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作文评讲课神采飞扬

让作文评讲课神采飞扬

让作文评讲课神采飞扬——作文评讲课的得力五法一、写好评语,力求周到。

写作文评语是作文评改的关键和作文评讲的前提,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重视这一环节。

作文评语或肯定成绩褒扬鼓励,或指出不足切磋探讨,或提出问题启发思索,学生从中看到进步,知其不足,受到鼓舞,兴趣倍增。

笔者认为写作文评语应力求具备“六性”,即鼓励性、客观性、针对性、启发性、民主性及层次性。

a、鼓励性。

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自然应激励其不断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但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应该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这种快乐成为进一步增进写作兴趣的动力。

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不会把作文看成沉重的负担,而成为他追求的乐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就是说要注意培养爱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那种对差生作文动辄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甚至粗暴批评、讽刺、挖苦的作法,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其自暴自弃。

所以在写评语时应多写鼓励的话,指出不足时尽量用委婉的语气,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b、客观性。

写评语不能凭与学生关系的生疏或印象的好坏而定褒贬,应力求客观公正。

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偶尔写的作文质量较差但评改者却受“心理定势“的影响,仍作出较高的评价;而一些较调皮或平时顶撞过老师的学生,通过努力,写作质量有显著提高,可评改者仍百般挑剔,只给较低的评价。

这两者都欠妥。

前者会使学生误解写作效果,形成对写作质量要求的不正确看法;后者会严重挫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根据每次作文的预定要求,按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具体列出评改项目。

按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定,做到在“评定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c、针对性。

从严格意义上讲,作文评改的面很广,如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但在具体评改时,切不可面面俱到,更不可写些“万能胶”式的套话。

要针对每次作文的特定要求及作文中的主要优缺点,抓住重点,找准关键,有的放矢,只要在某一方面有可取之处,就着重评这“可取之处”;主要缺陷在某一方面就以这“主要缺陷”为契机,给以必要的点拨、辅导,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学生对有针对性的评语是心悦诚服易于接受的,往往在思想上引起共鸣,得到教师肯定的优点会进一步强化,对老师指出的不足则有意识地补救,因而获得长足进步,终身受益。

d、启发性。

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认识过程,这种过程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去进行,别人不能包办代替。

学生作文出现某些偏差,或某个方面需要探求更完美、更理想的表达方式时,批改者千万不可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和盘托出,甚至整段帮学生改写。

这种“越位”的做法会极大地束缚学生的思想,扼制其求异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对需进一步修改、充实、完善的地方,可在评语中给以启发性的提示,引而不发,留有余地,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学会独立思考,从中悟出规律性的东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e、民主性。

中学生思维活跃,感情脆弱,自尊心较强,对来自外界的评价十分敏感,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那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评语,不仅会降低说服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作文中出现的某些值得推敲的地方,评改后宜用平等的方式,以商量的口吻写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去斟酌权衡,增删修改。

这样便于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信任,萌发对教师的尊重和依赖,从而缩小心理距离,促进感情交流,为文章的修改和今后的写作创造良好的心里机制。

f、层次性。

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写作能力有差异。

在作文评改中,既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这种差异实事求是地区分对待,把“果子”挂在不同的高度。

对于较差的学生,可多从文字基本功方面去辅导,包括谴词造句、书写格式、标点符号等;对于较好的学生则可帮助他们从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修改润色等方面得到提高,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

要使评语真正体现层次性,教师就必须熟悉学生。

只有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作文基础及发展变化情况,才能区别对待,恰到好处。

二、典型举例,选好范文。

作文评讲不能光谈一些抽象的写作理论,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

评讲课一般只有一节,时间有限,所以举例既要典型,又要少而精,做到“以一当十”、“以一警百”。

所谓“以一当十”,即佳作中对一般学生最有启示,能起典范作用的文章、段落;所谓的“以一警百”,是指某些通病最明显,最集中的文章段落。

唯有“典型”才能在极有限的时间中得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作文评讲课之前选好范文。

阅读作文范文,是中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选择范文的目的就是让范文来昭示学生。

一方面为学生树起一个榜样,“扶”学生一把,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想,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在写作中不机械模仿,能吸取范文之精华,触类旁通,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文章;另一方面,在评讲范文时,自然而恰当地传授一些作文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接受多篇范文的熏陶后,能从中悟出一点作文的规律,尽快地提高作文质量。

而如何选择范文素材,也是有学问的。

有些同学饥不择食,见作文书上著有“优秀”二字,就“扯”进自己的作文储备库,中学生的自不必说,连小学生的优秀作文都用上了,结果小学生优秀作文的实际水平,反不如初三学生的平常作文,自然不叫精筛细选。

如何曲取其高?这就要求选取范文应该在学生的水平更上一点,这样才能取到范文的作用,又不可太高,取到作家身上去了。

我在评讲课中的范文大多在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较好的、符合预定要求或有创新意识的作品,有时就某一篇作文,以点代面地重点讲评,在讲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让学生也参与点评,让他们说说范文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

同时,范文也可以从其他的作文书中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分析、品味,或把报刊上选登的同类型或同题目的优秀作文和学生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分析人家的长处,学生对这一形式很感兴趣,发言踊跃,从而起到启发的作用。

三、分类归纳,趣味横生。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诸如在审题、选材、立意、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一次评讲重点讲一两个问题,切勿面面俱到,产生“老生常谈”之感。

我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注意分类归纳,并编成了口诀,既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又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后经常还经常把这当作“顺口溜”呢!例如,有些作品举例平凡,许多学生在写母亲伟大时,都举例自己生病,母亲是如何连夜或在风雨交加的晚上,不顾自己的劳累,把他(她)背到医院,又是如何守在自己的病床前,似乎不把母亲写“累倒”就不能体现母亲之伟大,这样为了举例而举例的,我把它概括为“拼凑事例,滥竽充数”。

还有写老师辛勤工作,就举例这位老师经常在晚上帮他(她)补课,还说“每天晚上,整座办公楼只有这位老师的灯还亮着”,当然刻画人物是可以用其他人物来衬托,但要衬托得当。

如果把主人公拔得太高,就会脱离现实,是文章脱离真实性,或把周围的人贬得太低,同样也会失去真实性,不真实的文章就不具有感染力,对此,我把这种称为“衬托不当,顾此失彼”。

有些学生总认为文章就应该“龙头凤尾”,即使是议论文也该在文章开头来一段诗情画意的词,或认为议论文就该一下子摆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总结,对于这类我称之为“穿靴戴帽,八股格调”。

对于详略不得当的作品,我把它概括为“姗姗来迟,转瞬即逝”,意思是观点来得太迟,对于重点又去得太快了;对于离题万里的作品,我批为“脱缰野马,失去控制”等。

这些就是对学生作文内容上的错误或不当的归类。

我把它编为口诀,一方面是便于学生记忆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作文评讲课的趣味,使学生能在笑声中受到启发。

学生对于这种归纳很感兴趣,经常会在作文评讲课上,用我所归纳的方法来分析自己或同学的错误。

四、展开讨论,研究作法。

写记叙文如何做到取材角度小,构思巧,立意新,挖掘深?写议论文如何做到论点明确有力?如光讲一些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学生会感到抽象枯燥;若举些名家的作品,学生会认为高不可攀。

于是我一般采取选用学生中的范文,把那些基本素材好,但写作粗糙的文章,事先让作者个别知道,反复修改,然后把修改前后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前后对照,进行讨论,分析增删改动的原因,学生通过对改稿的对比分析,对作文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就能把具体的感性认识和抽象的写作理论结合起来,提高了写作水平。

例如,在“反邪教,崇尚科学”为话题的作文中,多数学生的作品都是一般的议论文,而且没有创意,看了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这个话题作文第一个要求就是“文体不限”,而班上的学生都写成了很一般的议论文。

于是在作文评讲课上,我让学生就“文体不限”展开讨论,然后说说自己将采用哪种文体写,如何创新?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个话题很严肃,好像只能用议论文比较合适,后来,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要用书信体,以写信给李洪志的形式完成这篇文章,接着话题就越来越热烈了,有学生说用日记体,把看到法轮功练习者的片段用日记题的形式写下来;有的学生说以童话形式,设想自己是主人家里的小猫,看到主人一家练法轮功走火入魔的样子,以猫的心理去描述;还有学生认为可以用话剧兼童话的形式,假设成被告席上长颈鹿和大黑熊的对话来体现法轮功的危害……讨论越来越热烈,最后大家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体,这次的作文效果很好,文体多种多样,多数很有创新意识。

因此适当的讨论会增进学生去发现问题,打开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鼓励创见,发展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数学上和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力。

同样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

写记叙文则记事繁琐,平铺直叙;写议论文则事例雷同,论证方法单调。

不少学生只会取材于眼前的事实,只会人云亦云地重复一些世俗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创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平时训练强调不够。

其实,在学生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应该适当地有层次地加强对他们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课本上无论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也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不乏有丰富想象力的事例。

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除了用课本上的事例启发学生外,还要注意爱护和鼓励在作文中有创见的学生。

例如,现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考试都有一题是仿造句子,一般情况下是比喻句,如“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没有小草的沙漠,冷冷清清”让学生仿造句式,再续写一句“没有理想的人,就像……”,诸如这样的题目,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