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放射性同位素_射线辐射吸收剂量的计算
放射性同位素_射线辐射吸收剂量的计算
1 线源 射线通量密度
长为 L 的线源, 在 P 点的通量密度公式与 P 点相对于线源的位置有关, 可分 3 种情况
来讨论。
1. 1 线源侧方点的 射线通量密度
如图 1 所示,
在 P1 点,
线源元 dy 产生的微分通量密度由下式给出 d
1=
S
L d 4 r2
y
由图
1
可以看出:
r= h sec!; y = h t g!; dy= h sec2!d!
根据图 2, 可以类似地导虫线源侧下方的
∫
2=
SL 4
y2 dy r y1 2
=
SL 4h
(
!2
-
!1 )
1. 3 线源轴线上点的 射线通量密度
射线通量密度公式为:
根据图 3, 可以导出线源轴上点的 射线通量密度公式
射线通量密度 ( 2)
∫nl
3=
SL 4
l
dy y2
=
SL 4
[-
莱 阳 农 学 院 学 报 13 ( 1) : 76~78, 1996 J ournal of L aiy ang A gr icultur al College
放射性同位素 射线辐射 吸收剂量的计算
王建刚 孙振华 牟瑞成 战振玲
( 莱阳农学院农工系, 山东莱阳 265200) ( 莱阳市能源办公室)
( 4)
对于 2 能得到类似的方程
∑ ∑ 2=
SL 4h
{F
(
!2 ,
#t i) - F ( 1, ± #t i) }
( 5)
因而式 ( 3) 可变为:
3=
SL 4h
( n- 1)
e- ∑#ti
( 6)
式 ( 4) 、( 5) 、( 6) 、即为线源在 P 1、P 2、P3 点的通量密度公式。
2 射线吸收剂量的计算
因此, 线源侧方的 射线通量密度公式为:
∫ ∫ 1=
SL 4
y2 -y
dy 1 r2
=
SL 4
!2 !1
h h
s 2s
ec2 ec2
!!d
!
本文收到日期: 1995- 07- 12
1期
王建刚等: 放射性同位素 射线辐 射吸收剂量的计算
77
=
SL 4h
(
!2
+
!1 )
( 1)
图 1 线源侧方点 P 1的 射线通量密度 图 2 线源下方点 P2的 1. 2 线源侧下方点的 射线通量密度:
( cm- 2 ·S- 1)
-
·E
# p
( cm 2·g - 1)
t
( 7)
式中: E— 射线能量 M ev.
在应用 ( 7) 式计算 射线吸收剂量时, 必须考虑通量密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如
果源是单一放射核素, 通量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由核素的半衰期确定。
参 考 文 献
1 马崇智等. 放射性同位素手册. 科学出版社, 1979, 12 2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编.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知识. 科学出版社, 1959 3 方杰编. 放射性剂量及射线的防护.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61,
从原理上讲, 吸收剂量的计算是颇简单的。先确定所研究点的光子通量密度, 乘以光
子能量就得到能量通量密度, 而后乘以质量能量吸收系数, 确定有多少能量沉积在所研究
的点上, 最后用适当的常数把单位转化为 red, 再乘以光子通量密度存在的时间, 就得吸收
剂量, 其数学表达式为
D = 1. 6×10- 8
1 y
]
nl l
=
SL 4
[
1 l
-
1 nl
]
=
SL 4 nl
( n-
1)
( 3)
如果源和所研究的点之间 有附加的吸收体, 则在 P 1的积分为:
图 3 线源轴线上点 P 3的 射线通量密度
78
∫
1=
SL 4h
!2
e- ∀ #tisec!d
!1
莱阳农学院学报
13 卷
式中: #—吸收体的吸收系数
摘要 运用高能 光电子 和带电离 子剂量 学原理, 对 讨, 以期对小剂量的精确测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射线; 吸收剂量; 计算 中图分类号 R 144. 1
射线辐 射吸收 剂量的 有关理论 进行了 探
随着放射性同位素 射线在各科学领域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 小剂量的应用, 对剂量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虽可利用有关仪器来进行测定, 但对剂量 计算的机理和方法进行研究, 对科学计量还是大有裨益的。 辐射源是它们的强度和几何形状为表征的。在研究中, 我们主要考虑如下 4 种几何形 状的源: ( 1) 点源, S ( 电子/ S) ; ( 2) 线源 SL ( 光子/ cm ·S) ; ( 3) 面源 SA ( 光子/ cm 2· S) ; ( 4) 体源 SV ( 光子/ cm3 ·S) 。 根据莱阳农学院原子能利用实验站辐照室的形状及源架结构形式, 将源作为线源来进 行研究。
t isec!是第 i 个吸收体在 P1与 dy 连线上的厚度。
这一积分式能化成 siever 积分 F ( !, #t ) 的形式
∫ ∫ 1=
SL 4h
{
!2
o e- ∑#tisec!d !+
!1
0 e- ∑#tisec!d!
∑ ∑ =
SL 4h
{F(!2 Nhomakorabea,
#t i) - F ( !2 ,
#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