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2) 国际收支失衡
第二章 (2) 国际收支失衡
No. 4
经常帐户差额
非常重要的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
出口情况,以及各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 在一定时期可以维持CA为负,增加国内 投资是有益的。
No. 5
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CA=KFA:理论上应该相等。 不等的原因是误差和遗漏,经常是资本
地下出逃。估计每年资金外逃6000亿 RMB,占GDP的6%,几乎吃掉中国经济 的增长率。
No. 8
外汇收支差额
涉及外汇的收入与支出差额,构成了外 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与需求。 直接影响到官方外汇储备的变动和汇率 水平的变动。 比较重要的指标。
No. 9
不同国家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某 种或若干种指标进行分析。 例如贸易较多的国家:贸易收支差额 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基本账户或 综合账户差额 口径的选择需本着宽、窄适中的原则。
No. 19
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每个国家都有可能发生国际收支失衡,甚至有 些国家是连年失衡。 可维持的国际收支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在 不采用危害国内均衡措施的前提下,国际收支 差额可以被下一时间段内的国际收支反差额弥 补或某类帐户的差额可以被另一个帐户的反差 额弥补。 只要国际收支差额是可维持的或控制在一定幅 度之内,那么主动采取措施进行国际收支调节 的紧迫性就可以降低,国内政策目标相对于国 际收支差额就可以得到更优先的考虑。
No. 32
融资型政策
主要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 的使用。 国际收支失衡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失衡 可以通过融资来解决,长期失衡只能通过 其他调整来实现。
No. 33
融资型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与需求调整型政策 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出现国际收支临时性或 周期性不平衡时(例如经常账户出现赤字), 通过调节本国的利率、汇率、税收政策、外汇 管理政策等来吸引外国资金流入,利用资本和 金融帐户来为经常账户融资,能够减少本国实 体经济的调整成本,平滑本国的消费水平,提 高本国福利。(即无需缩减进口消费,人民的 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No. 16
结构性失衡
结构性失衡通常体现在贸易帐户或经常
账户上。 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源于世界各国的比较 优势,然而,世界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在一定的时期,一国在某些领域的 优势会丧失,必须随之而进行产业结构 的调整。 否则将会带来国际收支的失衡。
No. 17
预期性失衡
由于对一国经济预期因素而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
即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 用过程。主要包括三种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 收入机制 利率机制
No. 22
货币价格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 (David Hume)1752年提出。这是第一个系统分 析了国际收支运动规律的国际收支理论。
No. 23
货币价格机制
调节机制通过两种形式体现: 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 减少 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下降 进口相 对昂贵,出口相对便宜 贸易收支改善
No. 15
结构性失衡
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 的产业结构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由此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失衡: 例如,本国产品无法跟随世界经济的变化从 而被淘汰,则本国出口会下降,国际收支发 生逆差。 产业结构单一,随着经济发展或外来冲击的体 现,会发生失衡: 例如,出口产品单一,但是如果该种产品的 国际价格提高,则该种产品的出口会下降, 从而引起逆差。
No. 26
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调节的局限
只有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中,自动调节才能 发挥过作用。如果国际收支逆差,国家如果想 通过扩大国家信贷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就不会 降低货币供给,利率水平也不会上升,从而资 金不会流入本国。 金本位制下才能发挥作用,在信用货币本位下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本国货币减少时,货 币当局只要发行纸币就能避免国内货币存量减 少,物价和收入就很难下降。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自动调节往往以紧缩国内 经济为代价,影响内部均衡实现和经济发展。
No. 35
资本和金融帐户为经常账户融资关系中,债务和收入 因素也很重要。资本和金融帐户提供融资后,所产生 的资本流动会造成收入账户的相应变动,并通过债务 支出的进而影响到经常账户。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经常 账户长期赤字,数额高居不下时,由此导致的债务积 累汇市利息支出越来越大,这又加剧了经常账户的恶 化,倒是恶性循环。 经常账户的赤字如果是长期性、结构性特征时,资本 和金融账户可融资就只能暂时地缓解赤字,反而可能 对必要的实体经济调整产生阻碍,当经常账户赤字继 续扩大时,融资手段就会难以为继。 所以,需要对经常账户的赤字进行深刻认识,从而找 到较好办法进行解决。
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No. 1
一、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会计学中的复式记帐法 来编制的,因而借方与贷方总是可以达到平衡 。这种平衡是会计学上的平衡而非国际收支的 平衡。
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存在
差额
顺差(差额为正); 逆差(差额为负)
No. 2
二、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际收支差额的口径
No. 29
需求调节
支出增减性政策 - 指改变社会需求或支出总水平的政策 - 包括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等 - 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等 - 如削减财政开支,提高利率削减需求;但美 国目前的政策取向是降低利率,财政政策未 见削减的迹象。美国人不愿过苦日子
No. 30
需求调节
经济衰退 投资前景差 资本流出
经济增长 收入提高 社会总需求增加 进口增加 经常账户逆差
经济增长 投资前景看好 资本流入 资本和金融账户 顺差 时间
收入性失衡
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经济增长率增加 加 进口增加 逆差
国民收入增加 经常账户逆差
总需求增 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率下降 少 进口下降 顺差
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一国的物价与成本高于其他国 家,必然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经常项目 顺差减小或逆差增加。反之,一国的物价与成本低于 其他国家,必然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从而使经 常项目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 这种由货币政策导致的相对价值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 支失衡,即为货币性失衡。一般地,一国通货膨胀将 导致经常项目的顺差减少或逆差扩大,一国通货紧缩 将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货币性失衡主 要是由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
国民收入减少 经常账户顺差
总需求减 国际收支
No. 13
货币性失衡
假设在一定汇率水平下,货币价值变动引起国内物价水平发生变 化,从而使该国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由此引 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货币供应量增加 价格/成本增加 出口下降/进 口增加 经常账户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
No. 14
货币性失衡
偶发性失衡
一些偶发性的因素也会导致一些国家的
国际收支失衡,如政局动荡、战争、债 务危机、金融危机等。政局动荡与战争 是最大的国际投资风险,如2003年的美 伊战争使俄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伊的 利益损失巨大。因此,一国政局动荡的 时期往往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唯恐避之 不及,随着资本的大量流出,该国的国 际收支必然面临着失衡。
支出增减性政策 -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压低社会
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 支出下降时,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 的需求也相应下降,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得 到改善。 - 反之亦然。
No. 31
供给调节
主要是指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 加出口数量和质量,从而改善国际收支。其特 点是具有长期性。 核心目的: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 - 对于不同国家的策略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 可能是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如世界工厂。 发达国家主要是提高科技含量、加快技术创 新等。
实物流量:预期经济快速增长,本国居民和
外国投资者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当本国资 本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投资者就通过进口 资本品来实现,出现资本品进口的增加,经常 账户逆差。
金融流量:经常账户逆差需要资本和金融账
No. 18
户的顺差来融资;同时,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情 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 会吸引外资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 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能 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通过降低 对外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
No. 25
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 利率上升 短期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 资金流入 国际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顺差 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 利率下降 短期金融资产收益率下降 资金流出 国际收支恶化 以短期资金流动与国际贸易收支为核心 ,排除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贸易收支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
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基本账户差额 综合差额 外汇收支差额
No. 3
贸易收支差额
定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差 额。出口大于进口为顺差,反之为逆差。 还需要分析是资本品进口还是消费品进口。 贸易收支通常在国际收支中占据较大比例。 该差额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产业结构、产品质量 和劳动生产率等状况,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分 工和国际竞争力。
No. 27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工具
需求调节 供给调节 资金融通调节 政策搭配
No. 28
需求调节
支出转换性政策 - 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
支出方向的政策,例如汇率政策、补贴和关 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 货币贬值、提高关税税率等,从而使居民将 支出转移到进口替代品。 - 美国的钢铁保护法案,中美的贸易争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