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名词解释化工基础名词解释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温度没有高极点,只有理论低极点“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是无法通过有限步骤达到的。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C)、华氏温标(°F)、热力学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绝对温度=摄氏度+273.150℃对应绝对温度是273.15 ℃,100 ℃对应为373.15 ℃。
T ℉ = 1.8t℃ + 32 (t为摄氏温度数,T为华氏温度数)。
0°F相当于-17.78 ℃,100°F相当于摄氏温度37.78 ℃。
2、压力: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静压强,简称压强,习惯上又称压力。
在静止流体中,作用于某点不同方向上的压力在数值上均相同。
在SI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N/㎡,称为帕斯卡,以Pa表示。
标准大气压有如下换算关系:1atm=1.013×105Pa=760mmHg=10.33mH2O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3、密度: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其表达式为mρ=v式中ρ-流体的密度,kg/m3 m-流体的质量,kgv-流体的体积,m3对于气体,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则pMρ=RT式中 p-气体的绝度压力,Pa M-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T-热力学温度,K R-摩尔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J/(mol.K)4、比重:物体的密度与4℃纯水的密度的比值,称为比重。
5、比热容:比热容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
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
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 J/(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
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c=△E(Q)/m△T△E为吸收的热量,m是物体的质量,△T是吸热(放热)后温度所上升(下降)值6、流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意截面的流体体积,称为体积流量,以q表示,单位为m3/s或m3/h。
v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意截面的流体质量,称为质量流量,以q m 表示,单位为kg/s 或kg/h 。
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的关系为q m = q v ρ7、流速:与流量相对应,流速也有两种表示方法。
平均流速:流体的体积流量与管道截面积之比,即 u=Aq v 单位为m/s 。
质量流速: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单位截面积的流体质量,称为质量流速,以G 表示,单位为kg/(㎡.s)。
质量流速与平均流速的关系为 G=A q m =u ρ 质量流量与质量流速的关系为q m = q v ρ=uA ρ=GA8、黏性:表示流体流动时产生一种抗拒内部运动的特性。
9、流体的黏度:黏度是反映流体黏性大小的物理量。
液体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压力对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气体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情况下也可忽略压力的影响,但在极高或极低的压力条件下需考虑其影响。
黏度的单位为Pa.s10、运动黏度:流体的黏性还可用黏度μ与密度ρ的比值表示,称为运动黏度。
其单位为m2/s。
11、液封:是一种利用液体的静压来封闭气体的装置。
12、流体在管道中流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流型:层流与湍流层流(或滞流):流体质点仅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流体分为若干层平行向前流动,质点之间互不混合。
湍流(或紊流):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流动外,还有径向脉动,各质点的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发生变化,质点互相碰撞和混合。
13、气缚:若启动泵前泵壳和吸入管路中没有充满液体,泵壳内存有空气,而空气的密度又远小于液体的密度,故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中心处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液体吸入泵内,此时随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此种现象称为气缚。
14、汽蚀:当泵的吸入口处压力小于操作条件下被输送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时,液体将会汽化产生气泡,含有气泡的液体进入泵体后,在旋转叶轮的作用下,进入高压区,气泡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凝聚或破裂。
气泡的消失将会产生局部真空,这时周围液体以高速涌向气泡中心,产生压力极大、频率极高的冲击,致使叶轮表面损伤。
此外,气泡中夹带少量氧气等活泼气体造成化学腐蚀,又加剧叶轮的损伤。
运转一定时间后,叶轮表面出现斑痕及裂缝,甚至呈海绵状脱落,使叶轮损坏。
这种现象称为离心泵的汽蚀。
15、压头:又称为扬程,是指单位重量的液体经离心泵后所获得的有效能量,以H表示,单位为J/N。
16、沉降分离: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受力方向发生运动而沉积,从而与流体分离的过程。
17、过滤:流体相对于固体颗粒床层运动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
18、离心分离:是利用离心力来分离流体中悬浮的固体微粒或液体的方法。
19、传热: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转移。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只要有温差存在,热能就必然通过热传导、对流传热和热辐射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热。
20、传热速率:是指在传热设备中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传递的热量。
用字母Q表示。
21、蒸气冷凝:当饱和蒸气与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冷壁面接触时,蒸气将放出潜热并冷凝成液体。
22、液体沸腾:对液体加热时,液体内部伴有液相变为气相,即液相内部产生气泡的过程。
23、蒸发:是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使其中的挥发性溶剂部分汽化从而达到将溶液浓缩等生产目的的单元操作。
24、干燥:利用热能除去固体物料中湿分的单元操作。
25、干燥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干燥面积上汽化的水分质量。
26、液液萃取:是一种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它是依据待分离溶液中各组分在萃取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传质分离的。
27、结晶: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气、溶液或熔融的物质中析出的过程。
28、吸附:当流体与多孔固体接触时,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此现象称为吸附。
29、膜分离:是以选择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中某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等目的的分离过程。
30、膜污染:是指料液中的某些组分在膜表面或膜孔中沉积导致膜透过速率下降的现象。
31、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能力的差异或沸点的不同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的。
32、轻组分:混合物中挥发能力高的组分即沸点低的组分。
33、重组分:混合物中挥发能力低的组分即沸点高的组分。
34、精馏:是利用两种物质的沸点不同,多次进行混合蒸汽的部分冷凝和混合液体的部分蒸发的过程,已达分离的目的。
35、泡点:在一定压力下,将液体混合液加热至溶液刚刚开始沸腾,出现第一个小气泡时所对应的温度。
36、露点:在一定压力下,将气体混合液进行冷凝,产生第一个小液滴时所对相应的温度。
37、沸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38、闪点:可燃性液体表面上方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明火接触,初次发生火焰闪光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也称闪燃点。
39、漏液:在精馏塔内,液体与气体应在板上有错流接触,但当气体速度较低时,液体不经正常的降液管而是从塔板上的开孔处流到下一层塔板,这种现象叫做漏液。
40、液泛:液体在塔内不能顺畅流下的现象称为液泛。
41、液沫夹带:当气速增大时,塔板上的液体一部分被上升气流带至上层塔板的现象称为液沫夹带。
42、回流比:精馏操作中,由精馏塔塔顶返回塔内的回流液流量L 与塔顶产品流量D的比值,即R=L/D。
43、全回流:将塔顶上升蒸汽冷凝后全部回流至塔内的操作。
44、精馏段:进料板以上上升气相中的重组分不断冷凝分离,气相中轻组分不断提纯,该段称为精馏段。
45、提馏段:进料板以下液相中轻组分不断被气化分离,液相中重组分不断被提浓,该段称为提馏段。
46、吸收:气体溶解于液体的过程称为吸收。
47、解吸:使溶解于液相中的气体释放出来的操作。
48、反应速率:通常在反应系统中,以某一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反应体系内的变化量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49、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原料量与投入反应器的原料量的百分比。
生产中经常用转化率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50、收率: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原料量与与投入反应器的原料量的百分比。
51、产率: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原料量与参加化学反应的原料量的百分比。
52、催化剂:在化反应里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煤。
53、活性:催化剂活性是指催化剂改变反应速度的能力。
54、空时得率=目的产品量/催化剂容积(或质量)x时间。
55、空速:每小时进入反应器的原料量与反应器藏量之比称为空间速度,简称空速。
如果进料量和藏量都以重量单位计算,称为重量空速;如果进料量和藏量都以体积单位计算,称为体积空速。
56、选择性:催化剂选择性是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原料量与转化的原料量的百分比。
57、生产能力:在采用先进的技术定额和完善的劳动组织等情况下,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最大可能性。
泵的生产能力以m3/h表示。
58、生产强度:设备的单位容积或单位面积(或底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产物量。
提高生产强度,可以在同一设备中取得更多的产品。
常表示为产物kg/(m3. h )。
59、消耗定额: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料量。
消耗定额=原料量/产品量。
60、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气液达到平衡时,液面上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61、饱和状态: 处于动态平衡的汽、液共存的状态叫饱和状态。
62、饱和温度: 在饱和状态时,液体和蒸汽的温度相同,这个温度称为饱和温度;63、饱和压力: 在饱和状态时,液体和蒸汽的压力也相同,该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64、饱和蒸汽: 饱和状态下的水称为饱和水,饱和状态下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 .65、冷冻循环制冷:利用制冷剂在液态汽化时,要从物料或中间物料吸收热量,从而使物料温度降低。
66、节流膨胀制冷:气体由较高的压力通过一个节流阀迅速膨胀到较低的压力,由于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来不及与外界发生热交换,膨胀所需的热量,必须由自身供给,从而引起温度的降低。
67、显热:即物体不发生化学变化或相变化时,温度升高或降低所需要的热称为显热。
68、潜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