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近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学时:78学时学分:7理论学时:70 学时讨论学时:8学时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生大纲执笔人:施兴和大纲审定人:周美云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近代国际关系史》是大学历史系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揭示国际关系及国际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制衡世界发展、调节各国关系、化解国际矛盾、维护人类和平、推动文明进步,以及对各国政府抉择对外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同时,又能够为提升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水准,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构筑战略型理论思维,把中国推进到世界民族强林而发挥重要的教化和助推作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讲授《近代国际关系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南,首先坚持客观性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引出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结论。

其次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弄清研究的问题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和特定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去研究。

不能超越历史事件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用当代文明去苛求前事前人。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一言堂以及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破除理论禁区,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跟踪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实行讲授与课堂相结合的新套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正文第一章、西方世界的兴盛与近代国际关系的肇始(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整体性世界的最终形成及其影响。

该节主要讲述地理大发现的国际地位;大西洋市场的初步建立;东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各地沟通联系的意义。

第二节欧洲早期的扩张和新兴国家的崛起。

该节主要讲述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掠夺;西班牙的衰落及其重要历史后果;荷兰共和国的诞生。

第三节三十年战争和欧洲势力的交融。

主要讲述三十年战争的深刻背景;三十年战争始末;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均势的构筑。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地理大发现始末;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意义;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均势格局的形成。

2、难点:东西方市场的开辟和初步形成;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

3、建议: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及使用历史资料教学片。

(三)思考题1、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动因。

2、简述地理大发现的经过。

3、试述地理大发现的划时代历史意义。

4、试述欧洲三十年战争发生的深刻起因。

5、西班牙在欧洲为何没有率先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章、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国际关系的运行(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国际影响。

主要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的反响;克伦威尔时代的对外政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外交。

第二节18世纪欧洲列强争霸活动的加剧。

主要讲述法国在欧陆霸权地位的确立;英法两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混战;普鲁士的兴起;俄国的崛起与北方大战;波兰三次惨遭瓜分。

第三节美国独立战争与国际关系。

主要讲述18世纪中期后的北美局势;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后与英法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的冲击。

主要讲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震撼欧洲;大革命期间法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欧洲反动势力对法国革命的武装干涉;督政府时期法国的对外征服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外政策的演变;英法两国争霸欧洲的矛盾演化;俄国在东欧的崛起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法国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难点:光荣革命后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美国独立后与英法关系的演变;欧洲反动势力为何要干涉法国大革命?3、建议: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互联网观摩国外同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实况。

(三)思考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何种推动作用?2、普鲁士兴起对欧洲历史和国际关系产生何种影响?3、评述俄国赢得北方大战对该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法国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何在?5、试评美国独立后对国际关系外延扩大。

第三章、拿破仑帝国与维也纳体系(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拿破仑帝国的称霸与欧洲的失衡。

主要讲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与外交政策;欧洲的失衡与复杂频繁的对外战争。

第二节拿破仑帝国的倾覆。

主要讲述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的得失与国内外矛盾的困扰;1812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及其后果;拿破仑帝国的终结。

第三节维也纳体系。

主要讲述维也纳会议与大国的如意算盘;维也纳会议上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的出笼与作用;维也纳会议的结局。

第四节神圣同盟与欧洲协调。

主要讲述神圣同盟的形成与扩大;欧洲协调体的尝试;神圣同盟染指拉丁美洲的企图;门罗宣言的出台。

第五节东方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主要讲述东方问题的缘起;东方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大国矛盾;希腊起义与希腊问题;俄土战争;两次土埃战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拿破仑上台及其对外政策的目标与特点;维也纳体系的构建;欧洲协调体建立的尝试与结果;神圣同盟的恶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东方问题的发展与影响。

2、难点: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得失;维也纳会议上正统主义与补偿原则的解析;俄国在这一时期国际关系中的反动作用;东方问题解决中的欧洲大国矛盾。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观看拿破仑帝国时期重要战役的影视片。

(三)思考题1、试述拿破仑登上法国政治舞台的历史综因。

2、评析拿破仑战争的性质。

3、试述维也纳体系的内容及其在国际关系史上的地位。

4、门罗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与作用评价。

5、为什么说东方问题是18世纪国际关系中的主题之一?第四章、19世纪30~50年代欧洲的国际斗争(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30年代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

主要讲述法国七月革命;比利时的独立运动;波兰起义;列强在欧洲大革命时期的倒行逆施。

第二节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主要讲述欧洲诸国革命;波兰民族解放运动;欧洲大国外交;1848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克里米亚战争。

主要讲述圣地保护权之争;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穿梭外交;巴黎和会与《巴黎和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19世纪30年代欧洲列强的倒行逆施;1848年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推动;《巴黎和约》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难点:1848年革命时期欧洲大国外交的推行;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穿梭外交活动。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阅读1856年《巴黎和约》原始文本。

(三)思考题1、试析法国七月革命的性质。

2、1848年革命在国际关系发展中的地位。

3、试析克里米亚战争前圣地保护权之争的性质。

4、试述1856年《巴黎和约》签订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第五章、美、意、德民族的整合与新生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美国内战时期的国际斗争。

主要讲述美国领土外扩;美国内战与列强态度;内战后美国的外交走向。

第二节意大利统一的实现。

主要讲述法撒同盟和对奥战争;中、南意大利的归并;意大利统一的余波。

第三节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主要讲述统一运动的领导权之争;铁血政策制导下的统一进程;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矛盾的轴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欧洲列强对美国内战的不同态度;美国内战后其外交走向的变化;意大利统一的意义;普、奥对德意志统一运动领导权的争夺;统一后的德国对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2、难点:美国内战后对外扩张及其版图的基本形成;欧洲主要国家对美国内战态度的分歧;俾斯麦的功过评价。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开展课堂讨论。

(三)思考题1、美国的版图是怎样逐步形成的?2、论述美国内战后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3、试述普鲁士夺取统一德意志领导权的内外因素。

4、简述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

5、试析德意志统一对国际关系造成的深远影响。

第六章、1870年前被宰割与救亡中的亚洲(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英国征服印度。

主要讲述印度殖民化的历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模式;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第二节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化。

主要讲述荷兰统治印尼和爪哇人民起义;英国占领新加坡和缅甸;英法逐鹿太平洋诸岛。

第三节列强蚕食中国。

主要讲述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的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的后患;沙俄加入侵吞中国的行列。

第四节日本民族危机与变法图存。

主要讲述幕府的“锁国”政策;外敌的接踵挑战;新旧势力的不同回应;明治维新与国际关系外延的扩大。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印度的殖民化历程;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英法争夺太平洋诸岛;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状况;明治维新对与远东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难点: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模式的形成;明治维新运动前夕日本新旧势力对西方挑战的不同反应。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观看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的有关影视片。

(三)思考题1、印度为何最早沦为西方殖民地?2、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对印度历史进程有何影响?3、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历史原因。

4、明治维新的成功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第七章、19世纪晚期欧洲国际风云的变幻(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1871年后的欧洲政治格局。

主要讲述德法两国继续交恶;三皇同盟的拼凑;1875 年德法“战争在望”危机。

第二节东方问题的延续与激化。

主要讲述大国影响下的巴尔干民族运动;俄土战争;柏林会议。

第三节欧洲豪强势力的协调组合。

主要讲述从德奥同盟到三国同盟;保加利亚危机;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法俄同盟;英国推行结盟外交。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英法两国矛盾的深化与较量;柏林会议的召开与影响;三国同盟的拼凑;英国光辉孤立政策的破产;三国协约的初步形成。

2、难点:英法矛盾的由来与发展;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道路;英国推行结盟外交。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讨论。

(三)思考题1、评述19世纪60年代后俄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2、试析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的形成。

3、评析柏林会议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19世纪中期后英法俄之间关系为何走向缓和与结盟?第八章、19世纪末“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终结(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非洲被瓜分完毕。

主要讲述英法争夺非洲;诸强争夺刚果河流域;英德角逐南非;意大利侵略东非。

第二节英俄争夺西亚和中亚。

主要讲述英俄分控伊朗;英俄竞占阿富汗。

第三节西方势力侵入南亚和远东。

主要讲述法国进攻越南;中法战争;英法争夺暹罗;俄国染指中国新疆;日本强占琉球与侵略台湾;日本侵略朝鲜和中日战争;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欧洲列强争夺非洲刚果河流域的斗争;伊朗和阿富汗的殖民化;南亚和远东的被侵略与奴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