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儿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小儿推拿(手法学)ppt课件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概 述
三 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手法的 • 由于小儿在生理上机体特娇点嫩,发育迅速;病理上多
外感六淫邪气,少七情内伤,且发病迅速,变化较 快。所以,在穴位选择和手法操作方面,都有与成 人不相同的地方。 • 穴位的选择方面:除选用与成人相同的常用经穴、 经外奇穴之外,还有许多特定穴。 这些穴位呈点、 线、面状,多分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这给手法治 疗带来很多方便,乐于为小儿所接受。比如在严寒 的冬天,可在患儿头面及两手部穴位进行操作,避 免脱衣的不便和感受寒凉的刺激。
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
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3~5次,推100~30
小儿推拿(手法学)
【门穴 】
常用穴(部) 位
天门: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开启经穴 ,启迪智力,外感头痛。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上推24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
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 纹,能止泻;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100到300次。
池。主治:寒热往来、泄泻、呕吐、食积、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胸闷、
喘嗽等。
用双拇指自总筋向阴阳池分推,称为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自
两旁向总筋合推,称合阴阳。30~50次。
四横纹:掌面食 、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掐之能退
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主治:食积,腹
胀腹痛,气血不和,气喘,口唇破裂。
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发汗,退热,镇惊止搐。 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掐5次;揉100次。
箕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利尿通淋。 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100到300次。
小儿推拿(手法学)
常用穴(部)
位 【大横横纹纹:穴掌后】横纹,中间称总筋,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
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 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 马过天河。(次数)100到300次。
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主治一切实热病症。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100到30 0次。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手法的 特点 • 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 在按摩时,为减轻摩擦,避免皮肤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常采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姜汁、葱汁、红花油等。
• 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 是下肢。当然,在治疗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灵活掌 握。
• 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年龄的大小,在按摩次数(或时间) 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的,按摩次数 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 而且,对于每个具体手法的操作时间或次数,也有区别。 一般以揉、摩、推等法为长而次数多;以按、拿、掐、捏 等法为短而次数少。
清代小儿推拿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注重手法 操作,强调手法的平稳着实,轻快柔和,强调施术 时要灵活熟练、运用自如,方能“一旦临证,机触 于外,功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手出”。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概 述
二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的一 一、小儿推拿的优点般知识
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
1.适应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
遗尿、惊风、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
2.禁忌 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病、先天性心
脏病等。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的一 四、推拿前的准备及注般意事知项识
• 1.环境 • 2.医者 • 3.患儿姿势 • 4.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 • 5.操作顺序:头面-上肢-胸腹-下肢-腰背 • 6.手法轻而柔和 • 7.推拿介质(润滑剂) • 8.每日一次 • 9.避风寒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手法的 • 手法操作的特点: 特点
• 其手法特别强调补泻。 • 在操作上,一般分补、泻和平补平泻三种 • 手法的补泻主要与手法的轻重、操作的速度、方
向有关。一般用力轻、速度慢、顺经方向为手法的速度介于补泻之间,往返方向操作为 平补平泻。另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之说。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常 用穴位 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手法学)
常用穴(部)
【五经穴 】
位
【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 食指(桡侧缘) 中指 无名指 小指(心侧缘) 脾土 肝木(大肠经) 心火 肺金 肾水(小肠经)
【操作】 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 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100到300次。
小儿推拿
概述 小儿推拿手法 儿科常见病的推治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概 述
1 小儿推拿简史 2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3 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概 述
一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简 小儿推拿,在明代后史期开始兴起,在理论、诊
断治疗、特定穴位、手法操作等方面,形成独立体 系,以《小儿按摩经》的问世为标志。推拿本专指 小儿按摩,但是从明代起,推拿广泛地取代了按摩 的概念。
【运用】 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
小儿推拿(手法学)
常用穴(部)
【前臂三穴 】
位
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主治虚寒病症。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 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100到300次。
1.经济简便 2.易于掌握 3.安全可靠 4.疗效显著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的一 二、小儿推拿的作用般知识
疏通经络,活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
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 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 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面、线操作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的一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