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国际收支分析

第二章 国际收支分析


第三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一、调整经济杠杆
(一)汇率的调整
(二)利率的调整 (三)物价的调整
第三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二、调整政策手段
政策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二)实行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一国的出口,限制一国的进口,从而达到减少该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二、复式簿记原理在国际收支记账中的运用
在国际收支记录中,复式簿记原理的运用与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相似。
每一笔业务的发生,总是同时被分别记录在借方和贷方。 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总是相等的,其净差额 为零。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都按照复式簿记原理编制。 实际上,国际收支平衡表每一具体项目的借方和贷方(即收入和支出)却是经常 不平衡的,收支相抵总是能够出现一定的差额。正号表示盈余,即顺差(Surplus), 负号表示亏损即逆差(Deficit)。各项收支差额的总和便是国际收支总差额。
第二节 国际收支差额产生的影响
五、国际储备问题
每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的官方储备基本上由四部分组成,即黄金、
外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 就外汇储备而言,许多亚洲国家或地区都非常注重积累这一储备。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货币的层次 (二)对贸易的依赖 (三)外汇市场的发达程度
2.统计体系独立完整。 3.与国际接轨程度高。
三、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一)1860年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四个不同阶段
(二)资本外逃问题 (三)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
第二节 国际收支差额产生的影响
四、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的关系
当一国经常账户顺差时,如果资本和金融账户也是顺差,则会对该国货币汇率产
生升值压力,从而不利于该国商品和劳务的出口。 当一国经常账户顺差时,如果资本和金融账户是逆差,则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的 平衡及汇率的稳定。 当一国经常账户逆差时,如果资本和金融账户也是逆差,则会对该国货币汇率产 生贬值压力,而汇率过度贬值也不利于该国的经济发展。 当一国经常账户逆差时,如果实现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则有助于实现国际收 支的平衡及汇率的稳定。
国国际收支逆差的目标。
第三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三、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每个国家所采取的对策都是从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这势必会对别的国家产生
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国际合作最终必将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使生产资源在国际间 达到最优的重新配置,进而提高各国的生产率,最终有助于解决各国的国际收支 不平衡问题。
笼统地认为经常账户顺差好,而经常账户逆差不好。 从国民收入的角度来看,经常账户的逆差可能会减少该国的GDP,并产生失业, 而经常账户的顺差则可能增加该国的GDP,并带动就业。但如果一国已经实现 了充分就业,则经常账户的逆差若能够利用海外融资,将能够解决利用其他措施 所无法解决的投资产品的进口。
第二节 国际收支差额产生的影响
二、中国国际收支统计的数据收集框架
1.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逐笔间接申报。
2.金融机构汇兑统计。 3.金融机构对境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
4.直接投资企业的直接申报统计。
5.证券投资统计。 6.境外账户统计。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
三、中国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特点及国际比较
1.主要实行交易主体申报制。
第二节 国际收支差额产生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差额对汇率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差额对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产生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差额对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产生的影响 (三)国际收支差额对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收支差额产生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差额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对一个国家而言,利用国际收支差额可以对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但不能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
一、中国国际收支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80年前,中国仅有外汇收支统计,其中主要项目是进出口贸易以及
非贸易。 第二阶段:1980~1984年,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初步建立。
第三阶段:1984~1995年,国际收支统计制度不断改进。
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
目录
1 2 3 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国际收支差额产生的影响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一、国际收支项目分类
(一)经常账户
1.商品 2.劳务 3.收入 4.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
1.资本账户 2.金融账户
3.错误与遗漏账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