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东盟成员国概览
5、意义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都有着积极 的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 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 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 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 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 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 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 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 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政治意义
1、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维护东亚和亚 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发展 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 3、从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 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
2.由于东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较大,东 盟6成员(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 坡、泰国和文莱)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东盟 成员(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是欠发达国 家,因此共同参与经济合作时需要具有一定的灵 活性,以促进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合作 利益的共享。 3.本协议对自己和WTO以及其他双边、区域和多 边条约的关系作出了规定,即对WTO规则的遵守, 对各缔约方既有条约义务的尊重。在与WTO的关 系上,目前东盟十国中有8个是WTO成员,老挝 和缅甸不是。本框架协议的很多内容参考了WTO, 协议本身不排斥WTO,协议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 化安排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兼容性和互补 性。协议将在加快本区域发展,并促进全球经济 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一) 引 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文缩写CAFTA,是 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 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建成后的自贸 区将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惠及19亿人口,是目 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 大的自贸区。 2010年的第一天,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 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 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 产品降低关税。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 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 增长55%,对东盟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分别达到0.9% (约合54亿美元)和0.3%(约合22亿美元),将为中国和东盟商 界创造无穷商机和广阔前景。 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1月1日建成,惠及19亿人。
共同市场。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 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 场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 盟。 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 和最高级的形式。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 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 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 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 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 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2001 年4月,中国与东盟成立了自贸区联合 研究小组,并于当年10月提交研究报告,作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决策的依据。联合研究 小组“根据GTAP模型的测算,如果双方建成 自由贸易区,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长48%,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长55.1%。建立自由贸 易区之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GDP均有不同程 度的增长。东盟国家的GDP增幅为0.9%,总 量增长54亿美元;而中国的增幅为0.3%,总量 增长为22亿美元”。
经济意义
1、使双方获得“贸易创造”效益 。 2、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 。 3、使双方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 4、推动双方经济发展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 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详解
一、序言
首先,序言指明了协议的缔约国,一方是中国, 另一方是东盟或东盟各成员国。其次,回顾协 议产生前的领导人会议关于10年内建立自贸区 的初步决定,对东盟新成员差别对待的决定, 并对具体经济合作涉及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磋商 的决定。然后序言指出各方期望通过本协议构 建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包括降低贸易壁垒,增 加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创造有更大规模的市场。 这种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对于维护东亚的经济 稳定,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1)发达国家型,即由发达国家组建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典型的如欧洲联盟; (2)发展中国家型,即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 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3)南北型,即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建 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 三类组织虽然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目标、运 行机制、发展历程等都有明显不同。
A.取消关税:在自贸区内,通过逐年降税措施,最终实现自 贸区内的零关税。将产品分为三类: a. 早期收获产品,主要是农产品,降税的速度大于WTO;早 期收获产品分为例外产品(鸡),特定产品(咖啡)和一般 产品。 b.敏感产品:所有成员国有权提出本国敏感产品清单,即本 国认为最需要保护的产品,其税率在建成自贸区以前适用最 惠国关税税率; c.正常产品:除早期收获产品和敏感产品外的产品为正常产 品,对于税率较高的产品逐年降税的幅度要大一些。 根据框架协议,中国和东盟双方从2005年起开始正常轨道产 品的降税,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即将建成自贸区, 2015年和东盟新成员将建成自贸区,届时,中国与东盟的绝 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双方的贸易将 实现自由化。
望。 四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 友好关系,相互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尤其是自1991 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相互间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为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 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积极发展和密切相互间的经贸 合作,建立自贸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促使 1997年,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 了极大的支持,中国政府顶住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人 民币汇率的稳定,帮助东盟国家最终克服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表 现出的负责任邻国的风范赢得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迅速 改善和发展。 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经济一体 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中国是一个 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因而选择和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即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必然而积极的选择
3、建设进程回顾
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 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 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东盟有关国家的赞同。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和 10个东盟成员国宣布了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 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 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 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 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1、区域经济一体化基本含义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 经济联盟。在这个多国经济联盟的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能 够自由流动,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 监督条约的执行和实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 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 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 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 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 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 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 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
(二)背
景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双方资源禀赋各具优 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中 国与东盟贸易额大幅增长,双向投资迅速增加,中国 在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越来越多。在东盟的对外贸易 中,中国排第四位;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东盟处第 五位。东盟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东盟是中国海外 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目前,中国与东盟 的经贸关系已步入了黄金时期,中国—东盟自贸区已 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开始相互开 放市场,呈现出勃勃商机。
第一条 目标
框架协议的目标是全面的经济合作,合作的范 围主要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逐 步的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的便利化,协议还 为缔约方之间开辟合作的新领域制定适当措施。 本协议规定的经济合作的范围宽广,合作的形 式灵活。此外,为了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 协议对东盟新成员国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促 进他们更有效的参与到合作中来。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根据各参加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及它们的 目标要求,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 场和经济联盟四种形式。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 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免 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但对区外国家仍 报持各自的关税和限额。 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 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同盟内部 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关税同盟在一体化 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