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_杨丹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_杨丹

企业导报 2016 年第 8 期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杨丹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随着旅游市场竞争及需求的日益加剧和升级变化,要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开展生态旅游是必然所趋,但生态旅游 的开展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此,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是当前首要任务。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现状,以及制约我国生 态旅游发展的因素,并基础于此提出了有效改善的路径。
关键词:生 态 旅 游 ;管 理 现 状 ;制 管 理 决 策 不 权 威 。 目前,我国仅存一部 1994 年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难以解决旅游管理中现存 问题,可谓管理决策毫无权威性。 ( 二) 未科学规划。 当前,各旅游区更重视开发销售旅游产 品的工作,而不重视环保问题,这种重效益轻环保的现象,严重 影响着我国生态旅游健康持续、科学的发展。 ( 三) 生态保护措施差。 由于旅游产品期间较为严重的破坏 环境,加之相关部门对环境破坏监测缺乏足够的有效性。从根 本上来说,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均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 响,据相关调查资料,我国实施监测调查的自然保护区虽达到 70%左右,但受限于技术因素,还无法更深入地分析研究各项指 标。 二、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 虽然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种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然而开 发期间受人为不合理因素影响,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长期发展 受到制约。首先,部分地区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过于盲目粗放,欠 缺更深层次和缜密的调查论证,对开发规划的设计不够科学合 理,没有全面考虑旅游环境与资源的接待能力和承受能力,仅 受到利益驱使而盲目粗放地开发旅游资源,严重削弱了旅游资 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由于理念的不准确,部分开发单位 错误的认为景区精品化建设,结果不断改造宁静小路、古朴茅 屋,造成景观严重的城市化、商业化和人文化现象,从而失去其 原本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对人们毫无吸引力。最后,还有生 态旅游庸俗化、招牌化,以及低效化、理想化的惠民功能,均会 制约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旅游管理路径选择 ( 一)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首先,规划地方旅游事业发展方 向时,可聘请相关专家全方位调查研究当地环境质量、地质特 征及生物资源,合理评估环境资源的承载开发力,避免盲目规 划,并评估可能造成的资源环境损耗与污染,制定相应解决方 案。其次,建设开发旅游区时,严格遵循按步骤分层次的原则, 坚持绿色开发,并做到因势就地的取材造景,开发过程中应采 用体现景观自然风格美感和原生态的色泽、材料等,尽可能开
结束语:虽然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现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 比如管理决策不权威,规划建设不科学,以及缺乏有效的生态 保护措施等,但作为较强系统性的一项工程,生态旅游管理需 要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实现生态旅游 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柳.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J]. 现代商业, 2015,(27):46- 46,47. [2]金 天.生 态 旅 游 管 理 的 内 涵 、原 则 及 路 径 选 择[J].企 业 改 革 与 管理,2015,(6):174- 174.
发对生态影响最小值的项目,坚决避免开发需要破坏生态环境 才能实现的旅游项目。
( 二) 严格执法,加强管理。 生态旅游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 规,强化建设立法与执法,不断健全各类实施细则。此外,依法 处罚破坏性、盲目性建设行为,严重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严格 处理惩戒旅游过程中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以生态旅游促 进我国国民生态教育。另外,还应加强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综 合利用多学科知识,提高景区生态系统的自调节能力。
作者简介:杨丹( 1983- ) ,女( 汉族) ,四川遂宁人,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目的地 管理,旅游社区参与,旅游小微企业。
42
( 三) 提升服务,加强宣传。 生态旅游更适宜高品质追求人 士,是当前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急需专业完善的旅游服务机 构来运转,故而有必要进一步增强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 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尽可能提供给客户高品质的旅游咨询服 务。为此,应加强生态旅游相关的普及教育,鼓励旅游领域从业 人员积极参与学习,使之深入了解传统大众旅游与生态旅游的 本质差异,才能正确地向客户讲解。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现与 国民环保观念和生态意识的形成巩固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加强 相关教育宣传。这就需要,既加强旅游工作者生态道德的教育, 提升其环保意识,以此起到规范游客行为的导向作用;也要强 化培养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一方面,借助各类媒介及学校教育, 普及宣传环保知识,使人们更加热爱自然,进而参与到自然保 护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则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原本的教育示警作用,使旅游 者在游玩中亲近、感受并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从而爱护、保护大 自然,进一步提升环保的生态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