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思路分析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思路分析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资源紧张问题日趋凸显,并成为制约我国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合理利用与 保护自然资源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下面我们采用“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 法,以“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为主题开 展合作学习。
了解国情,发现问题
请阅读下面一组材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 本国情,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请说说下面的做法哪些属于“开源”,哪些属于“节流”。
加大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发展循环经济,减少“三废”排放 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
改进技术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考点1 水资源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分布特点
解决措施
空间 分布
时间 分布
跨流域调水(引 南方多,北方 滦入津,引滦入
4.问题:过度捕捞和近海石油污染。
5.对策:①禁止过度捕捞,做到用养结合。② 防治海洋污染。
考点4 生物资源问题及保护措施
1.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现状:生产方式落后,靠天 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 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退化 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 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2.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
长芦盐场形成原因:
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长芦盐场 地处渤海湾西岸。因为这一带有晒盐的优越自然 条件:①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②有利于 海水蒸发的天气,这里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
3.我国近海石油丰富,
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分海域开采出海 底石油。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 方式。此外,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请结合下面提供的问题分析思路,分组讨论,并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根源
问题
后果
人口基数大 资源需求不断增长
资源分布不均
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资源压力大
部分重要资源短缺 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资源需要长距离调运 增加了输送成本
和压力
拟定措施,对症下药
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加以解决。 “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
(①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 类多。②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 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③周围岛 屿众多,为鱼类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
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其他还有苏北沿海、 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 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材料一
表3-3-1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的位次及人均占有量对比(2010年)
自然资源类型项 目 自然资源类型
总量居世界位次
项目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 占有量的对比
耕地
4
2/5
森林
6
1/5
草地
2
1/2
水6Biblioteka 1/4矿产3
3/5
追根求源,找出症结
我们不仅要找出我国自然资源和能源方面的问题所在,还要追 根求源,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这 样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小事”,你做到了吗?
1.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2.提倡步行,骑自行车;
3.双面使用纸张;
4.节约粮食;
5.随手关闭水龙头; 6.一水多用;
7.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8.拒绝过分包装;
9.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10.减少赠送纸质贺卡……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 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 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考点3 海洋资源及问题、对策
1.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第一,宽浅大陆架,水 温适宜;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 盐类;第三,寒暖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 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 饵料。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一年有两个 鱼汛: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 2、原 因如下:
少,东部多, 唐,引黄济青,
西部少 引黄入晋,南水
北调等)
夏秋两季多, 兴修水库(三峡 冬春两季少 水库,小浪底水
年际变化大
库)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尤其是春旱)
考点2 土地资源问题及对策
问题: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 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 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 农田丧失等。
大力建设人工草场。
考点5 能源资源问题及对策
能源紧张,人均消费量低;能源利用率低,能耗 大,浪费现象较严重。(经济发展快,能源生产与 需求不平衡;工业技术水平;能源消费与生产地 区不平衡)
加强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积极开发新能 源,使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加强国际合作,拓 宽能源渠道;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加强国家石油 战略储备;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开源、节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