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选择题练习加答案

必修三选择题练习加答案

必修三综合试卷选择题练习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对“克己复礼”的正确理解是A.恢复西周时的各种社会制度B.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C.恢复礼乐制度规范人们行为D.实施变法改变社会不良现状2.墨子对儒家提倡“厚葬久丧,守孝三年”提出批评,认为将会靡费社会资源,可能导致国家贫穷,人口减少,身体素质下降,社会管理紊乱,增加了亲人间与社会上的矛盾与斗争。

这表明墨子A.反对儒家的仁义孝道B.注重社会功利与实效C.提倡无差别的兼爱观D.夸大丧葬的负面影响3.西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而优则仕”的理想逐渐实现,然而随之出现的儒生与文吏的对立又使这一理想遭遇波折。

为此,汉武帝可能采取的措施是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儒吏分工,各司其职D.崇儒尚法,儒表法里4.“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佛教也提出“佛法据王法以立”,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一些寺院因此被称为“护国寺”或“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理学的理论体系形成B.士大夫普遍的崇佛心理C.佛教融汇儒家的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作用C.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明朝自罢丞相开始就“无善治”,因此主张恢复丞相制度,提高丞相地位。

这表明黄宗羲A.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B.希望健全中央机构C.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D.主张限制君主权力7.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造成二者悲剧结局的共同原因是A.两人阶级立场与统治者对立B.天主教会的严密控制与压迫C.两人的思想与社会正统对立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8.普罗泰格拉在《论神》开篇即表明:“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他因此触怒了雅典人,《论神》在雅典广场上遭到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

这主要是因为他A.挑战了神的尊严和权威B.首次提出了“美德即知识”C.批判雅典的直接民主制D.触犯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9.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马丁·路德的恶毒诅咒,而著名的西班牙医生、自然科学家塞尔维特——肺循环的发现者,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

这主要说明A.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B.新教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10.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他甚至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这主要表明伏尔泰A.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B.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C.肯定宗教的社会功能D.提倡人生来自由平等11.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

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 6%。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资本主义萌芽推动B.人文精神的普及C.活字印刷术的传人D.近代教育的发展12.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13.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

由此可知A.京剧由徽剧汉剧合并而成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C.京剧形成于乾隆五十五年D.京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14.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是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

该现象表明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15.培根(1561-1626年)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共同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并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上述历史现象A.推动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D.诞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16.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

”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A.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蒸汽轮船D.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17.康有为和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实践中的两位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思想主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A.宣传西方民主思想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暴力推翻清朝统治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8.郑观应在1858年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学英语,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

并于19世纪70年代自营贸易和投资轮船公司。

导致其人生变化的主要原因A.列强的经济侵略B.经商巨额利润的吸引C.商战思想的影响D.近代中国的社会剧变19.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

”由此可知,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民共事20. 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

《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

材料主要表明A.马克思主义已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中国共产党是工人运动的主要组织者C.共产主义者的职责是宣传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的斗争方向开始发生转变21.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的旗帜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2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中国社会的发展,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

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

转而又盲目抄袭苏联。

”钱穆主要强调A.近代学习西方始终未获成功B.外来文化不适合中国的发展C.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注重取舍D.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行不通23.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24.毛泽东曾在某次会议期间说:“客观形势已经发展了,社会已从这一令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这时阶级斗争已经完结,人民已经用和平的方法来保护生产力,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放生产力的时候。

”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A.中共七大B.第一届人民政协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5.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

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26.《人民日报》曾刊发一则“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该“喜报”是祝贺我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索27. 1956年12月21日新华社报道,这一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类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任何一年。

科学工作者提交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D.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28.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

这说明A.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B“双百”方针全面贯彻C.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29.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C,确保了人才结构的合理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30.艺术浮论冢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据此观点要理解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我们应关注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工业革命D.法国大革命31. 19世纪下半叶,绘画界兴起了一种新流派,该派画家“不关心主题思想”,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景象。

下列作品符合该派风格的是3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社会出现一种新风潮:中、上层阶级的年轻人,开始大量模仿、吸收都市低层社会人们的行为和事物。

社会上,青年男女的品味,快速涌现平民风格。

以下最能说明当时这种文化变迁现象的是A.追逐明星成风、热衷选美活动B.摇滚乐的起、牛仔裤的流行C.电话取代书信、工作取代休闲D.络语言流行、恶搞现象普遍二、非选择题(其中第33题22分,第34题14分,第35题)6分,共5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