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临床诊断与病理类型的对照
病理类型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轻微病变性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膜性肾病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膜性肾病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硬化性肾病 轻微病变性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炎 局灶性病变 IgA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AGN)
概述
❖ 含义: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 临床特点:起病急,大多病程短,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少尿、一过性氮质血
症。常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 ❖ 发病情况: 5~14岁多见,男女2:1。 ❖ 预后:大多1~4周改善、自愈,仅约1%急性肾衰而亡,少数慢性肾衰。
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李XX,女,28岁,1999年,3月1日,早上梳头时发现双眼睑明显水肿,到医院检查有蛋白尿和 血尿,医生初步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作为她的责任护士,你如何对她进行健康指导?
1.休息与活动: 2.饮食: 3.病情观察:24小时尿量、水肿消长情况、体重变化、生命体征、尿液变化(颜色、量) 4.用药护理:?? 5.皮肤护理:六勤一注意。 6.保健指导:介绍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生活指导、心理护理。
急性肾炎综合症表现
蛋白尿 几乎全部病人定性(+) 尿蛋白一般不重,0.5-3.5g/d <20%出现大量蛋白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
2.水肿 常为首发 70-90% 晨起眼睑水肿或伴下肢轻度水肿 大部分2-4周自行利尿消肿 持续存在---预后不佳
急性肾炎综合症表现
3.高血压 出现率80%,多见老年人 中等度高血压 与水肿程度平行,随利尿而恢复
2.饮食 钠:每天3克以下 水:进水量为前一天的尿量加500ml。 蛋白质: 热量: 维生素: 3.对症治疗:水肿、高血压
临床表现 前驱期
急性肾炎 综合症
Hale Waihona Puke 并发症链球菌感染后 潜伏期:1-3周
起病急,轻重不一
1.尿异常 2.水肿 3.高血压 4.肾功损害
1.心力衰竭 2.高血压脑病 3.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炎综合症表现
1.尿异常 尿量减少 起病初时,尿量400-700ml/d 少数可发展为无尿 少尿可致一过性氮质血症 大约2周后尿量逐渐增加,肾功恢复 血尿 常为首发症状 几乎全部病人 肉眼血尿出现率40% 数天至1-2周血尿消失
4. 肾功能损伤 一过性氮质血症,严重病人ARF 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而肾血流量正常,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 肾小管功能及尿浓缩功能多正常 利尿治疗后,肾功可恢复
全身表现
❖ 非特异性表现: 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头晕、视力模糊、腰痛
恶心呕吐---氮质血症 视力模糊---高血压、脑水肿、脑缺血 腰部钝痛---肾肿大牵涉感觉神经末梢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改变 血尿:红细胞形态 蛋白尿:+~++ 管型尿: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可见WBC及其管型 尿常规一般恢复较慢,常迁延数月,少数可迁延1-2年
实验室检查
2.血液检查 血沉明显增快 轻度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液稀释)
3.免疫学检查 总补体活性及C3下降(8周内恢复) 部分ASO升高(近期链球菌感染) 部分CIC(+),冷球蛋白(+)
三、非免疫非炎症损伤:高血压、高血脂、蛋白尿、其他因素。
IC沉积于滤过膜上
C5a
中性粒、单核细胞 浸润
C5b~C9
蛋白酶、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细 胞因子:IL-1 ,TNF
系膜细胞
GBM受损通透性升高 蛋白尿、血尿
PDGF TGF-β 系膜细胞增生及基质硬化
少尿、水肿、高血压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4.肾功能测定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依据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 1.休息 2.饮食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6.保健指导
1.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 待肉眼血尿消失,浮肿明显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即可逐渐增加活动 如活动过程中病情恶化,则继续卧床休息 1-2年之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肾小球疾病概述
相似的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 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
肾小球疾病分类
原发性肾小球病 1
2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
遗传性肾小球病
发病机制
一、免疫反应: 1、体液免疫: ⑴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⑵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2、细胞免疫
二、炎症反应: 1、炎症细胞: ⑴单核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 ⑵肾小球固有细胞 2、炎症介质
肾脏基底膜弥漫、渗出、增生性病变
肾实质缺血 毛细血管袢滤过面积↓
滤过膜受损
肾小管吸钠增加
水钠排出↓
肾小球
循环负荷加重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
静脉压升高
血、间质容量扩大
少尿、 水肿
血尿 蛋白尿
高血压
病理变化
光镜 ⑴弥漫型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⑵肾小管病变不明显; ⑶肾间质可有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 电镜: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大块电 子致密物沉积.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病理分型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膜性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增生性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临床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型肾小球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常见致病菌:β-溶血性链球菌 “致肾炎菌株” 途径:上呼吸道、皮肤 机制: 致病抗原--链球菌胞壁上的M蛋白、链球菌的胞浆、
链球菌分泌蛋白的某些成分 CIC或IC的沉积和种植 免疫复合物致补体激活、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
润,致肾脏病变
链球菌致肾炎菌株的感染 免疫复合物形成(IgG+抗体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