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听评课记录
精编版
《可贵的沉默》听评课记录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情感的课文,闫老师能够着眼文本语言,着眼学生语言习得与发展,从中感悟文章情感。
整个教学过程中,闫老师引导孩子们以议代讲,和谐交流。
沉默中使得学生领悟出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会接受爱,享受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们带来快乐,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这节课中,学生感悟沉默,闫老师先让学生透过文本看清自己,这样使学生达到了感悟的真正目的。
我认为真正的好课应是简洁、朴实的,主要教学流程往往也就只有几步,而我最看重的,则是预设的每一个教学目标能否真正有效地加以落实。
一开始,闫老师简洁自然的导课,很快把学生带入了当时的课堂,走进文本,再通过“热闹”和“沉默”这两幅插图的
鲜明对比中,自然地让学生紧紧围绕文本,感受当时人物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为了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表现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使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同时,注意了前后的联系,沉默前的热闹与沉默后的热闹有什么区别,从这区别中看出这沉默的可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整堂课,闫老师紧紧抓住了这几个切入点,把沉默中的可贵感悟到位。
值得商榷之处:作品的情感伴情节而生,情节发展推动情感的深入。
然而,情节毕竟只是作品的大框架,只是学生感知的课文大意。
唯有走入字里行间,才能感悟真实而细腻的情感。
这节课,闫老师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时,虽然形式多样,但挖掘和指导的深度不够,一些地方目的也不明确,致使学生体会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