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古诗两首》教案
Teaching plan of two ancient poems in lesson 20 of the fourth g rade volume I of PEP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古诗两首》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
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
辑修改及打印。

一、谈话激趣
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
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
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建设
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
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
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
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

(板书:诗仙)
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
酒也非常厉害。

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
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

(板书:酒仙)
4.
喝酒写诗,无人能比。

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
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

(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

(板书:侠客)
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诗题
(1)谁来读读诗题?
(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
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

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

指生读。

2.
个性读题
(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

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

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对,这是一首送别诗。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

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

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
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3.感性读题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

于是,写
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

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

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指生读后
齐读。

(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诗题”。

(板书:读
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三、自主学习,读通诗句
1.自由读
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
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

(板书:读通诗句)
2.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辞”平
舌音,“唯”)
3、读出诗的节奏感。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