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张敦福主编第l节二、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它思考人们实际上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人们感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它能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的情况发展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一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社会学的想象力主张通过个人置身于所处时代及社会中,才能理解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己的命运。
4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描述与政策评估功能;2、解释与理解功能;3、预测功能;4、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5、社会批判功能;6、启蒙与教育3章4节二、交换沦者的理论观点社会交换论的基木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布劳。
霍曼斯是交换理论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组普遍性命题:①成功命题。
②刺激命题。
③价值命题。
④剥夺与满足命题。
⑤攻击与赞同命题。
霍曼斯将5个命题看成是·组“命题系列”,强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要将5个命题综合起来,就能够解释·切社会行为。
布劳的交换理论是从社会结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其理论目标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视研究人的理论缺陷,又想弥补霍曼斯理论只局限于微观层次方而的不足。
布劳的理论方法是从描述交换过程及其在微观层次上的影响开始,再从群体层次上升到制度与社会的宏观层次。
他认为,社会交换关系存在于关系密切的群体或社区中,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追溯了交换现象的各种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归纳过程取向的社会结构理沦功能四利,理沦流派的核心内容(P70)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交换论:第4章2节·、社会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群体和社会制度社会地位:社会成员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通常是指社会成员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而在社会关系中的相对位置及其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二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初级群体/基木群体:是有经常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所形成的具有紧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第五章l节四、生活中的两种文化观: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论我族中心主义是指站在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木民族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文化相对沦的基本论点是,不主观地用一种文化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另一种文化。
认为每一种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义”观念。
他们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时常会有象征该民族文化中最主要特征的“文化核心”。
第二节2节文化内部的主要构成因素1、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2、语言和符号3、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5、物质产品3节五、主体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的分类: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4节文化变迁及其方式文化变迁:就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一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制度的改变等而引起。
方式:文化变迁离不开观念、技术、工具盒物品等的发现、发明,也离不开文化传播、文化采借和文化濡化。
第6章l节三社会群体的类型内群体一与外群体内群体:是指一个人经常参与的或在其间生活、或在其问工作、或在其问进行其他活动的群体。
成员会感到自己与群体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对群体有强烈的归属感。
内群体又称我们群体,简称“我群“外群体: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群体是外群即“他群”。
三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是反映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过程的范畴。
美国学者P.c.格里克最一旱于1947年从人口学角度提出比较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并对·个家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作了划分。
4节三家庭功能的变迁首先,家庭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弱;共次,家庭的抚育功能,包括子女的社会化和老人的赡养等,也越来越弱;再次,生育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
第7章1节三社会组织的特征1、具有特定的目标和目标体系;2、组织成员角色化;3、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4、具有权力分层体系和科层化管理体制;5、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五、组织类型划分1、根据组织的规范是否严格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2、根据组织的社会功能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赘合组织和文化维系组织;3、根据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范4.根据组织目标和收益者的关系不同分为互利组织,营利组织服务性组织和公益组织。
第8章l节社会制度的特征1、普遍性;2、相对稳定性;3、复合性。
四、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1、政治制度;2、法律制度;3、文化制度。
五、社会制度的功能1、行为导向功能;2、社会整合功能;3、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功能;4、社会化功能。
3节三权威的三种类型4节教育的功能l、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传播文化;3、凝聚社会力量、4、发展自我;5、筛选人才;6、发明创造。
第9章l节一、社区的含义社区:指聚集在一定地域内的社会个人、群体和组织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社会文化规范结合而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服务:在政府的倡一导和扶持下,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增进社区公共福利,以基层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以社区成员的自助一互助为基础,开展的各种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
第10章2节一、库利的“镜中之我”‘镜中之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
库利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
也就是说海个人都是另-个人的·而镜了,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
第11章2节三社会互动的过程互动可以分为下列阶段:第一阶段,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的问题第二阶段,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第三阶段,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即对此情境做些什么3节一、集体行动的·般特征l、参与人数众多;2、无组织性;3、行为上的相互依赖型;4、持续时问短。
4节一、社会运动的内涵社会运动是·种试图改变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结构的大规模的、特殊形式的社会行为,是一种促成或阻止社会变迁的集群努力方式。
三社会运动理沦1。
相对剥夺感理沦:当人们感到付出努力的过程中没能实现应得的的目标时,便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剥夺感越强烈,社会运动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3节二、社会流动的类型1、乖直流动和水平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即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的社会位置的变动,它既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变更,_又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的改变。
社会流动的类型:1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流动方向)2同代流动与代际流动3结构性流动与自由流动4合理的社会流动(l)合理的社会流动可以形成一种新陈代谢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2)合理的社会流动不仅使个人才能得到发挥,而且使社会结构得到优化。
(3)合理的社会流动还可以形成一种促优汰劣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和推动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垂直流动:一个人从下层社会地位和职业向上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从上层地位和职业向下层社会地位和职业流动。
水平流动:指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
第13章1节何谓越轨:越轨是对某一团体或社会中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系列特定规范的不遵从。
社会学家研究越轨行为是为了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会被普遍认为是越轨,以及越轨的观念如何被有区别地运用的社会成员身上。
3节差异交往理论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但是,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取决于他们社会化过程中与什么人交往,取决于他所生活其中的亚文化类型,即中国入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节二、社会控制的分类l,涂尔干的分类社会控制可以相应地划分为消极控制和积极控制。
第14章2节现代化理论社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二、全球化的现象与过程2、内容推动全球化的因素: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更加容易,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互联网和移动电话得以广泛使用,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使用这些技术而相互联系起来。
2、经济一体化推动力全球化,其中跨国公司是主要推动者。
3、政治变革、冷战的结束以及国际和地区的管理机构大发展和政府间组织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推动。
第15章1节二、社会问题的含义社会问题的含义: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
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卒L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千预的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这种失调情况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子以解决特征:社会问题的具有普遍性和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破坏性和集群性等特征四、社会问题的演变阶段2节五、社会安全感问题(311页)个人总结领会第16章1节四、社会保障的职能社会保障指社会有机系统对其自身运行安全的防护与保卫阻止社会堕入恶性运行、畸形发展。
主要的三种手段类型:社会援助、社会疏导、社会调节3节二、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现实问题1、发展不平衡;2、覆盖而狭窄;3、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程度地;4、资全筹集渠道单一,缺乏强制性;5、保险基金缺乏有效管理;6、管理体制不顺,立法工作滞后。
4节三社会工作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1、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2、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趋势。
社会的功能: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社会运行: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而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