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新闻社教类节目策划第二节ppt-第六章新闻社教类

第六章新闻社教类节目策划第二节ppt-第六章新闻社教类

• 代表《新闻调查》《社会记录》
深度报道的策划决定成功!

确定选题
成功的 深 度报 道
组织实施
分工协作
决策谋划
制定报道方案
1、选题
• 从深度报道的使命看出,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 ①热点 • 社会热点——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收视率的保证。 • 社会热点成为报道选题——体现出选题价值。 • 网络、电视新闻是观众了解事件的梗概,深度
报道是全方位展示,对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新 闻背景的系统报道,故事性强,富于悬念,具有 一定深度。
• 如:《新闻调查》推出“厦门 远华特大走私案”,在其他电 视新闻已经报道很多了,但是 这两期节目的收视效果还是很 好。
② 难点、疑点
• 对于社会“难点、疑点”的阐释是深度报 道的优势,而且这也是深度报道的社会责 任。
三、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
• 深度报道——
• 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是对重 大事件、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 包括背景、分析解释、归纳预 测与评论。


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深度报道的使命、作用和意义:
• 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是对新 闻事件的深度挖掘,详细展示 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观众寻 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挖 掘现象背后的含义和理念。
• 评论类节目策划重点体现在以下四点:
• 1、选题 • 2、节目形式 • 3、评论员 • 4、内容——思辨
1、选题
• 评论类节目,表达偏于理性,因此要求选 题必须有吸引力,否则节目失败。
• 从选题范围: • ①抨击腐败现象和社会阴暗面——吸引力
强 ②衣食住行、子女教育——贴近社会 生活 • 从展开评述的可行性看,越是错综复杂、 难辨是非的选题,越具有辨析的价值。
评论节目的选题范围大致有以下四 类
• 弘扬提倡的——主要是对先进人物、先进 事迹的宣传,重在正面表述;
• 解疑答惑的——对一些新鲜事物或国家的 政策法规的阐述;
• 批评监督的——针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 批 评和监督;
• 社会警示性的——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 评论节目应该做到既要鞭挞不正之风, 更要讴歌新风尚,既有重大事件的述 评,也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而不 是一哄而上,“骂”字当先。
• 央视《国际观察》水均益+几位专家对国 际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共同进行分析。
• 通过专家阐释,为观众释疑解惑,引导观 众透过新闻事件的现象看到本质。
• 多人座谈突出广泛参与性,每个 参与者都是不同观点、阶层、利益、 角度的代表,具有贴近性。
• 但权威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弱。
• 内容决定形式,确定选题,就确 定形式。
助于节目整体质量的提高和节目权威性的树立。
4.内容思辨色彩
• 电视评论要考虑叙事、采访、评 论之间的关系,努力体现思辨性, 让观众在生动的形象背后看到深刻 的道理——策划的所在。
• ①用事实说话,图文并茂 • 新闻事实部分包括:新闻事件的现场资料、
当事人和目击者的讲述、记者的现场报道
• 前期采访应结合论点获取具有说服力影像 资料
• 《焦点访谈》关注国计民生的选 题决定了它的主持人新闻点评的形 式。
• 《国际观察》对于国际重大事件 的分析必然要求众多专家参与,而 多人座谈的形式也是家长里短的平
节目评论的内容?选题?
3.评论员
• 评论类新闻节目的评论员来源两种: • ①节目主持人 • 播报员和评论员 • 水均益——新华社编辑、记者,中央台战
地记者采访过安南、普京、克林顿、布莱 尔、金大中、穆沙拉夫、阿罗约、阿拉法 特、卡尔扎伊、基辛格等国际著名政治家。 • ②各领域的专家学者
• 评论新闻节目策划时,一方面要寻找 一位高素质主持人,一方面要建立 与专家评论员的联络机制,以便在 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新闻事件时能 迅速联系到相关专家,或进行采访 或来到演播室担任节目评论员——有

• 评论节目应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刻 理解国情和民情,把握政策,正真——解 疑答惑,引导舆论。
2、节目形式
• 评论类新闻节目形式多样:
• 单个主持人+采访播报+评论—《焦点访谈》 • 主持人+专家—新闻访谈—《国际观察》
《时事开讲》 • 多人共谈—杭州电视台《加入我是人民代
表》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
第六章 新闻社教类节目策划
• 第一节 新闻节目的策划 (二)
• 二、评论类新闻节目 • 三、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
二、评论类新闻节目
• 评论类新闻节目——就新闻事实发表评 论、见解的节目类型,它的主要任务:报
道某个事实,通过具体事实的分析提示, 阐明对事实的见解、态度,借以影响、 引导舆论。 • 典型《焦点访谈》
• 比如:政府机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农 村民主选举、国企改革、惩治腐败、如何 促进社会和谐等等问题都是中国社会发展 的“难点、疑点”,也是老百姓急于了解 的新鲜事物。
• 这时《新闻调查》做到了这点。
• [新闻调查]拉萨二中的非常记忆 (04月26日 22:11) ·[新闻调查]透视东西方农奴制 (04月19日 21:59) ·[新闻调查]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 (04月12日 22:21) ·[新闻调查]没有赢家的官司 (04月05日 21:33) ·[新闻调查]重建圆明园之争 (03月29日 21:49) ·[新闻调查]南京:破解看病贵与难 (03月22日 22:38) ·[新闻调查]麻柳的民主 (03月15日 18:41) ·[新闻调查]女代表 (03月08日 18:21) ·[新闻调查]郴州:孤城记 (03月01日 22:02)
• ②述评结合,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
• 述——画面和背景的一手资料,现场画面 和背景资料与评述的有机组合最终可以产 生强烈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倾向性。
• “述”是为“评”服务的,“评”是主 体——根本。
• 评论节目应“用事实说话”的同时,加 强主持人、评论员评论的力度,要评得准、 狠、精彩,真正做到“述”与“评”融合、 纪实性与思辨性结合,角度多样,且最终
根据节目意图选择形式
• • 单个主持人+采访播报的电视评论形式灵
活,短小精悍,倾向性强,适合事件挖掘, 可以作为新闻报道后续或补充。对一些大 是大非的新闻事实进行述评,适用于社会 对这些新闻事件的是非判断基本趋同的事 件。
• 主持人+专家—的新闻访谈,有较强的客 观性和权威性。
• 专家可以针对一个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 法,或分析新闻背景或展望事件的发展趋 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