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二下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初二下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9分)有人说:①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宫殿。

它像繁星那样灿烂,像大河那样磅礴.,像牡丹那样美丽,像梅花那样芬芳。

它屹立着珠峰,ju ān( )刻着长城,绵延着昆仑,流淌着黄河。

它有汉魏风骨,唐宋诗章,金元曲剧,明清小说;②有皇宫凤阙,阆苑仙葩,竹篱茅塘,朝日霞光;有婉约浓艳,朴素大方,清新冷浚,典雅豪放。

它震憾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

当我们从崇洋的迷雾中走出,才大彻大悟:③难道还有一个国家的语言能比我们祖国的语言更丰富、能比我们祖国的文字更让人叹为观止?④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磅礴.( ) juān()刻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灿烂B.芬芳C.屹立D.叹为观止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①B.②C.③D.④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6题。

(6分)A.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补充了我国无诺贝尔科学奖的空白。

B.她将中医中药推向了世界,她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C.过去,包括很多中国人在内的国内外学者、科学家、专家,都批评中医中药为伪科学。

D.经过屠呦呦用诺贝尔医学奖粉碎了他们对中医中药的攻击,使得中医中药在世界医学领域奠定了一定的地位。

屠呦呦是民族的功勋、佼佼者,她对科学的贡献是卓著的。

40年前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从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谈何容易? 屠呦呦与青蒿素之间充满了许多精彩传奇故事,体现了科学家的态度、品质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极好的励志书。

5.文段画线句子A、B、C、D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6.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失败了,推掉重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

在失败面前,他们不言弃,始终执着地追求。

②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可谓历经千辛万苦。

③为了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亲自口服药物,尝试药物在自己身上的反应,以做到保证药物的万无一失。

④屠呦呦的肝脏因此受到了损伤,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换来大家的健康,换来人类的科学进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7.默写。

(10分,每空1分)(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郑风·子衿》)(2)式微式微, ?微君之故, ?(《诗经·国风·邶风》)(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表达诗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是: , 。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窗花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

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

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

②今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

这当然与农闲相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

冬天是无花的季节。

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地上根本看不到;唯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不时飘舞的雪花。

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

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

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③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作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

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般鸣叫的声音。

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褛不堪。

因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

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

而少女和少妇们最忙碌的,她们摊开五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一把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

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

谁窗花剪得好,全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无止的赞扬;而谁的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

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先把窗花拿出来。

④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

没有组织者,没有加油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

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的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

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⑤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植物,一是动物。

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

在无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

如果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

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

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相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

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耀眼,桃子鲜嫩欲滴。

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⑥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

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

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1.在作者看来,村姑剪窗花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分)2.第③段说“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结合文章,说说“神圣”的含义。

(4分)3.作者在第⑤段中力夸张描绘窗花的形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4.从你的家多风俗中,选择一样,借助“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的形式写一句话。

(4分)(二)预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水乡茶居(节选)杨羽仪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

这些茶居,不像广州的大茶楼,可容数百人:每一小“居”,约莫只容七八张四方桌,二十来个茶客。

倘若人来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临河水榭处,湾泊着三两画舫,每舫四椅一茶几,舫中品茶,也颇有味。

茶居的建筑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多是一大半临河,一小半倚着岸边。

地板和河面留着一个涨落潮的落差位。

近年的茶居在建筑上有较大的变化,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的,而我却偏好竹寮茶居。

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屋顶上,覆盖着蓑衣或松树皮,临河四周也是松树皮编成的女墙,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便三伏天,这茶居也是一片清凉的世界。

茶居的名字,旧时多用“发记茶居”、“昌源茶室”之类字号。

现在,水乡人也讲斯文,常常可见“望江楼”、“临江茶室”、“清心茶座”等雅号。

旧时的水乡茶室,多备“一盅两件”。

所谓“一盅”,便是一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

壶里多放粗枝大叶,茶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可冲洗肠胃而已。

所谓“两件”,多是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不怎样好吃,却也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水乡人颇觉实惠。

现时,水乡人品茗,是越来越讲究了,茶居里再也不见粗枝大叶,铁嘴壶也被淘汰,换上雪白的瓷壶。

柜台上陈列着十多种名茶,洞庭君山、云南普洱、西湖龙井、英德红茶……偶有一两种大众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红了。

至于那“两件”,也绝非粗品,而时兴“干蒸烧卖”,“透明鲜虾饺”、“蛋黄鱼饼”、“牛肉精丸”之类,倘要填肚子,也很少吃糕,而多取“荷叶糯米鸡”了。

在那“史无前例”的年月,因为《爱莲说》的作者是士大夫,于是“糯米鸡”外面的荷叶也被取消了,糯米饭中裹的也不是鸡肉而变成了猪肉,“糯米鸡”变成了“裸裸糯米猪”。

现在,水乡茶居的糯米鸡,不但恢复了传统的荷叶包裹,而且糯米饭里头的确裹着鸡肉,还拌以虾米、冬菇、云耳等珍品,色香味均属上品,百啖不厌。

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

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

不论“叹”早茶或晚茶,水乡人都把它作为一种享受。

他们一天辛勤劳作,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

我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叹”茶的特点是慢饮。

倘在早晨,茶客半倚栏杆“叹”茶,是在欣赏小河如何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么?瞧,两岸的番石榴、木瓜、杨桃果实,或浓或淡的香气,渗进小河里,迷蒙、淡远的小河,便如倾翻满河的香脂。

也许,是看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橹扬帆来去,看榕荫、朝日及小鸟的飞鸣吧!倘在傍晚,日光落尽,云影无光,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船上人的吆喝声渐渐远去,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

不知不觉,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此境此情,倘遇幽人雅士,固然为之倾倒,然而多是“卜佬”的茶客。

他们“叹”茶,动辄一两个小时,有如牛的反刍,也是一种细细品味——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

5.找出文中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3分)6.水乡茶居有哪些特色?(4分)7.茶居的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4分)8.交章结尾说“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应怎样理解?(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信天游刘成章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

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

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

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

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

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

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

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