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孔子儒家的创立与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孔子儒家的创立与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孔子塑像
孔子还说:闻义不 能徙,是吾忧也。主张把 了解到的道理用于道德实 践,反对知而不行或言而 过其行的人。
卜商(字子夏)
4 关于仁和礼
礼本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典章制度。夏朝和商朝统治 者用礼规范其成员的行为思想,西周沿袭夏礼商礼,并 加以增补,使之完备。孔子视礼为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 手段,是区别华夷的标志。
孔子诞生地——尼山夫子洞(山东曲阜)
孔子三十多岁开始招收学生,深得学生爱戴。死后 许多学生在他墓侧结茅屋守丧。
子贡庐墓处(孔林)
他早期的学生子路、 冉有、子贡等跟他奔走四 方,为拯救乱世而呼号。 他晚期的学生子游、子夏、 子张、曾参等接过他讲学 的衣钵,为传播文化而奋 斗。
仲由(字子路)
(2)
孔子列国行
孔子讨论了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 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反对学而不 思,提倡九思。
孔子退修诗书(明《圣迹图》)
孔子主张学以致 用,认为君子学习的 目的是从政和实践道 德:诵诗三百,授之 以政,不达,使於四 方,不能专对,虽多, 亦奚以为?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源于殷商、西周、东周的社会思 想潮流,接受了郑国子产、齐国晏婴等思想家、 政治家的言行。孔子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和 《史记·孔子世家》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
《论语》残页(唐抄本)
1 关于世界观
春秋时礼崩乐坏,
孔子留恋旧秩序,也 向往新事物。其哲学 思想既有唯心主义成 分,也有唯物主义因 素,是西周天命观向 战国唯物主义自然观 转变的过渡环节。
孔子陵墓
本讲主要谈五个问题: 1.孔子介绍; 2.儒家的创立与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3.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 4.儒家学说的核心——伦理思想; 5.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 孔子介绍
(1)
孔子的生平
孔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和政治活动家。生于公 元 前 551 年 , 卒 于 公 元 前 479 年,享年72岁。 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 防叔因避祸逃到鲁国。 父名纥,字叔梁,做过 鲁国陬邑的地方长官。
周公庙制礼作乐坊(山东曲阜)
对于周礼的完美,孔子赞叹不绝,说:周监於二 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孔子重视周礼着眼于大 节,认为细节可以有所损益。他说:麻冕,礼也,今 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 违众,吾从下。
孔子行教像
孔子认为维护周礼,必须从正名入手。他在 《论语·子路》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鲁国季氏窃用天子 之礼,八佾舞於庭,孔子 对此极为愤慨,说:是可 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的正名,是涉及名与实的哲学问题,其社会作 用在于用周礼的形式匡正已经产生变化的社会现实。
孔庙金声玉振坊
孔子对于破坏周礼的行为一概加以谴责,他 在《论语·季氏》中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 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 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 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 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雍也》:敬鬼神而远之。
3 关于知识论
孔子就知识的来源和 对待知识的态度,把人分 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 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矣;困 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冉求(字子有)
虽然他设想有生而知 之的圣人,却又说圣人, 吾不得而见之矣。他虽然 宣称天生德於予,却又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虽然相信天命,却对通过卜筮探求天意的做法 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天命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中, 人应当顺应天命而积极努力,不应消极地服从天命的安 排,放弃自己的努力,他特别强调为仁由己。这与传统 的天命观是矛盾的。
孔府(山东曲阜)
孔子没有明确地否定鬼神,但对鬼神采取敬而远 之的态度。
孔庙(山东曲阜)
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孔子画像
周公旦
鲁国是周公旦之子 伯禽的封地,以礼乐之 邦著称,春秋末期,西 周王朝的礼乐仍保存完 好。鲁襄公二十九年 (前544),吴国公子季 札来聘,请求观赏西周 音乐,听后赞叹不已说: 周礼尽在鲁矣。
《论语·子罕》里,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 事。后来,他曾担任鲁国大司寇,属于卿一级。纵观他 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晚年他一面整理古籍,一 面讲学传授学术。
孔丘画像
2 关于天命观
孔子继承传统的 原始宗教的天命观, 有时把天视为人世间 的主宰者和人格神。
孔庙大成殿雕龙柱
《述而》: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 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澹台灭明(字子羽)
四等人中,生而知 之者是孔子虚设的理想境 界。困而不学者是孔子最 厌恶的人。学而知之和困 而知之才是孔子认为获取 知识的可靠途径。
言偃(字子Leabharlann )孔子十分强调后天的学习,《阳货》里记载 六蔽的观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 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 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 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认为不学习,人身上应当具备的仁、智、信、 直、勇、刚等品质就会被六蔽吞没。因此他一生学而不 倦,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孔林(山东曲阜)
《论语·述而》: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又 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 其余,则寡悔。
孔子和儒家思想
友情提示
请勿在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勿:
上课时间欢迎:
--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
--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交谈其他事宜
--随意进出教室
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孔子和儒家的思 想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以这么说,谈中国 传统文化,如果不涉 及孔子和儒家思想, 等于没谈中国传统文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