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的灸脐保健法

中医的灸脐保健法

龙源期刊网
中医的灸脐保健法
作者:蒲昭和
来源:《现代养生》2005年第06期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中,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

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得强盗多人。

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二十五岁”的寿星,然此人看是上去毫无老态,反而“面如童子”。

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藉调查验证,结果无误。

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所以致寿之故”。

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

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活至此耳”。

这类似的记载也常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

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本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医学入门》载有“长生益寿丹”,称此药填脐热,能令人“益寿延年”。

据说梧州医道一位叫白照伟的老人,享年96岁。

他平生就擅长此灸,从岁35始到96岁,从未间断。

脐,俗称肚脐眼。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称“神阙穴”。

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能起调整阴阳平衡,和畅气血,收到祛邪治病功效。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则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项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O.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

按照数学理论,“黄金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从而能起到扶正却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位有名望的佛门大师曾说:脐是人体最怕冷的部位,注意脐部保暖或定期给予灸热,自然能起保健之益。

事实上,“脐冷”常是老年人、久病体虚和女性产后容易出现的体质状态。

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艾灸或药物脐灸的保健功效,认为通过提高脐温和药物作用,能起到温肾助阳、运行气血之功效。

常灸神阙穴能达到防病强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脐灸除了可用药末填脐后施灸外,常用而有效的则是直接用艾叶(炷)灸。

艾是一味良药,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是说明艾叶具有防病保健作用。

“艾以陈久者良”,所以艾又叫“陈艾”。

针灸学上常用的艾条(炷)就是由艾叶制成,艾灸能治病又可防病。

现研究证明:艾灸脐部可以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缩、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老年人即使无病,常用此灸法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艾灸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