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矿区历史永远铭记——淮南矿业集团李一矿关闭收作纪实

让矿区历史永远铭记——淮南矿业集团李一矿关闭收作纪实

让矿区历史永远铭记--淮南矿业集团李一矿关闭收作纪实日期:2011年6月1日[字体:大中小]2011年5月28日,淮南煤矿史志将永远记载这个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源宣布李一矿正式关井,历经五十多年风雨的李一矿完成其光荣的历史使命。

这是淮南矿业集团加快"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百年煤矿历史征程中的一件大事。

李一矿关闭收作包括李一和李二两座矿井。

李一矿始建于1954年11月,设计年产量90万吨。

李二矿始建于1955年10月,设计年产量30万吨。

2002年3月,李一矿、李二矿、谢二矿破产重组,组建谢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5月,集团公司审时度势,改变对破产重组公司的管理体制,将谢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李一矿。

半个多世纪以来,李一矿共生产煤炭6804万吨,铁路下开采、伪倾斜掩护支架采煤、悬移支架放顶煤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大奖,为国家培养了吴增培、乌荣康、孙多晶、郑顺新、韩平芳、吴纯江、赵干等一大批领导干部,涌现了唐启兰、冯奎光、张鼎龙、张志修、许如金、秦纪忠、邓金克、范景堂、曹淮南、张再会、王风鸣、王法柱等省部级劳动模范和五一奖章获得者,为企业,为淮南市、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从集团公司决定李一矿2010年12月28日停止矿井生产进行收作,到2011年5月28日正式关闭,五个月内,集团公司上下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顺利完成李一矿关闭收作任务。

在此期间,矿井没有发生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没有发生资产流失,没有发生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职工满意,企业满意,实现了确保安全、确保稳定、善始善终的预期目标,成为淮南煤矿历史上矿井关闭收作的典范。

一、历史的选择煤矿是资源型企业,从建设、生产到关闭,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集团公司着眼于"十二五"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李一矿资源状况、经济效益、安全可靠、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遵循事物运动、经济发展和资源型企业的基本规律,决定对李一矿实施关闭收作。

--李一矿关闭收作,是淮南煤矿"十二五"创新发展布局的战略需要。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立足煤、电、房地产三大主业,调整产业结构,确定西部煤炭、电力、房地产三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深化本土煤炭主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控制西部资源,将煤矿建设的重点放在西部,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淮南本土着眼于充分发挥现有生产矿井(包括近两年即将投产矿井)的生产能力,简化、优化、整合一批老矿井的生产系统,关闭资源近于枯竭、安全可靠度低的李一矿井,从而保障本土1亿吨产能的安全可靠性。

实施李一矿井关闭收作,有利于集团公司加快煤矿建设布局调整、提高产业和资源开发集中度,确保实现"十二五"企业发展目标。

--李一矿关闭收作,是实现安全产能、经济产能和管理便捷产能的必然选择。

李一矿自投产以来,原煤产量占累计查明资源总量的88%,至2010年底仅有经济储量321万吨,资源已相对枯竭。

剩余储量块段均为历年开采遗留的零星孤立块段,资源状况极为复杂,工作面走向短,开采难度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开采,经济价值较低,安全风险较大。

李一矿自2002年以来年年亏损,是集团公司一个较大的亏损源。

实施李一矿关闭收作,对于降低安全风险、减少亏损、减少管理总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一矿关闭收作,是适应集团公司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将把煤矿建设发展的重点放在淮河以北潘谢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随着朱集、潘一东区、泊江海子、唐家会、色连二号等一批新井建成,以及其他矿井安全改建工程、水平延深工程的实施,人力资源需求较大,特别是急需大量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干部和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

李一矿共有在册职工2456人,绝大部分为生产单位所急需人员,对李一矿在岗人员及时有序分流,既能有效缓解新区人力资源压力,又使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二、"十二五"一步棋李一矿关闭收作既是集团公司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一件大事。

由于开采时间较长,历史沉积问题较多,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增加了收作工作的复杂性。

一是与周边矿井关系复杂,安全威胁大。

李一矿周边小井集中,由于长期开采,报废巷道多,资料图纸不清,同时与谢一矿、李二矿连通,面临着水、火等灾害的巨大威胁。

如果封而不严、闭而不实、处理不善,可能对周边相邻矿井,特别是对谢一矿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二是资产容易流失。

过去很多矿井收作都发生过井下物资回收率低、复用率低、地面物资被偷盗甚至遭哄抢等情况。

本次李一矿收作关闭,覆盖面广,涉及土地、设备、物资等资产较多,管理处置难度更大。

三是职工思想比较活跃。

矿井收作时,不少同志顾虑较多,思想波动较大。

工人普遍担心有没有岗位,人到哪里去、新岗位怎么样、压力大不大。

干部普遍担心到新单位以后的职级问题,难免抱有临时观念,责任心下降,不愿得罪人。

长伤长病等困难群体普遍担心无人问事。

四是与周边社会关系复杂。

李一、李二矿经过五十多年开采,周边形成了李郢孜镇、望峰岗镇、唐山镇等稳定的商业、生活圈,与矿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收作后可能给周边的生产、生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加之过去少数地方农民由于房屋开裂、土地塌陷、青苗补偿、搬迁安置等问题,时常到矿和集团公司上访,一旦矿井收作,农民觉得今后这些事将无人过问,使稳定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鉴于淮南矿区和国内其他煤矿关闭收作的经验教训,综合分析和积极应对李一矿关闭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集团公司超前谋划,果断决策,精心部署,严格要求各级干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安全稳定地下好"十二五"这步棋。

2011年1月6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源专门听取了李一矿工作汇报,对李一矿收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保证作用,确保收作期间人身和资产安全、矿井稳定和谐。

2011年1月11日,集团公司召开二届五十七次董事会。

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源指出:鉴于安全和资源等情况,决定对李一矿进行彻底收作,集团公司上下一定要当成涉及地方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统筹做好安全性收作、队伍平稳转移、档案完整等工作。

董事会决定对李一矿进行收作,井下收作2011年5月1日前完成,地面收作2011年5月30日前完成。

早在董事会决策之前,集团公司对李一矿关闭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

2010年12月初,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孔祥喜赴李一矿调研,综合分析安全、经济、人力资源等因素,提出加快李一矿井收作,明确要求确保安全,确保稳定,确保各项收作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集团公司从时间节点、方案设计,到人员安排、施工组织、职责分工,超前进行周密安排,开展了大量基础工作。

集团公司组织副总工程师、机关部门和李一矿多次深入研究,组织现场调研,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李一矿矿井收作方案设计》,并经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办公会审查通过。

2010年12月20日,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方良才到李一矿召开现场会,针对12月19日发生的井筒垮落事故,对矿井收作方案及时进行了调整。

2010年12月26日,集团公司召开总经理办公会,研究通过了李一矿收作方案及施工组织方案,决定李一矿2010年12月28日停止采掘活动,正式收作。

2011年1月4日,集团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以孔祥喜为组长,王吉平、方良才、赵干、章立清、杨林为副组长的李一矿矿井收作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井下安全收作、资产管理、地面设施管理、人员分流、稳定工作、档案资料六个工作组,明确了各工作组的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单位),明确了责任和任务。

领导小组认真分析了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严格要求各分管领导、机关部门超前做好预案,积极主动帮助李一矿等单位解决问题。

下棋看三步,谋事早半拍。

矿井收作工作在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和领导下,全面启动。

按照集团公司统一指挥和工作部署,李一矿党政班子迅速行动,成立了七个工作组,并召开全矿干部大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书记办公会,组织动员,分解任务,提出严明的纪律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李一矿党委书记朱开华向全矿提出了"思想要统一、任务要明确、安全要确保、稳定要确保、工作要正常"五项要求,并组织研究下发了矿党委一号文,严肃强调了党员干部在矿井收作期间的纪律规定。

矿长傅家德在全矿大会上,引用格言警句,教育干部职工充分相信集团公司会合理安排好分流职工的工作,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矿井关闭收作。

矿党政先后下发了《安全稳定八项管理规定》、《关于特殊时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从干部的下井、值班、跟班、稳定、治安、消防、请假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

基层科区自觉按照矿党政要求,落实各自工作,确保安全,确保稳定,确保顺利收作。

矿党政充分发挥了各级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矿井收作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短短五个月从开始收作到正式关闭,短短五个月时间,如何确保安全、稳定、有序?这是集团公司领导、矿和各参与部门(单位)不得不时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此,集团公司决定,井下与地面分步实施,平行作业,精心安排,有序推进。

井下收作,按照"回收井下设备物资→施工-660m水平隔断墙→实施原李二矿放水试验→打封闭墙封堵巷道→充填井筒"路线图,3月底前全部结束;地面划整为零,点面结合,同步开展设备物资处置、人员分流、资产移交等工作,5月底前全面结束。

总经理的三次现场会。

2011年1月18日、4月8日、5月10日,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孔祥喜连续三次到李一矿召开现场会。

集团公司领导王吉平、方良才、赵干、章立清、杨林,以及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助理,机关各部门、李一矿、安装工程分公司、谢一矿、棚改办、社保中心、老矿区事务管理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

每次会议均认真听取收作情况汇报,分析研究收作中的各类问题,统筹指挥调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出了"确保安全,确保稳定,善始善终"的总体要求,确定5月28日作为收作全面完成的最终节点,并要求所有工作以此倒排工期,因工作不到位出现安全稳定上的问题,或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等,集团公司严肃问责。

根据现场会部署,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助理和机关各部门重落实、求实效、管细节,经常深入李一矿,加大监管服务力度,随时随地平衡处理收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集团公司现场会,围绕一项工作,集中一段时间,在一个单位连续开了三次,在矿区历史上还属首例,这对于顺利完成矿井收作工作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