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骆驼祥子的性格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1)

浅析骆驼祥子的性格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1)

绪论老舍先生于1935年写出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同后来的《四世同堂》一起奠定了老舍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地位。

《骆驼祥子》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个体劳动者的悲苦命运及其精神面貌。

祥子作为人力车夫代表了社会最低层的劳动者的形象。

小说通过祥子由精进向上到不甘失败,最后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描述他的不幸遭遇。

祥子最初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来到北平,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默默地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后来,他连遭厄运,命运的安排让他的追求变得不可得。

当妻子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再一次卖车,想到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终于不堪一击,渐渐颓废,慢慢沉沦。

当祥子内心的善良、执着已荡然无存后,随之而来的野性、兽性、恶性开始发作,他吃喝嫖赌,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他的性格被残酷的现实扭曲了、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奋斗者彻底地沉沦了。

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

①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就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

老舍先生把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祥子刻画得栩栩如生,勾勒得精工雕琢,入木三分。

勤劳、朴实、忠厚、善良,注重信用,讲义气,有着小生产者所共同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在祥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在他身上的那种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盲目性和狭隘眼光也能看出,并决定着他必将一步步走向毁灭。

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

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他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就像一棵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起来的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都体现在他身上。

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18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②,是个破产的农村青年,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并立志要买一辆车自己拉,因为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

”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

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老舍先生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

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虽然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却是车上的曹先生。

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

祥子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的一面跃然纸上。

同时小说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他对备受生活折磨的小福子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和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

小说通过这些显示出了祥子的美好心灵。

祥子还具备了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反抗的性格。

祥子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也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更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这些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

祥子平常看似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反抗性格也有所体现。

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以及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

(二)、不甘失败的祥子1、买车三部曲祥子总共买了三次车。

第一次买车之后,他跑得更快了,他觉得不快跑会对不起别人。

对谣言,他不信,并不因为谣言而偷懒。

他比别的车夫胆大,人家不敢去的他敢去,可有一天,还是出了事了:他把车拉到西城,结果连人带车被大兵抓去了,不要说车子了,就连命也差一点丢了,他恨透了那些大兵。

他的美梦第一次破碎了。

可命运就是这样,你越是挣扎,它越会捉弄你。

当祥子费尽了周折,好不容易逃出了虎口,并顺手牵了三头骆驼,卖了35块大洋,重新回到了人和厂准备重新开始时,却被虎妞缠上。

为了躲避虎妞,祥子又不得不离开了人和厂,到曹宅拉包月,结果在祭灶那天晚上,他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途中又被一个反动政府侦探给盯上,当他回到曹宅,即将按门铃时,被孙侦探逮个正着,敲去了他辛苦挣来的钱。

就这样预备第二次买车的几十元又打了水漂,他又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他最终无法摆脱虎妞对他的纠缠,最后不得不捏着鼻子吃棵葱和虎妞结了婚。

婚后他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第三辆车,可不久虎妞死了,又因葬妻而不得不卖掉第三辆车。

就这样买了三辆车又卖了三辆车,最终手里一辆也没有,仍旧是两手空空。

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仍不甘心失败。

小福子的出现让他又一次看到了生活的一线希望。

一次次希望,却又一次次失望,可这足以让祥子对生活充满了勇气与动力。

2、爱情两部曲祥子逃出兵营后,被虎妞设计骗婚:虎妞热情地邀祥子喝酒,祥子盛情难却,经不得一劝再劝,多喝了几盅酒。

在酒精的强烈作用下,祥子只觉得“她的脸是离他那么近,她的衣裳是那么干净光滑,她的嘴唇是那么红,都使他觉到一种刺激。

”③就这样,不知怎地,半推半就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

起先虎妞嫌他臭,不肯让祥子去拉车,不愿“一辈子做车夫的老婆”,但经不起祥子的一再请求,而且她刚跟老头子闹翻,没法和老头子说让他培养祥子做接班人的事,无耐只好暂且让祥子拉车赚钱,于是先是买了一辆车叫祥子拉着。

但他并不甘愿做虎妞的奴隶,不肯听从虎妞的摆布,他只是想做个自食其力的车夫。

后来虎妞怀了祥子的孩子,也因此助长了她好吃懒做的习性。

由于年龄过大,加上营养过剩且欠缺科学搭配,又不运动,导致胎儿过大,所以孩子出生时太大,造成难产,折腾了两三天,可是老天不睁眼,孩子非但没保住,而且连虎妞也搭上了。

就这样,虎妞走了,还有那个未曾出生的唯一能够成为祥子希望的孩子匆匆地走了。

如果说拥有车是当初祥子的梦想的话,这个梦想已经破灭。

丧妻又丧子的痛苦,对祥子是个打击,可祥子没有被击倒。

虎妞死后,祥子卖掉车子办完了虎妞的丧事,打算搬出这个让他倒霉的大杂院。

但此时,令祥子深深爱着的小福子向他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

这使得祥子又有了希望,可天不遂人愿,小福子的父亲因苦于生计,把她卖到了妓院,小福子上吊了。

就这样祥子的最后一丝希望也随着小福子的死去而破灭了。

无数次的打击,让他走投无路,没有丝毫“生”的希望,慢慢地祥子开始沉沦堕落了。

(三)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

曾经像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

他几乎遇到什么事都会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他没有地方去诉说委屈。

这不只是因为他是个劳动者,问题的关键在于祥子虽然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但是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所以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

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愿望始终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

老舍先生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

残酷的社会现实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曾经“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

正如老舍先生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自甘堕落,不仅在于外在的社会压迫,还在于祥子内在的自渎心理。

这正是老舍先生的过人之处他把祥子的命运悲剧进行了沉痛的批判,更对罪恶旧社会提出了悲愤的控诉。

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

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

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

二、悲剧的原因(一)悲剧的主观原因。

小市民的狭隘观念和个人奋斗方式,是使祥子陷于悲剧深渊的主观原因,他难以看清当时杜会的本质,更难以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

最初他认为,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只是时间的问题,是能达到的,绝不是梦想!但在那个社会中,这种生活理想是非常短视的。

他同其他车夫一样单枪匹马去奋斗,然而,个人奋斗根本不是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摆脱困境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个人生活理想与现实社会世界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他最终一步步走进堕落的深渊。

(二)悲剧的客观原因。

1、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祥子的愿望,就是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这正像农民梦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一样,这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

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曲,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

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

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尖锐的冲突。

他们的婚姻没有爱情,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清是一种灾难。

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穷汉的悲剧。

三、悲剧的意义祥子悲剧性格的典型意义,在于揭露和控诉了黑暗、冷酷、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对劳动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骆驼祥子的一生,是肉体与精神被万恶的旧社会咀嚼吞噬的一生。

老舍先生从祥子的被毁灭,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统治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对此,老舍先生有充分的创作自觉性。

他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和生命上的根据。

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

”祥子的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简单善良的愿望的破灭,是有社会原因的。

农村地主阶级的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祥子被迫来到城里后仍然逃脱不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刘四爷剥削祥子,大兵祸害祥子,侦探抢劫祥子,杨家驱使祥子,夏家侮辱祥子,陈二奶奶愚弄祥子。

不管祥子多么刻苦耐劳,多么忍辱负重,多么拼命挣扎,多么能干要强,到头来也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