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建成投产-工程论文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建成投产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建成投产近日,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顺利实现50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目标。
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一期正式建成投产,目前日产量可供约3000万户家庭生活用气,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二期5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正式启动,力争2017年建成百亿立方米大气田。
页岩气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
针对我国海相页岩气地表环境差、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中国石化创新地提出“二元富集”理论,建立了选区评价标准;创新集成以页岩气藏综合评价、水平井优快钻井、长水平井分段压裂试气、试采开发和绿色开发配套为主的涪陵页岩气开发技术体系,有效突破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瓶颈,为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涪陵页岩气勘探发现以来,探索形成了油公司体制、市场化运作、自主化创新、项目化管理的开发建设模式,创建了适合页岩气高效开发的产业化模式,开发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树立了页岩气田高效开发建设的典范。
涪陵页岩气田实现了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步进式、轮轨式和导轨式钻机、大功率3000型压裂机组、连续油管作业车、带压作业车等大型装备以及多种配套井下工具,打破国外垄断,大批量投入现场应用,为页岩气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光明日报)中国海油:防砂技术列国际三甲年降成本1亿元近日,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化防砂工具完成一趟六层砾石充填防砂作业。
这是我国首次实施一趟六层防砂,作业难度极大。
该技术应用于中国海油,每年可降低成本l亿元,中国海油成为国际石油行业第三家完全掌握系统防砂技术的专业公司。
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其中60%来自渤海油田,而渤海油田多为疏松砂岩储层,地层出砂严重,9S%以上的油气井需要高效防砂,才能稳产高产。
此外,占总产量近40%的南海西部油田和南海东部油田60%以上的油气井也需要高效防砂。
2006年,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开始研制系列化防砂工具,8年后终于成功突破了一趟多层充填防砂极其复杂的结构设计,建立起覆盖套管井和裸眼井的自主化防砂工具技术体系,获得25项国家专利,其中II项发明专利。
此外,创新研制的电缆坐封顶部封隔器技术,相比常规钻杆坐封技术,作业时效提高3倍以上。
从2013年开始,中国海油完井防砂技术在海上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自主化防砂工具逐步替代进口工具,防砂成本一举降低了40%,供货周期从半年缩短到1个月,同时迫使国外工具降价30%以上。
(摘自经济日报)大庆油田:科学注水再现亮点2015年,大庆油田精细注水再现新亮点,油田地下形势平稳可控,开发水平持续攀升。
大庆油田立足精雕细刻,持续推进“四个精细”,技术工艺创新突破,示范工程规范有序运行,水驱开发形势持续向好。
注水合格率由87.11%提高到87.22%。
自然递减率比计划降低1.93个百分点;综合递减率比计划降低145个百分点。
年均含水率上升0.31个百分点,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
大庆油田水驱始于精细,成于技术。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日益复杂的油气田开发现状,大庆油田按照产量最优化、技术系列化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精细水驱挖潜科研攻关。
截至目前,采油工程研究院的“七级以上精细分层注水工艺技术”与“直井多段精细压裂工艺技术”相继成熟配套,前者开发研制有形化产品15项,获国家授权专利7项,现场应用1258口井,工艺适应性良好,形成了大庆油田精细分层注水主体技术,为今后特高含水期油田挖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后者累计完成800多口油水井压裂,单井工艺成功率99.4%,提高了储层的动用程度,降低施工成本。
(摘自中国石油网)青海油田:7摘“勘探重大发现”大奖英西地区深层石油勘探荣获中国石油2015年度重大发现一等奖,这是青海油田连续7年荣获中国石油这一重大奖项。
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青海油田油气勘探驶入陕车道。
2009年以来,青海油田始终坚持“勘探辩证法”找油找气新理念,借助柴达木盆地重大科技专项一体化平台,相继发现昆北、英东、东坪、扎哈泉4个亿吨级油气田,尤其是2010年发现的英东油田成为柴达木盆地单个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丰度最好、物性最好、开发效益最佳的整装油气田。
2012年发现的东坪、牛东基岩气藏,已经建成年产1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生产能力。
扎哈泉致密油藏的重大突破,为青海油田建设千万吨高原油气田夯实资源基础。
2015年,青海油田石油预探以主攻英雄岭构造带、扩展扎哈泉和阿尔金山前西段、准备柴西北区为战场,天然气勘探以主攻阿尔金山前东段、扩展冷湖构造带和祁连山前为突破口,取得了5项勘探成果。
一是英西深层一体化部署钻探12口井,7口井获工业油流。
其中,狮38井日产量突破30。
吨,成为青海油田30年来原油日产最高井,英西形成年10万吨产能。
二是英雄岭构造深层获得新突破。
按照“沉积体系定相带、储层预测定目标、圈闭评价定井位”的思路,青海油田在这里部署探井12口,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000多万吨,建成年产能145万吨。
三是阿尔金山前东段再获新发现。
其中,东坪17井日产天然气S1万立方米,牛IO井日产天然气2 7万立方米,牛东气藏基本探明天然气近百亿立方米,鄂探l井侏罗系解释气层90米。
四是冷东老区再认识呈现新局面。
五是勘探开发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在英东下盘、柴西北浅油藏、扎哈泉、游园沟和柴西南基岩油气藏年新增探明和基本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创青海油田历史新纪录。
(摘自中国石油网)长庆油田:累计探明储量超40亿吨截至2015年12月30日,长庆油田全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365亿吨,占中国石油新增储量的半壁江山。
至此,长庆油田共发现33个油田,提交石油探明储量累计超过40亿吨,为中国石油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做出突出贡献。
1970年在宁夏马家滩、李庄子首次获得371万吨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开始,至2002年,33年间长庆油田共提交石油探明储量10亿吨。
随后10年,这个油田净增长石油探明储量达20亿吨,平均每年净增2亿吨,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贡献2个大型油田。
2003年开展油藏评价工作以来,长庆油田持续推进石油勘探储量增长工程,油气勘探迈出三大步:第一步,连续S年提交石油探明储量超1亿吨;第二步,连续3年提交石油探明储量超2亿吨;第三步,连续5年提交石油探明储量超3亿吨,不断刷新石油储量贡献率。
近几年来,长庆油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储量紧跟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进程,大力实施资源战略,着力推进储量增长工程。
2015年,长庆油田针对不同地质勘探目标,深化地质理论创新,强化工艺攻关和先导性试验,科学优化实施,坚持效益评价,精细项目管理,在姬塬、华庆、镇北、合水、志靖一安塞等地区的油藏规模勘探开发取得显著成果。
这个油田首次在陇东环江地区新增探明储量l.l亿吨,形成超3亿吨的规模储量,发现环江整装大油田,与西峰油田、镇北油田连片形成陇东IO亿吨级大油区。
同时,首次在盆地延长组长9新层提交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000万吨。
积极开拓致密油评价新领域,在陇东油区宁89井区长7致密油水平井试验获重要进展,完井试油的4口水平井日产均超过50吨。
(摘自中国石油网)吉林油田:采油工艺获新突破吉林油田在二氧化碳驱低成本高效采油工艺技术上取得突破,2015年累计节约成本2262万元。
为解决二氧化碳驱采油井井口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难题,吉林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三采所技术人员对大情字井油田二氧化碳驱试验区进行多次实地考察,结合二氧化碳驱采油井生产特征,研发设计了周期采油一体化井口和井口关井工具,对井口结构、井口连接方式等进行优化改进,降低了生产成本,方便了一线员工的开关井操作,赢得员工好评。
(摘自中国石油网)华北油田:与东方物探携手攻克新技术2015年12月30日,华北油田与东方物探公司携手攻关的地震勘探新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中国石油内部首个甲乙方合作推进技术进步的科研项目至此圆满收官。
作为甲方的油田公司勘探找油难度逐步增大,迫切需要经济实用的勘探找油新技术,提高资源发现能力。
但是,高新技术研发成本高、经济效益不能保证,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而油田公司传统上又没有义务承担。
如何解决这两难问题?华北油田创新研发思路,2012年年底开始与东方物探携手,采取双方“难题共解、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战略合作方式,开展为期3年的地震勘探新技术研究,破解制约资源发现的地震技术难题。
双方技术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将地震新技术项目划分为4个子课题。
在每个子课题研究中,叉按照开题立项、设计研究方案、召开开题报告会、实施设计方案、收集研究数据等程序操作,保证研究项目每个环节的质量。
针对冀中探区复杂潜山、地层岩性、泥灰岩、致密油等勘探领域,项目组瞄准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目的层分辨率的目标,进行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50余项,获得5项技术创新成果,并产生了l4项新技术。
其中,《超大面积“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成果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过研究,项目组还在冀中探区提出16个有利勘探区块,指明了富油凹陷下一步勘探方向。
项目研究成果在勘探生产中推广应用后,配合华北油田在地层岩性领域落实“预测+控制+探明”三级储量l亿吨,在潜山领域落实预测资源量1亿吨,在束鹿凹陷泥灰岩领域落实预测资源量15亿吨。
(摘自中国石油网)管道公司:碳研究获国家认可近日,中美油气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高级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管道公司科技中心在碳排放管控方面的研究获得国家发改委和集团公司的肯定,并受邀作为长期技术支持单位纳入国家发改委油气行业低碳专家智库,为国家后续出台系列油气低碳政策提供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持。
碳核算与报告是国家“十三五”强制企业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制定企业碳排放指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
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处副处长王庶明确指出,油气行业将是“十三五”国家低碳管控重点行业之一,国家将会持续制定油气行业低碳系列标准与政策。
科技中心低碳环保项目组将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深入研究,统筹考虑国家和公司层面,继续抢占油气储运低碳研究制高点,拟在碳交易、天然气逸散管控等方面开展攻关,在引领国家油气储运领域低碳标准及指标形成的同时,为公司带来低碳经济效益。
(摘自中国石油网)长城钻探工程院:悬挂器固井技术首战告捷2015年12月10日,从辽河油区冷家油田现场传来喜讯,冷37-37-592C2井固井质量优质,全部达到甲方要求。
这口井是长城钻探工程院自主研发的膨胀式悬挂器固井技术首次在辽河油区现场试验。
试验过程进行顺利,各项施工参数均与设计吻合,达到预期目标,为这个院膨胀式尾管悬挂器固井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