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
主观条件:当事人的意愿
结婚必备条件 客观条件:婚龄要求和婚姻登记要求
(二)婚姻统计指标---婚姻的测量
1、结婚率 结婚率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15岁及以上人口中 结婚事件的发生数,即全年结婚对数。 2、平均初婚年龄 是指初次结婚者的平均年龄。人口学强调女性初婚年龄。 3、离婚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 事件的发生数。 4、离婚比 离婚比是指一年内结婚对数与离婚对数之比。 5、不婚率 指已达到育龄期末仍未结婚的人数占相应年龄组总人数的百分比。
7、童养婚 即男家从小领养他人未成年的幼女做儿媳妇,待 成年后,再与其子完婚 8、入赘婚 即女子不出嫁,招男子入女家为婿的婚姻形式 目的:一是家中没有男性继承人,招婿可以传宗 接代 ;二是家中缺乏强壮的劳动力 9、典妻婚俗 称“借妻生子”,是丈夫将妻子租典给他人作妻 妾的临时性的婚姻形式 10、冲喜婚 即已订婚的男子病笃,以婚喜吉祥之气冲散“晦 气”
2、中国现代婚姻形式
较好的外表
爱情型 人格魅力
政治功利型
功利型
经济功利型 生活依托型 传宗接代型
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
(1)周末婚姻
(2)试婚
即“5+2”的婚姻模式
(3)同性婚
(4)协议婚
(5)网络婚
3、中国现代婚姻新形式
(1)周末婚姻 又称为“5+2”的婚姻模式
5、早婚人口: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就结婚的人口 6、晚婚人口 :超过法定结婚年龄三五年后结婚
二、婚姻形态的发展变化
人类婚姻的形态 ----五个阶段 1、婚姻的原始型态--杂婚 特点:两性关系没有任何限制。 2、家族制的婚姻型态--血缘婚。也称族内婚 特点:血缘群婚和知母不知父 3、过渡性的婚姻型态—伙婚 特点:不同氏族的人群间的群体通婚。 4、对偶婚 是指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一段时间内构成相对稳定的夫妻关系。 5、一夫一妻—--专偶婚 特点:男子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婚姻不可离异。
5、合法的、稳定的婚姻关系有利于人口 发展
第一节 人口与婚姻
四、中国的人口与婚姻
• (一)中国主要的婚姻形式 • (二)中国婚姻关系的基本特征
• (三)目前中国婚姻关系的新特点
(一)中国主要的婚姻形式
1、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婚姻形式
(1)聘娶婚 ---中国最正宗的婚姻形式
(2)掠夺婚 (3)买卖婚 (4)交换婚 (5)指腹婚 (6)表亲婚 (7)童养婚 (8)入赘婚 (9)典妻婚 (10)冲喜婚
(三)婚姻年龄人口的构成
婚姻年龄人口一般是指15周岁以及以上的男女人口。
婚龄人口的类型: 1、未婚人口: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但不到50岁 ; 50岁及以上。 2、在婚人口:初婚、再婚、多次结婚、复婚 3、离婚人口:已经离婚、还没有结婚的人口
4、丧偶人口:夫妇双方中有一方去世了、幸存者并未再婚的人口
血缘婚
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 •分,“所有祖父和祖 血缘婚是由久远 母,都互为夫妻;他 而漫长的杂婚制 们的子女,即父亲和 迈向伙婚制的一 母亲,也是如此;同 个过渡。 •样,后者的子女,构 原始社会中同一 成第三个共同的夫妻 原始群体内同辈 圈子。而他们的子女, 男女间的集团婚。 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 血缘婚限于在同 和曾孙女们,又构成 行辈(如兄弟姐 第四个圈子”(恩格 妹)间互为夫妻 。 斯《家庭、私有制和 国家的起源》)。
1、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婚姻形式
(1)聘娶婚(周代以后,聘娶婚确立)
聘娶婚是中国最正宗的婚姻形式
聘娶婚:通过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以财 物为聘礼,将新娘娶入夫家的婚配形式
聘娶婚的实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的包办婚姻 。
2、掠夺婚,俗称“抢婚”、“抢亲”等。 掠夺婚:男子通过抢劫方式夺取女子为妻的 一种野蛮的、强制性的婚姻类型。
3、买卖婚
买卖婚:指纯钱物交易而定的购买式婚姻
4、交换婚 俗称“换亲” 交换婚: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其 女子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5、指腹婚俗称“胎婚”,即两家主妇同时怀孕, 双方指腹相约,如果是异性,待其成年后则结 为夫妻 6、表亲婚 即表兄妹、表姐弟之间结成配偶的婚 姻形式。分姨表亲和姑表亲(姑舅亲)两种
伙婚制
表亲婚
普那路亚家庭
• 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 式之一。它从血缘家 庭发展而来。“普那 路亚”系夏威夷语 punalua的音译,意即 “亲密的朋友”或 “亲密的伙伴” ,若 干同胞的、旁系的或 血统较远的一群姐妹, 与其他集团的一群男 子互相集体通婚,丈夫 们互称“普那路亚” 。
特定的一群姐妹与另一群体中的一群兄弟结成“伙婚 ”
对偶婚
是指一个男子和 一个女子在一段时 间内构成相对稳定 没有血缘亲属关 的夫妻关系。一个 系的氏族之间的婚 男子在许多妻子中 姻,创造出在体质 有一个主妻,一个 上和智力上都更强 女子在许多丈夫中 健的人种。” 有一个主夫,但并 不排斥与其他异性 保持两性关系。
专偶婚
• 专偶婚亦即一夫一 妻制婚姻 。 • 是财产私有制发展 下的必然产物
第十章
体系结构:
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
1、人口的婚姻结构 2、人口的家庭结构
第一节 人口的婚姻结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大自然的道理;
男愿有室、女愿有家,这是理所当然的。
1、婚姻统计指标及相关概念 2、婚姻形态的发展变化 3、婚姻对人口的影响 4、中国的人口与婚姻
一、婚姻统计指标及相关概念
(一)婚姻与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西周时期以来)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 1、一夫一妻制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 2、 “同姓不婚” 是缔结婚姻的前提。 3、“父母之,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原则。
三、婚姻对人口的影响
1、早婚会导致早育、多生 2、高结婚率促进人口增长
3、离婚率上升抑制人口增长
4、非法婚姻不利于人口发展
1、婚姻:婚姻是男女两性依一定的法律、伦理和风俗的规定建立起来的 夫妇关系
2、婚姻制度是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 在现代社会,婚姻制度通常表现为法律形式,如婚姻法
婚姻的本质:通过建立男女两性特定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类的再生产 禁止结婚条件:禁止近亲结婚,禁止有某种遗传病者 结婚,禁止一方或双方有配偶者结婚 婚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