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版思修第8章

2015版思修第8章


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法律义务的内容和履行方式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权保障的进步而不断调整 和变化的。

•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制度性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 信仰和安全形势等因素,会对法律义务的 设定发生重要影响。 • 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必须由 具有法律职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设 定,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对公民违法设定法 律义务。 • 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法律义务可能因 一些情形的出现而转化、派生或消灭。
• 示威是指在露天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 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 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应当遵守以下义务:
(1)不得利用集会、游行、示威活动来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 则,不得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煽动民族分裂, 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破坏社会秩序; (2)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依法必须事先经过公安机关许可; (3)除非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不 得在下列场所周边距离十米内至三百米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以及 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国宾下榻处,重要军事设施以及航空港、 火车站和港口; (4)禁止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进行集会、游行、示 威; (5)特定人员的禁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者参加违背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集会、游行、示威,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 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6)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或者煽动犯罪。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 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 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表 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 本原则,这里的平等讲的就是权利 和义务平等。 • 其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 体设定上要平等。 • 再次,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 等。
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 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即“权利决不能 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 文化发展”
• 权利就是一定的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 的行为自由,是法律 允许权利人为满足自 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 义务人所保证实现的 法律手段。
法律权利特征
•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
• 行使结社权利时要遵守以下义务:
(1)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2)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3)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 (4)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5)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6)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
• 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依法律规定
• • •

的程序组织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 结社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学术、艺术以及其他 社会学意义上的结社等多种类型。 结社自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人是否结成团体、是否加入团体以及是否退出 团体,完全出于个人的意愿; 另一方面,团体通过内部的意见交流形成团体的共同意志, 并为实现其意志而进行外部活动。
• 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 的权利。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全 体公民普遍享有的权利;特定主体享 有的权利是指妇女、儿童、老人、残 疾人等特定人群专门享有的权利。 • 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实体性权 利是指实体法所确认的权利,如经济 法中的经营权,商事法中的股权等; • 程序性权利是指程序法所确认的权利, 如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权、上诉权和辩 护权、代理权等。
•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有权依法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如报 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自由表达对 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 • 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延伸和具体化。 • 根据我国出版管理条例,行使出版自由权利要遵守相应的 法律义务,不得有以下行为: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 风俗、习惯的; (5)宣传邪教、迷信的; (6)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10)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 人权的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不同社会制 度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权内容及其实现方式 是不同的,不能用一种标准评价各国的人 权状况。 • 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则取决于各国 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尤其要注意,发展中国家不能追捧发达国 家的人权,发达国家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评 判标准看待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保障。
• 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 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 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 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 • 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 有效的尊重和保障。
• 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前者 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权 利,后者是指一个共同体(如国家)的全 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权利,如种族平等权、 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等。 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 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有的人权 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 权等; • 有的人权则是具体国家或地区才承认的权 利,如同性恋自由结婚的权利、绝症病人 要求安乐死的权利等。
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 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
• • • • • •
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 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等。 财产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 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等。 文化权利包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 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第8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 第一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 第二节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 第三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第一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 (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 据考证,权利意识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就已 萌芽,“权利”一词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就 已出现。
英国《权利法案》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权利法案》最重大的意义是:以法律权利代替君主权力。
(三)法律权利与人权
• 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 本权利。 • 西方人权思想萌芽于古希腊哲学、罗马及后来的 基督教及其改革运动,发展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 蒙运动。
我国人权的发展
• 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人权 状况》白皮书,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肯定了人权概念在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人权 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 • 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为全 • 党工作目标; • 2004年我国修改宪法,将“国 • 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 使之成为一项宪法原则,人权 • 保障受到党和国家及全社会的 • 高度重视。
• 选举义务是指公民在选举活动中应当 承担的法律义务。
•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 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 (1)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 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 (2)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 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 (3)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 行为的; • (4)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 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因 上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二)表达权利与义务
• 表达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表达自己对国家公 共生活的看法、观点、意见的权利。 •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 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
• 第一,言论自由可促成个人自我价值、成就的实现; • 第二,言论自由可增进知识及追求真理,从而增强公民行 使政治权利的能力; • 第三,保障公民自由且公开发表意见,可凝聚民意,形成 舆论,以监督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公民发表意见的形式 多种多样,有口头的和书面的。
一、政治权利与义务
(一)选举权利与义务 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族 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规定被剥夺 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行使原则、方式和程序是法定 的。我国选举法所规定的选举原则和制度主要包括 平等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秘密投票原则、自由投票原则以及地域代表制、职 业代表制、混合选区制、多数代表制、委托投票制 等。 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延伸,是选民或代表机关对不称 职的代表或者其他公职人员,在其任期届满前用投 票的方式决定其是否继续任职或立即免职的权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广义上讲,言论自由包括借助于演讲、著作、绘画、摄影、 影视、音乐、录音、戏剧、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各种手段 所实现的发表意见的自由。从内容上看,言论中包括政治言论、 商业言论、学术言论、艺术言论、宗教言论等多种具体类型。
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制的。
• 根据我国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言 论自由权时必须遵守以下义务:
活条件的制约。 • 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 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 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 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 律权利。 • 有权不可以任性——李克强
(二)法律权利的分类
• 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 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 教育权等; • 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 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如民法规定的物 权、债权,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