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浅析
英语听力薄弱是广大农村中学的普遍问题。
有很多学生在初中时英语学习都是尖子生,升入高中后,因为英语听力差,学英语时老师讲课听不懂,学习英语几乎失去了信心。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学英语长时间只滞留在对词和语法的学习上,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有,而对其中最重要的听说训练,则让其靠边站,其后果是读了几年英语,书面水平是有几分修为,可一遇到“老外”,则不知所措,结结巴巴,甚至听不懂。
因而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听力教学。
本文依据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行英语课堂听力教学。
一.精心设计听前活动,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听前活动是听力教学的暖身活动,旨在使学生对即将听到的语言材料的中心主题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听的兴趣,集中听的注意力,同时扫除即将听到的语言材料中的难点,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活动。
精心设计听力课的导入是上好听力课的前提。
设计导入活动时,教师要以听力材料的内容着手,特别注重学生的兴趣。
可利用一下教学手段导入听力:1、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导入。
在学生正式听录音之前,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进入听的状态,初步感受听力的主题。
教师能够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来刺激学生的视觉。
激发他们对由画面内容引起的猜测、联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通过教师层层有启发性的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表达。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就画面内容展开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能够得到互补。
2、利用标题、相关词汇导入。
标题是语篇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语篇内容的发散中心。
充分利用标题引导学生实行听力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短时间内聚焦在一个主题上。
3、利用学生背景知识导入。
学生进入课堂时,都是有备而来的。
他自身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都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要努力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更新的知识,更多的经验。
4、利用英文歌曲导入。
英文歌曲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听的状态。
如我们要引入“Festivals and holidays”这个主题时,可先让学生听“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Happy New Year”这两首简洁短小的儿歌。
这两首儿歌中出现的两个重要的节日,使学生把主要思维聚焦在节日这个主题上。
然后教师就能够提问“Do you know when Christmas is?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 o at Christma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 等问题。
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中把与听力相关的内容,词汇都有了一个预先准备的过程。
然后通过完成听力任务来进一步加深对着这个主题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升听力的技巧和水平。
5、通过表演导入
初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非常强的表现欲。
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
6、通过游戏引入
英语听力材料中经常会出现数字表示不同意思的情况。
如数字表示日期、表示数量、表示价格、表示时间等。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反应不过来。
如果平时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听到数字时常有措手不及的感觉,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
所以如果教师在让学生完成听力任务时出现较多用数字表达意思的情况,教师就应在听前活动中设计热身练习。
这里能够通过做不同的游戏来刺激学生对数字的反应。
如训练学生对数字表示时间的反应时,教师就可准备一个钟面,组织学生实行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也可在黑板上画几个钟面,教师报出时间,让学生在钟面上画出相对应的时间。
听前活动的设计教师一定要非常熟悉听力材料。
把握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导入听力的主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
采用有效的方法化解听力过程中的难点,使学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认真参与听时、听后的各项活动。
当然,教师在设计听前活动时一定要根据材料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设计学生感兴趣、愿参与、受启发、有收获的活动。
而且教师在活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时间的分配。
一般听前活动不超过10分钟。
二.精心设计听力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听时活动。
听中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通过听不同形式的材料来培养学生获取事实、信息的水平。
在完成听力任务的过程中养成听的习惯,积累听的方法,锻炼听的心理,完善听的技巧,从而逐步提升听的水平。
听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循序渐进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一份成功的体验。
首先听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语言实际、认知水平、年龄特点设计由易及难,由单项到综合的活动,在一环扣一环的环节设计中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任务。
其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决不是录音设备的操纵者,而是学生的协助者。
教师要通过提问、观察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是否焦虑?信息接受是否困难?任务安排难易是否得当?教师要即时发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并即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如某一单词或句子结构、某一语法现象、某一文化差异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教师要调整策略。
是应该停下来讲解,还是放慢听的速度或增加听的次数。
听的过程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听的过程更流畅,任务的完成更有效。
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水平更强。
再次,教师还要注意在学生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听能技巧的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时先抓住关键,即主要大意。
再听细节。
让学生每听一遍都有新的任务,每听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三.精心设计听后活动,培养学生综合水平。
听后活动旨在将此次听力活动的主题作一个联系实际生活的延伸。
既让学生有一个激发兴趣、启发联想的口、笔头活动,也为他们创造一个调节疲劳、互动交流的机会。
语言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思想教育的功能。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听力教学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
教师所提的问题,不但能够涉及所学内容的一般事实,也能够扩展到相关领域,也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更能够设计开放性的、拓展性的任务让学生去创造性地完成。
听后活动的设计必须与所听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在听力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使用到生活中去。
听后活动的设计必须与学生的认知和
语言水平相当。
要求高了学生会因困难而不能完成,要求低了学生会觉得没有必要而不愿完成。
听后活动的设计和展开使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水平的综合训练得以成功整合。
总来说之,听力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只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听前、听时和听后活动,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英语听力教学会焕发活力,学生综合使用英语的水平会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