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推拿课件:小儿体质的辩证分型与保健

小儿推拿课件:小儿体质的辩证分型与保健

小儿体质的辩证分型与保健
儿童体质
•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 形体结构,功能活动方面故固有的、相对 稳定的个体特征性,并表现为与心理性格 的相关性。
• 体质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 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已及发病过程 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患性和病态发展过 程中的倾向性。
影响儿童体质的因素
热滞质
热滞质孩子特点
• 定义:由于脾气亏虚,饮食不节,以积滞化热, 功能亢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 形体:形体偏瘦。 • 素体表现:面红,下午或夜间面色潮红,或有低
热,烦躁多啼,夜卧不安,或睡中头汗出,不耐 热,口干,口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 黄,食欲好,舌质红,苔黄厚或腻。
• 饮食:平素恣食肥腻辛辣煎炒等食品,有时喜食 冷的食物。自我调节能力差,尤其进食热气食品 后,感觉明显不适。
• 儿童体质是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与先 天禀赋有关,与后天保健、养育、教育、 饮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 在一定时期内,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稳 定是相对的,可变是绝对的,一些常见中 医体质类型,通过保健调整后,可以改善 体质。
儿童体质的分型
• 根据儿童生理特点,将常见儿童体质分为 均衡质、积滞质,热滞质(心火盛、肝火 盛)、偏态质(肺气虚、脾气虚、肾气 虚)、痰湿质、异禀质(过敏质、矮小质、 肥胖质)。
• 形体:形体日渐羸瘦。 • 素体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欠佳,易发脾
气,时有哭闹,夜寐不安,有时可见吐乳或酸馊 食物残渣,不欲吮乳,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 部胀满,大便不调,酸臭或便秘,或加有食物残 渣,舌色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厚。 • 饮食:食欲不振,饮食量较少,饮食不慎则觉明 显不适,平素喜食油腻、生冷等难消化食物。、
• 饮食:食欲正常,饮食量按期增加,自我 调节能力强,进食寒热食品,体内阴阳都 能自行调和,不会出现明显不适。
• 饮食调养原则:平补阴阳,食谱广泛,清 淡营养。
• 忌食过冷、过热、过辛、过燥、过苦、过 酸、过腻之品。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 饥,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 油腻及辛辣之物。
均衡质小儿体质调理
偏态体质
脾虚质
脾虚质孩子特点
• 定义由于元气不足,脾气亏虚,以脾胃嫩弱、功 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 形体:身体偏瘦或虚胖,体弱。 • 素体表现:哭声较低,四肢萎软无力、容易疲乏、
不爱活动,面色苍白或萎黄、或面部白斑 ,安静 少动,出汗多,动则尤甚,食欲减退,流涎,大 便溏软,或夹不消化食物残渣,每日2-3次,唇色、 爪甲和舌质色淡,舌苔腻或花剥(地图舌),指 纹板滞,小便量多或正常。
心火盛质孩子调理方案
• 中医辩体调理方案 • 清心降火。 • 穴位按摩:神门、大陵、下巨虚,泻法 • 穴位艾灸 • 不宜。 • 膳食保健:可以多食一些性寒而味苦,具有清心
肾气虚孩子调理与保健
• 穴位按摩 • 肾气虚----按揉涌泉、百会、肾俞、阳陵泉、
大椎、气海、关元、命门 • 艾灸:涌泉,百会,气海,关元,肾俞,
命门、神阙。
积滞质
积滞质孩子特点
• 定义:由于脾胃嫩弱,功能减弱,伤食停乳,积 聚中脘,滞而不消引起,以脾虚积滞、纳呆厌食、 食而不化、腹满胀痛为点
• 这类小孩看问题偏激,任性、冲动、固执 已见、我行我素、性情暴躁;受到批评则 烦懑气馁,易恐惧和焦虑。易患疾病有惊 风、抽搐、振颤、弱视、斜视、结膜炎、 中耳炎、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甲亢、头痛、眩晕、胆 结石、消化不良、黄水疮等。
肝火旺体质孩子的调理保健
• 成因:体质虚弱,饮食不当,乳食不节,饥饱失 常,或过食肥甘生冷和难以消化之物,停聚不化, 气滞不行。
积滞质孩子的调理与保健
• 中医辩体保健方案 • 调理方法:健脾消滞 • 穴位按摩方案: • 处方:脾俞,足三里,中脘 • 操作方法:脾俞,足三里,中脘,泻法按摩,每
穴约3分钟,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10天为一疗 程。
心火盛质
心火盛质孩子特点
• 定义:由于小儿心常有余,以心火亢盛为主要特 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 形体:形体消瘦。 • 表现:面红,眼充血,心神不宁,多动不安,易
兴奋,话多,注意力不集中,挑食,口臭,时有 口舌生疮,眼屎多,较急躁,易发脾气,大便干 结,小便黄,入睡难,睡觉易惊悸,夜间啼哭, 哭声大,咬牙,怕热,睡着时容易踢被子,掀衣 服,说梦话,嘴唇偏红,舌质红,苔黄干。 • 饮食:平素恣食肥腻辛辣煎炒等食品,食用这些 食物后,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失眠,便秘等疾病。
• 成因:饮食不知自节,恣食、偏食,宿食 不消,气机郁滞,久蕴化热;或气郁,痰 郁,情志郁结等日久化热而成。
热滞型孩子调理与保健
• 中医辩体保健方案: • 健脾清热消滞 • 按摩:天枢,上巨虚、足三里 • 操作方法:天枢,上巨虚,每穴1-3分钟,
足三里(双),补法按摩,每穴约1-3分钟。 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十天一个疗程。
肺虚质孩子特点
• 这类小儿平素懒于言语,怯场;对气温、 地域变化难于适应。当季节交替,或气候 变化,或迁徙异地时极易引发感冒、过敏、 皮肤病等等。容易患感冒、咳嗽、哮喘、 扁桃体肿大、咽炎、鼻炎、常出鼻血;气 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皮炎、花粉症等。
肺气虚孩子的饮食调理方案
• 饮食调养:宜性质平和,偏温而容易消化 的食物,不宜食过于滋腻、难消化或生冷 饮品及苦寒、辛辣燥热等寒热偏性明显的 食物。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小米、粳米、 糯米、莜麦、扁豆、胡萝卜、香菇、马铃 薯、红薯、牛肉、鸡肉、鸡蛋等。
• 饮食: • 穴位按摩: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大敦穴,合
谷。 • 艾灸:太冲穴。 • 饮食 • 1、小儿出现肝火旺,要多喝绿豆汤,能快速降火,
尤其对于脾气暴躁的小孩子管用; 2、治疗肝火旺,通常可以让孩子多吃些新鲜的瓜 果,比如梨、柚子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3、在小儿出现肝火旺时,让孩子多吃些清肝火的 菜,比如说是苦瓜、茄子、芹菜等。
脾虚质孩子的调理
• 中医辩体保健方案: • 健脾。 • 穴位按摩方案:脾肾,足三里、脾俞穴、
胃俞穴、天枢穴。摩腹。按揉手掌大鱼际 部。按揉尾骨端。
脾虚质孩子体质调理
穴位艾灸方案 脾俞,足三里,关元操作方法:用艾条温 和灸法,每穴艾灸3-5分钟,至皮肤潮红为 度,每天1次,十天一个疗程。
脾虚质的调理保健

肺气虚孩子的保健与调理
• 推荐食疗: 肺气虚----黄芪炖鸡汤。 推拿按摩: 肺气虚----按揉肺俞、天突。分推膻中。
肾虚质
肾气虚小儿体质特点
• 五迟(立、行、发、齿及语言发育不及同 龄儿童)、五软(头、颈、四肢、肌肉及 饭量弱于同龄儿童)、囟门迟闭、方头, 智力和反应能力差、没精打采、注意力不 集中,面色灰黑、眶周黑,汗多、小便多、 遗尿,耳不聪、目不明、气息语声低怯, 舌胖嫩,脉沉细,指纹淡或黯。
积滞质孩子特点
• 生长发育:发育不佳或较差,身高,体重发育不 达标,智力发育低于同期正常水平。。
• 外界环境:寒热风雨等天气变化,容易发生疾病, 突然的寒冷或天气太热,会导致感冒,外感发热, 泄泻等疾病的发生。
• 转化:易患疳积、厌食、便秘、泄泻等疾病,可 转化为营养不良,严重时可以影响小儿营养吸收 和生长发育。
• 中医辩体保健方案。 • 无需药物干预。 • 穴位按摩方案 • 处方:足三里、板门。 • 操作方法:足三里(双)、板门,平补平
泻法按摩,使局部有麻胀感,每穴1-3分钟, 每天早晚各一次。
均衡质小儿体质调理
• 穴位艾灸方案 • 处方:足三里,关元 • 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3-5分钟,至皮肤潮
红为度,每天一次,十天一个疗程。
心火盛质孩子体质特点
• 生长发育:发育一般,有时会不达标,智力发育 达到或低于正常同期水平。
• 外界环境:对天气变化,不能很好适应。尤其对 燥热天,怕热,烦躁。
• 转化:易睡眠不宁,疳积,小儿多动症,口臭, 口腔溃疡,便秘,感冒,外感发热等疾病。遇挫 折易引发神经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 成因:先天禀赋偏颇,后天保健失调;嗜食肥甘 厚腻的食物及辛辣之物,有的是因为过服温补药 物,生火化热;或教育方法不当,情志失调,五 志化火。
均衡质孩子特点
• 生长发育:小儿身体发育正常,身高,体 重发育规律,智力发育达到或超过正常同 期水平。
• 外界环境:对寒热风雨等天气变化,能够 很好的适应,不会因为突然的天气变化发 病或出现明显不适。
• 转化:平素不容易发病。即使发病,也容 易治愈。
• 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保健得当。
均衡质孩子体质调理
脾虚质孩子特点
• 饮食:对食谱变化难于适应;饮食稍有不 慎,如生冷油腻等易引起消化不良;因营 养不良和消化吸收障碍,最终可能影响小 儿的发育。易患腹泻、呕吐、胃脘或腹痛、 呃逆、嗳腐吞酸;胃炎、胃溃疡、肠炎、 消化不良等。
• 生长发育:身体发育不佳或较差,身高, 体重发育不达标,智力发育达到或低于正 常同期水平
热滞型小儿特点
• 生长发育:小儿身体发育不佳或较差,身 高体重发育不达标,智力发育达到或低于 正常同期水平。
• 外界环境:对寒热风雨等天气变化,不能 很好的适应。尤其天气突然转热,或者处 于高温环境时,出现明显不适。
热滞型小儿特点
• 转化:易患口腔溃疡、感冒、外感发热、 便秘等疾病。患病之后易于转化为热滞证 型,患其他系统疾病之后易于出现夹热滞 的病理变化。
脾虚质孩子特点
• 外界环境:对寒热风雨等天气变化,不能很好的 适应。突然的寒热天气,常会导致小儿发生感冒, 泄泻等疾病的发生。
• 转化:易患疳积、泄泻、厌食、呕吐等疾病。容 易反复发作感冒,泄泻,厌食等疾病。患病之后 易于转化为脾虚证,患其他系统疾病之后易于出 现脾虚夹积生湿的病理变化。
• 成因:先天禀赋欠佳,后天饮食失调,乳食不节, 饥饱失调,过食生冷或妄加营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