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国的气候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③和①B.③和②C.④和②D.④和①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差异②大气环流影响③距海远近不同④地形差异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②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
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
读图完成3~4题。
3.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D.暖温带草原4.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
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A.I线路B.Ⅱ线路C.Ⅲ线路D.Ⅳ线路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
读表格数据,回答5~6题。
5.A.①B.②C.③D.④6.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A.副高控制B.蒙古高压控制C.热带气旋影响D.西风气流影响我国各地雨季起讫时间有所不同,但却有其内部规律,下图是2019年5月1日~8月31日部分地区平均逐日降水量(mm)直方图。
(注:淮河流域年降水量约为600~800 mm)据此完成7~8题。
7.上图中降水资料反映了我国()A.降水年际变化较大B.北方雨季比南方开始晚C.南方降水变率比北方大D.北方旱,南方涝8.根据资料分析,2019年淮河流域()A.降水丰富,农业丰收B.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少C.洪涝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大D.淮河水污染严重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
读表回答9~10题。
9.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0.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不足B.水分条件不足C.水热配合不好D.光照条件不足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1.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A.南部沿海一带B.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12.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D.台风已蓄势待发二、综合题13.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____,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14.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
(2)图中四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_________。
(填字母)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3)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
答案1.C 2.A第1题,我国东部气温总体上南高北低,同时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据此可判断代表7月和1月的气温曲线分别是②和④。
第2题,冬季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差异大,同时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而气温更低。
3.B 4.B第3题,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4题,“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应位于我国的温带地区,“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应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图中Ⅱ路线经过了这两种地区。
5.C 6.D第5题,银川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小且集中于夏季。
对比表格中的数字可知,①为乌鲁木齐,②为呼和浩特,③为银川,④为拉萨,故C项正确。
第6题,乌鲁木齐处于北半球中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气旋影响不到,蒙古高压和副高控制下不会产生降水天气,故A、B、C三项均错误;冬春季节,西风带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山地抬升作用影响,形成的降水较多落在迎风的乌鲁木齐,故D项正确。
7.B8.C第7题,根据图文资料可知,我国锋面雨带由南向北推移的规律,南方雨季来得早,北方雨季来得晚,降水季节变化大。
第8题,通过纵坐标可以得出,淮河降水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9.A10.D通过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①②两种农作物所需要的积温较高,均超过3 500℃,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
④农作物所需积温太高,不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
11.B12.C第11题,雨带即冷暖气流的交汇处,图中显示冷暖气流交汇处刚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12题,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一般在冬季,则此时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
13.解析:题目通过图表显示六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差异,体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排列各城市各季节所占年降水的比重,以显示各地降水的时间差异性。
第(1)题,要对照图表仔细研究答案表述,逐一区分排除。
其中“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的表述过于绝对。
东部季风区的南方降水春夏较多,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第(2)题,直接依托表格数据和对项目的理解,南昌夏季降水最少,其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
第(3)题,某一季节的降水量等于年降水量乘以该季节降水量所占比重。
分别进行计算求得乌鲁木齐是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方,突出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内陆环境,降水少的原因主要是海陆位置即距海远,水汽少造成的。
第(4)题,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很明显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形成地形雨。
答案:(1)D(2)南昌夏季副热带气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3)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14.(1)夏季(7月)普遍高温;冬季(1月)南北温差大;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2)C(3)特征:年降水量多(在1 6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800毫米左右)。
成因: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雨季长,台风活动较频繁。
(4)寒潮,冬半年;洪涝灾害,夏季。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