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油国际市场行情分析

原油国际市场行情分析

姓名卢文艳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 ********
日期 2013年10月27日
原油国际市场行情分析
【摘要】:从世界原油供求状况地理方向和原油贸易地理趋势通过进十年三大市场平均原油价格变动分析未来需求状况和价格走势,以及通过我过近十年的进口量分析我国未来需求走势以及我国对外油气合作机会分析。

一、世界原油供求状况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南美洲、前苏联、非洲地区,石油储量合计占全球的91.5%。

世界石油主要产量集中在中东、前苏联、中南美洲和非洲地区,四地区产量合计占全球的72,6%,而消费量仅占25.2%。

石油消费集中在亚太、北美和欧洲地区,3个地区的原油产量仅占全球的27.4%,而消费量合计占全球的74.8%。

中东、前苏联、非洲和中南美洲的原油产量远大于其石油消费量,是原油出口地区,其中沙特、俄罗斯、伊朗和尼日利亚的出口量最大。

亚太、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消费量远超过其原油产量,是原油进口地区,其中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印度的进口量最大。

二、世界原油贸易地理趋势
1、主要出口地区发展趋势
未来,中东和非洲地区原油出口总量稳步增长;前苏联地区出口总量递减,中南美洲出口量将先增后降。

整体来看,北美地区的原油进口量将持平或减少,亚太地区原油进口量将快速增长。

1)中东原油出口总量稳步增长,对美出口持平,增加对欧洲、中国出口量
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生产成本普遍较低,中东地区长期产量增长速度将大于其他地区。

2015年和2030年中东地区原油产量将分别达16.5亿吨和19.5亿吨。

2015年和2030年中东地区的原油净出口量分别达到12.0亿吨和14.3亿吨,届时中东地区原油出口量占原油产量的比例将分别达74.5%和73.1%。

中东到OECD北美国家的原油出口量到2015年基本持平,与缓慢的需求增长相匹配。

同时,中东原油供应受中东内部炼厂扩张影响,降低了对其他亚洲地区的原油出口,但出口到中国和OECD欧洲地区的原油将进一步增加。

2)非洲原油出口总量稳步增长,欧洲仍是其主要出口对象
非洲的原油产量将不断上升,到2015年和2030年,非洲地区原油产量将达5.9亿吨和6.3亿吨。

2015年和2030年的非洲原油净出口量分别达到4.4亿吨和4.6亿吨,占其原油产量的74.4%和72.8%。

今后5年,欧洲地区的经合组织国家仍将是非洲原油出口的主要对象,潜在进口量到2013年达到1.5亿吨。

非洲地区在保持当地炼厂扩张的同时,对中国的原油出口仍可保持强劲的态势,到2013年将达到9000万吨,比2008年的5335万吨的出口量增长68.7%。

3)前苏联地区出口量递减
2015年和2030年,前苏联地区原油产量分别达7.2亿吨和8.3亿吨,2008—2030年的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1%。

受原油产量增加有限的影响,2008—2015年该地区原油净出口量
年均增长率预计为—0.3%,2015年和2030年的原油净出口量分别为3.5亿吨和3.2亿吨。

到2010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原油可能达4400万吨,其中从西西伯利亚出口2000万吨,从东西伯利亚出口600万吨,从萨哈林出口1800万吨。

到2020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原油达9500万吨,到2030年出口达1.2亿吨。

2、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和印度的原油需求不断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在2025年之前,印度将取代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原油净进口国。

OECD国家受需求量减少的影响,在预测期间原油进口量将先持平后降低。

1)中国在世界原油需求中的比重将继续扩大
据IEA预测,2015年和203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将分别达到5.7亿吨和8.3亿吨,2008—203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5%。

我国2008—2015年原油净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8.2%,2015年原油净进口量将达到3.8亿吨,2030年将达到6.2亿吨。

2)印度的原油消费同样快速增长
到2015年和2030年,印度原油需求量将分别达2.1亿吨和3.6亿
吨。

印度的原油净进口量也将稳步增长,在2025年之前,印度将取代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原油净进口国。

印度2008—2015年原油净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5.2%,到2015年和2030年的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1.6亿吨和3.3亿吨。

3)OECD 原油消费预计先增后减
OECD 国家到2015年和2030年的原油需求量将减少到22.8亿吨和22.0亿吨,2008年到2015年原油净进口量基本持平,2015年到2030年则持续降低。

到2015年和
2030年的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13.6亿吨和11.6亿吨。

三、2003年到2011年原油价格变动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
03-11年三大市场平均原油价格走势
2003到2011整体趋势保持增长态势,2008 年全球实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并渐入衰退。

在此大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从2007年 7 月的历史高点 147 美元,一路跌至 35 美元。

截至 5 月 6 日,原油价格反弹至 55 美元/桶附近。

中国和印度的原油需求不断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在2025年之前,印度将取代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原油净进口国。

由此分析国际原油价格还会保持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四、我国对外油气合作机会分析
1、中东地区国家资源丰富、地缘较近
中东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原油产量约占全球的35%,原油出口量占全球的1/2以上。

这一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石油地质条件好,许多国家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现已是中国境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区。

在开展国际能源合
作方面,考虑到中国与中东主要产油国之间的特殊传统关系,在相当时期内,中东应是我国石化企业参与国际油气开发的战略首选地区。

从地缘上看,中东产油国中,伊朗距我国大西北较近,且原油剩余探明储量极其丰富,近几年新发现的原油储量大大超过产量。

伊朗是我国石化企业较早“走进去”参与油气开发合作的国家,已在伊朗的原油勘探和开发领域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拥有一定的经济利益。

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与中东产油国的国际油气合作,是历史性机遇,也是挑战。

2、非洲、拉美地区资源潜力大
非洲历来被称为“第二个海湾地区”,已探明原油储量达166亿吨。

目前非洲大陆原油产量已达4.9亿吨,占世界原油产量的12.4%,2015年这一数据有望升至20%。

我国来自非洲地区原油进口开始缓慢上升,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赤道几内亚等非洲产油国的原油占我国约31%的进口市场份额。

安哥拉对我国的出口量超过沙特,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进口原油供应国。

非洲和拉美地区勘探程度较低,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石化企业已在苏丹、委内瑞拉等国拓展了发展空间,取得了可观的份额油,继续在这些地区进行勘探开发,实现有效的扩张,可以巩固中国在北非、南美的战略性成果。

3、中亚、俄罗斯资源丰富、地缘相邻
中亚里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该地区油气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发展潜力大。

在地缘上,与中国接壤或近邻,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有着良好而现实的基础。

环里海国家之一的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世界第一天然气大国,第七原油大国,在世界原油市场上举足轻重。

中俄之间具有良好的地缘条件和外交关系,中国获得俄罗斯油气出口份额享有天时地利之便。

但俄罗斯属地缘政治大国,对原油这类战略性物资的参股、投资限制严格,获取份额油的可能性很小。

参考文献
[1] 孙燕,林振山,管卫华.未来15年石油供应预测与对策[J]. 南京师范大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02)
[2] 张华林,徐明跃,郝洪张劲军战略石油储备的经济效益研究[J].油气储运.
2010(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