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元件知识培训

电子元件知识培训

目录1、电阻2、电容3、电感4、二极管5、三极管6、晶振7、保险丝8、变压器9、蜂鸣器与喇叭电子元件知识培训教材10、拾音器、感应器、继电器11、集成块12、其它有跳线、SOCKET、CONTACT、插座、按键、开关等13.结束语第一页(前言)元件是组成电路,构成产品的最基本单位。

随着生产的发展,高新技术的进步,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直通率,我们必须要能识别元件、了解元件结构、符号及作用,才可能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可能避免在作业中出现放错、插反或损坏零件的现象,保证产品的品质。

下面是我们将讲述的内容:常见元件的外形识别和标记——必须掌握的内容常见元件的基本作用——要求了解的内容常见元件的正确方向——要求掌握的内容常见元件的符号代码——要求掌握的内容常见元件的单位及换算——要求了解的内容第二页(元件部份)1. 电阻代码R 符号:1.1外形结构:1.2规格分类:金属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碳膜电阻、绕线电阻(功能固定分有热敏、压敏、可变电阻\电位器)和(外形有色环、贴片电阻、排阻等)。

1.3额定功率:1/16W,1/8W,1/4W,1/2W,1W,2W,3W …等。

功率由形状大小可以区分,体积越大,功率越大。

无色环75Ω±五色环四色330103 10001.4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

1.5单位换算:1000Ω=1000×10-3KΩ=1000×10-6(如:MΩ1KΩ=1000Ω1 M=1000KΩ)1.6应用作用:旁路、阻流、分流、反馈、分压等。

1.7电阻的识别及阻值换算:颜色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金银代表数字12345678900.10.2代表误差±1%±2%±0.5%±0.25%±0.1%+50%-20%±5%±10%有效0个数1234567890-1-2备注:精密电阻(误差<1%F或D)可代替非精密电阻(误差<5%J),误差环无色表示误差±20%。

第三页1.7.1色环电阻:金橙(A )(B )1.7.2直接标示法电阻:: (A)特别电阻(B)微调电阻1.7.3排阻:(代码:RN 、RP 、RB )(A)类型:由1公共个脚与其它相邻多个电阻构成排阻。

(B)类型:由几个相邻电阻构成排列的1个排阻。

计算方式与贴片电阻相同。

普通AB =22×103=22K Ω误差±5%AB =122×103=122K Ω误差±5%精密第1至2色环为有效读数第3色环为0的个数 第1至3色环为有效读数第4色环为0的个数将数值与误差直接标示在元件表面,图示电阻标示为“75Ω,1W ,±5%”。

将所的需数值用调笔在元件表面上调动而改变阻值。

123456789101112第四页1.7.4片状电阻(SMD):(E)特别电阻F )特别电阻(G)特别电阻(H )特别电阻(I)特别电阻(J)特别电阻(C)普通(D)精密32×102=3.2K Ω 第1至2位数为有效读数822×102=82.2K Ω第1至3位数为有效读数2.24R7000电阻表示为:0ΩR00电阻表示为:0Ω电阻表示为:0Ω电阻表示为:2.2Ω4K7第五页1.7.5EIA (电子工业联合会)--96MARKING (条纹).FOR (为)06031%第六页2、电容代码C 符号: 2.1外形结构:2.2规格分类:有极性有电解电容、钽质(SMD )电容。

无极性有涤纶电容、瓷片电容、金属膜电容。

2.3额定电压:3、6.3V、10V、16V、25V、35V、50V、100V、160V、200V、250V、400V、1000V…等2.4元件单位:法拉F微法UF皮法PF2.5单位换算:1F=1×103MF=1×106UF=1×109NF=1×1012PF2.6应用作用:振荡、偶合信号、滤波杂波、隔断直流。

(有极性电容插入时极性方向要正确,否则在通电后会炸裂)。

2.7相关规格:SMT片状电阻/电容尺寸规格,其尺寸规格通常以”长×宽”形式分为几种规格,有英制表示和公制表示,1英寸=25.4mm.常用的0402/0603/0805/1206等几种规格.它们的实际尺寸见下表:(C)MYLAR电容(D)瓷片电容容量范围:0.1NF-0.1UF误差范围:J、K字母±5%算方式:前二位为有效读数102后一位为0的个数(E)片状电容(F)排容第八页3、电感代码:L符号:3.1外形结构:字母:ABCEMPST额定(V):121625505001K2K3K 字母:CDFJKMZP2额定电压:ABCDEFGH (V)36.3101620253550指定方向:长脚的线脚为正极,另一脚为负极。

有阴影部分为负极,另一部分为正容量范围:1PF-0.1UF容量范围:常见的元件1PF-0.1UF由几个电容按一定的规律3.2元件单位:亨利H毫亨MH微亨UH3.3单位换算:1H=1×103MH=1×106UH3.4应用作用:滤波、振荡。

3.5外形分类:电阻形有贴片式和插件式、线圈式。

(A)贴片式电感与贴片电容相似,阻值一般<10Ω以内(B)插件式电感与手插电容相似阻值一般<10Ω以内。

(C)常见的有外形象色环电阻一样电阻形电感,其电感值标示也同色环电阻,单位为微亨:有绕在圆环形磁芯上绕线电感:磁珠也是电感,外形为黑色圆柱体。

(D)电感在电路中通常用于滤波,振荡。

磁芯容易碎裂,在搬运、拿放时要小心。

第九页4、二极管代码:D、ZD、LED符号:4.1外形结构5、三极管代码:Q 或T 符号: 5.1外形结构: 5.2应用作用:利用在放大、推动、开关控制、稳压电路上。

5.3外形分类:大功率、中功率、小功率(贴片式和插件式)5.4指定方向:三极管的三个极分有集电极(C )、基极(b )、发射极(e )有丝印的面为正面。

5.5结构组成:结构上分有PNP 、NPN 型管两种类型,是由二个PN 结组成。

(材料:硅、锗两种死区电压0.7V 与0.3V )第十页6、晶振代码:XTAL 或X 符号:6.1外形结构:6.2元件单位:赫兹(Hz )6.3单位换算:1MHz=1×103KHz=1×106Hz4.2应用作用:利用在整流、稳压、检波、隔离、开关电路上,特性是反向不导通。

4.3外形分类:整流、检波、稳压、变容、光电、发光二极管(LED )。

LED 能发出有颜色的光,如:红、绿、蓝、橙色…等,也有LED 同时可以发出二种不同颜色c(集)d(漏)6.4应用作用:晶振也叫晶体振荡器,在电路中作为振荡电路提供所需工作频率。

晶振不可受外力撞击或大震动,因为里面晶体容易碎裂而使晶振损坏。

6.5规格显示:晶振的振荡频率每一种型号都不同,一般直接标示在元件表面,如上最后图所示为8.00MHz的金属外壳晶体振荡器。

7、保险丝代码:F符号:7.1外形结构:7.2应用作用:在电路中起过电流保护作用。

7.3相关要求:有些保险丝为玻璃外壳容易破裂,作业时要小心;若有产品使用温度保险丝时,7.4要注意它承受温度和时限,超过要求就会烧断,所以在焊接时,焊接时间要求在3秒内,不可超过3秒,否则就可能把保丝烧断。

第十一页8、变压器代码:T符号:8.1外形结构:8.2外形分类:常见的有铁芯变压器和磁芯变压器,8.3应用作用:A、铁芯变压器用于低频电压的变换。

B、磁芯变压器则用于高频电路。

8.4指定方向:手插变压器时按正确要求规定方向进行插件,反之则由变压转换为升压。

变压器有分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故在插件时要分清脚位标志,若插错将会把变压器烧毁。

9、蜂鸣器与喇叭代码:BZ与Y符号:9.1外形结构:9.2指定方向:它有极性在元件上会标示正极“+”,零件插反就会不能发出声音或小声。

9.3应用作用:A 、蜂鸣器是通过发出声音作为报警信号。

B 、喇叭也叫扬声器,当足够的音频信号通过音圈时,由于电磁作用使线圈在磁场中振动而带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第十二页10、拾音器、感应器、继电器代码:MIC(咪)或S 、LD 、LQ10.1外形结构: 10.2指定方向:拾音器、感应器、继电器均有方向之分,手插或焊接时要确保方向正确。

11、集成块(IC )代码:U 或CPU 符号:方框形IC 状11.1 外形结构: 传感感应感应咪继电传感直插式直插式三脚直插式SOPSOJQFPPLCCBGA11.2内部构成:IC是通过邦定或光刻等特殊工艺系列把几个或多个功能的电路集中制造在同一片芯片上的元件,它的种类规格很多,如CPU,运算放大器LM324,时基电路555等。

11.3外形分类:IC分为直插式和表面贴装两种,有的两边有脚,有的四边都有脚,脚的数量有多达几百个。

它的型号/牌号标示于元件表面。

11.4指定方向:脚位方向通常以圆点、半圆缺口、三角面、斜面、箭头等表示。

对于IC 第十三页要分清楚型号,不同型号的IC不可混用。

另外IC要特别注意脚位标志,不可插错或贴错脚位方向。

11.5相关要求:IC是对静电相当敏感的元件,在受到静电作用时就会损坏。

因此在接触IC时一定要戴防静电带或静电手套,IC要存放在防静电的盒中或管中取IC时要轻拿轻放,不可碰撞IC脚,以免引起IC脚变形或翘高。

11.6应用作用:由愿较多的分布电路所组成的功效,已采用集成---IC的方式而制成了IC芯片或综合电路(CPU)。

IC(IntegratedCircuit)也成了现代电子工业最基本的重要元件之一。

12、其它有跳线、SOCKET、CONTACT、插座、按键、开关等:12.1代码:J、U、JP或CN、S、K等12.2外形结构:13.结束语:13.1有些元件虽然不分方向,但为便于查看元件标示或整齐统一,插放时也可能会要求区分脚位或方向。

13.2电子业的发展异常的迅速,元件的更新与种类的增加,使我们可能在生产中会时常遇到不认识的元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另一方面在作业时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操作。

第十四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