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西安中学第九次语文模拟考试题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________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卷面书写4分。

2、用黑水性笔答题。

(一)积累(36分)1.默写。

(16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2)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3)黄发垂髫,_____ ___ ___ _。

(陶渊明《桃花源记》)(4)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5)客路青山外,。

(王湾《次北固山下》)(6),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7)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8)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10)散入珠帘湿罗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12)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13《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诗人对国破家亡、世事巨变感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4)《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字(4分)相形见()矫()造作()才放旷中流()柱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顺序是:___________(2分)树林,是上苍赏赐给地球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

(1)泻进山脚下的洼地,(2)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3)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4)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4、下面字谜是哪些字?请选取其中两个作答(2分)①十张口,一颗心()②一只狗,四个口()③四个人搬个木头()④九十九()5、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貌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称“诗圣”他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齐名。

“他”是,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有、其诗特点(4分)6、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2分)7、参照例句,仿写句子(2分)例句:自立是骨,没有了自立,人生就疲软了。

仿句: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栽树后人凉二、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1分)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虽乘奔.御风()④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1、翻译句子(6分)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2、王维《使之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景,此句中有两字用得极好,历来为人称道,试找出并鉴赏。

(2分)1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好在哪里。

(2分)14、《三峡》一文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3分)有田还得种香蕉①父亲在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

他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乐观与韧性大部分得自父亲的身教。

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

”②由于他的乐观和理想主义,他成为一个温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这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他也是个风趣的人,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喜欢说笑,他从来不把痛苦给别人,只为别人带来笑声。

③由于是农夫,从小父亲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

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

”他也常教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

”他常教我多写些对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

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

”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

④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

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⑤有一回,我遇到了创作上的瓶颈,回乡去休息,并且把我的苦恼说给父亲听。

他笑着说:“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

你看,我是种好呢,还是不种好?”我说:“你种了40多年的香蕉。

当然要继续种呀。

”⑥他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

”“假如每个人写文章写不出来就不写了,那么,天下还有大作家吗?”⑦我自以为在写作上十分用功,主要是因为我生长在世代务农的家庭。

我常想:世上没有不辛劳的农人,我是在农家长大的,为什么不能像农人那么辛劳?最好当然是像父亲一样,能终日辛劳,还能利他无我,这是我写了十几年文章时常反躬自问的。

⑧父亲有五个孩子,这里面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少,原因是我离家最早,工作最远,每年回家的次数非常有限。

近几年结婚生子,工作更加忙碌,一年更难得回家两趟,有时颇为自己不能孝养父亲感到无限愧疚。

父亲知道我的想法,有一次他说:“你在外面只要向上,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算是有孝了。

”⑨以前我在田里工作的时候,看我不会农事,他会跑过来拍我的肩说:“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然后觉得自己太严肃了,就说:“如果要做流氓,也要做大尾(当地话,原意是大条、大只,引申为有权有势)的流氓呀。

”然后父子两人相顾大笑,笑出了眼泪。

1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父亲”对“我”的影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分)16.“有田还得种香蕉”有什么含义?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17.本文第④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18.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分)19.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2分)20.读了这篇文章,你内心最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什么?(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1-24题。

(10分)一辈子做好一件事⑴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

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

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

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

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⑶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1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

”说完后一脸得意。

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

”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

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

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⑷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

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

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

原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⑸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

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步。

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2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分)22.选文第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23.请围绕中心论点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分)24.选文第⑴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25.读了本文后,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2分)三、写作(40分)26、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_____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