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如果,连词 并力西向 朝着,动词 而秦兵又至矣 名词,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 名词,军事、战争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动词,好象 良将犹在 副词,还
• 或曰…… 有人,有的人,不定代词 • 或未易量 也许,或许,连词 • 以地事秦 侍奉,动词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事情,名词 •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起初,副词 • 始速祸焉 才,副词
《六国论》知识点整理
20170216
通假字 1、暴霜露,斩荆棘 “暴”同“曝”。读pù ,晒,引申为“暴露”, 意为“冒着” 2、暴秦之欲无厌 “厌”同“餍”。读yà n,满足。 3、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读“tăng”,如果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无”通“毋”,读 wù 不,不要。
以上,连词,表转折。
• 二败而三胜 • 连词,表并列。
“以”的词义
[因为,介词] (1)不赂者以赂者丧 [用,凭借,介词 ] (2)秦以攻取之外 (3)以地事秦 [用,介词] [因为,介词] (4)洎牧以谗诛 [用,介] (5)至丹以荆卿为计 [用、介 ] (6)以赂秦之地封 [凭借、介] (7)以天下之大 [才,连] (8)以有尺寸之地 (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而, 连]
名词作动词。下到。
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判断句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5)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省略句,省略宾语 (6)赵尝五战于秦 状语后置句
特殊句式 (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 (8)齐人勿附于秦
• (7)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古:可以凭借,可以用来 • 今:表示允许
词类活用
⑴不能独完 “完”,形作动,保全。 ⑵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形作名,小/大的贿赂 “事”,名作动,侍奉。 ⑶以地事秦 ⑷义不赂秦 “义”,名作动,坚持正义。 ⑸并力西向 “西”,名作状,向西 (6)李牧连却之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形作动,坚持到底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名作动,礼遇,礼待。 (9)日割月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 (10)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今异义词
古:它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⑴其实百倍 古:祖辈和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⑵思厥先祖父 ⑶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不前往/今:不可以。 ⑷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今: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 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 节的事情。 (6)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这样以后。今:一个连词。
与 (1)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亲交好附 (2) 与战胜而得者 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3)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和,同,表并列。
• 而 • 而秦兵又至矣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状语后置句
(9)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状语后置句
(10)苟以天下之大 定。
判断句
(12)至丹以荆卿为计
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
一词多义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丧失、丢失,动词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动词。
以荆卿为计 作为,动词 邯郸为郡 成为,动词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被,介词 为国者无使为------ 治理,动词 六国破灭 灭亡,动词 薪不尽,火不灭 熄灭,动词
终继五国迁灭 终于,副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动词 故曰“弊在赂秦也” 所以,因此,连词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形容词 强弱胜负已判矣 胜利,名词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动词 较秦之所得 得到,获得,动词 诚不得已 能,能够,动词 暴霜露 暴露,显露,动词 暴秦之欲无厌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