市前期工作时间会因种种因素加长。
几时上市也要看股市情况。
四、上市的成本据有关资料,新加坡的融资成本约为8%到10%(指占融资额的比例),香港主板20%、创业板10%-15%,国内主板5%,纳斯达克10%。
不过这种算法并不贴切。
比如,在纳斯达克上市需要请美国律师,他们搭一趟飞机过来就要花费不少钱。
国内是5%也值得推敲,因为没有考虑到时间成本。
国内的券商在一个时期同时申报多家上市公司,他们会先申报规模最大的。
如果你是中小型企业,非常有可能排不上前五名,只好继续等待。
有的报表过期了,又必须重新做,成本就越来越高。
而新加坡没有申请数量的限制,可以同时提交。
拿到“无异函”之后,到股票交易所去申请、审批,只需一个月,前后共有3到6个月时间就可以上市了。
五、上市后的管理1.融到的资金如何进入公司和如何使用?融到的资金将由券商直接打入新加坡公司的帐户,一般新加坡上市公司会把绝大部分汇入国内,按照招股书中披露的资金募集资金用途来安排使用。
2.境外上市公司的办公场所、人员设置、要求、招聘、薪酬、业务等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办公场所没有要求,但为了方便上市公司和投资人和交易所的沟通,一般都会由新加坡律师安排一个小型办公场所和一位负责联络的秘书,上市公司还会聘用一位新加坡籍财务总监,主要负责按时出具财务报表及和交易所及投资人的沟通。
秘书的薪酬较低,为每月2-3千新币,财务总监的薪酬取决于个人资历,和中国本土的相当规模外资企业的财务总监薪酬相差不大。
3.上市后决策管理机制?原公司大股东的经营决策权?原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可控性能否保证?上市后的重大决策还是由上市前公司原股东掌握,董事会决议的通过一般比率在公司章程中确定,但董事会中的所有董事(包括独立董事)都由原国内公司股东(即董事长)任命,除非上市公司决议明显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独立董事一般不会提出异议。
企业新加坡上市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一、新加坡股票市场简介新加坡股票市场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先进的金融市场之一,具有市场交易活跃,持续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服务质量好,制造业企业比重大,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
截至2006年上半年,已有712家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总市值约4662亿新元(1新元约合人民币5元)。
其中,制造业企业约占总上市企业的40%,外国企业占34%。
由于我省与新交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所以我们的企业在新交所受到特别关注,2006年全省约有17家企业实现了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仅临沂市就有9家,形成了颇受追捧的“山东板块”。
企业到新加坡主板上市主要有S股模式和红筹股模式两种。
S股模式即指国内企业直接到新交所上市,企业通过这种模式上市除了要达到新交所规定条件外,还要达到中国证监会“456”的要求,具体条件和程序可参照上期关于香港H股的介绍。
此处重点介绍一下新加坡主板红筹股上市模式。
二、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主要财务指标要求企业在新加坡主板上市,主要财务指标需符合以下三条标准的其中一项:(一)过去三年税前利润累计超过750万新元,每年均需超过100万新元;(二)过去最近一年或两年税前利润累计超过1000万新元;(三)根据发行价,上市时市值至少为8000万新元。
三、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操作程序(一)企业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在海外注册成立特殊目的公司,并取得境内公司控制权(与香港红筹模式境内有关操作程序相似);(二)公司与上市主理商签订上市协议,由主理商组织相关中介机构开展验证、审核、评估等基础工作;(三)主理商起草上市相关文件,向新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及招股说明书,新交所进行审核;(四)正式呈交招股说明书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及新交所,同时公布其招股说明书以征询公众意见;(五)做上市前的披露,确定发行定价,进行上市路演;(六)企业股票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交易,并将募集资金返回国内使用。
四、企业在新加坡上市所需费用和时间新加坡主板初次上市的总成本约占融资额的5%-10%,一般在1000万人民币左右。
从前期准备工作到挂牌上市,整个过程约需6-12个月。
比赴香港上市的费用要低,耗时要少。
新加坡主板: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即可,同时需要通过或者满足我国相应审批条件,这三个标准分别为:过去三年累计750万新元税前利润且每年至少100万新元;过去一年或两年累计税前利润1000万新元;上市时市值达8000万新元。
另外,最低25%的公众股至少1000名股东持有;超过3亿新元的,公众股可降至12%———20%之间。
新加坡创业板:无税前利润和资本额要求,但上市企业需有盈利前景和高增长性业务,没有营业记录的公司必须证明其募集资金是用于项目或产品开发,该项目或产品必须已进行充分研发;公众持股不少于15%或50万股(取高者)由至少500名股东持有。
另外,上市满2年,达到新加坡主板任何一个上市标准可以转到主板市场。
中小企业上市新加坡截至2003年9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已达到27家,其中22家是土生土长的内地企业,其中包括深圳人熟知的蛇口招商港务等。
而来自香港、台外的中国相关企业也达到49家,其中42家来自中国香港,7家来自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2003年以来已有8家公司来新加坡上市,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中国概念股"在新加坡股票市场市的表现一直很活跃,最近其交投量是新加坡本地股的一到两倍,已成为新加坡股市上的亮点和焦点。
新交所也因此在国际化方面走在了亚洲各主要证券交易市场的前列。
新加坡股市的特色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新加坡股市的特色有五点,第一、制造业公司所占比例大(38%);第二、外国企业比重高(20%),其市值更是高达38%;第三、相对流通性(交易值与市值之比)较大,中资企业股票的平均比例更是高达100%;第四、有大量投资专家和国内外基金经理,以及各类专业投资分析员;第五、有成熟和活跃的二级市场供增发融资。
新加坡交易所成立于1999年12月,2000年11月成为亚太地区首家以公开售股方式上市的交易所。
截至2002年8月30日,有上市公司502家,外国企业占20%(包括18家中国内地企业);市值约为3170亿新元,外国企业比重为39%。
截至2003年9月30日,在新交所上市的企业共有540家,38%为制造业,外国企业占20%,在亚太地区交易所中最具国际化。
其中,中国企业有22家。
从目前上市情况来看,中国公司交易活跃,换手率最高可达450%,最近为200%。
上市条件对拟上市的企业没有特别的限制。
公司可自由选择注册地,也无须在新加坡有经营业务。
在企业适用的会计标准上,可选择新家坡、美国或国际会计标准。
新交所主板市场主板有3种上市标准,企业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标准上市。
标准一要求企业近三年税前利润累计超过750万新元,同时每年均不低于100万新元;有3年营业纪录;控股股东(包括上市时持有5%或以上的执行董事与高管人员)全部股份在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不能卖出。
标准二则要求企业税前利润近一年或两年的累计超过1000万新元;无营业记录要求控股股东股份锁定期同标准一。
标准三仅对公司上市市值要求有8000万新元,控股股东锁股期为上市之日起全部股份6个月内不能卖,其次6个月内50%不能卖。
第二板市场(SES-DAQ)上市条件较主板宽松,对税前利润和上市市值均不作要求,没有营业纪录的公司必须证明其募集资金是用于项目或产品开发,且必须已进行充分研发,发行不少于15%股份或5万股(取较高者),有不少于500名公众股东。
上市满两年后,达到主板任一上市标准,即可转向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