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2002,19(1>:74. [49]张华,徐凌川.陈皮药理及炮制研究进展[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6>:22.[50]欧仕益.橙皮昔的药理作用[J].中药材,2002,25(7>:531-533.[51]B a e E A,H a n M i,K i m D H,e t a i.i n v i t r oa nt i-H e i i c o ba c t e rpy i o r i a c t i v i t y o f s o m ef i a v o no i ds a nd t he i r m e t a bo i i t e s[J].P i a nt a M e d,1999,65(5>:442-443.[52]Sgua dr i t oF,A i t a v i i i aD,Sgua dr i t oG,e t a i.G e ni s t e i ns uppi e m e nt a t i o n a nd e s t r o g e n r e pi a c e m e nt t he r a pyi m pr o v ee ndo t he i i a i dy sf unc t i o n i nduc e d byo v a r i e c t o m yi n r a t s[J].C a r di o v a s c R e s,2000,45(2>:454-462.[53]H a bs M,H a bs H,B e r g e r M R,e t a i.n e g a t i v edo s e-r e s po ns es t udy f o r c a r c i no g e ni c i t y o f o r a i i y a dm i ni s t e r e d r ut i n s ui f a t e i n Spr a g ue-D a w i e y r a t s[J].C a nc e rl e t t,1984,23(1>:103-108.[54]A hm a di a ni A,F e r e i do ni M,Se m na ni a n S,e t a i,A nt i no c i-c e pt i v ea nd a nt i-i nf i a m m a t o r yef f e c t so fs a m buc use bui usr hi z o m e e x t r a c t i n r a t s[J].J E t hno pha r m a c o i,1998,61(3>: 229-235.[55]R o nz i e r eM C,H e r ba g eD,G a r r o neR,e t a i.i nf i ue nc eo fs o m e f i a v o no i ds o n r e t i c ui a t i o n o f c o i i a g e n f i br i i s i n v i t r o[J].B i o c he m P ha r m a c o i,1981,30(13>:1771-1776.[56]G a r g A.C he m i s t r y a nd pha r m a c o i o g y o f t he c i t r us bi o f i a v o-no i d he s pe r i di n[J].P hy t o t he r R e s,2001,15(2>:655. [57]胡燕飞.陈皮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58]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509-517.[59]R o bbi ns R C.E f f e c t so f f i a v o no i dso n s ur v i v a i t i m eo f r a t sf e d t he r o m bog e ni c o r a t he r o g e ni cr e g i m e ns[J].J A t hr o s c i e rR e s,1967,7(1>:3.[60]B o us ke i a E,D o ny o K A.E f f e c t o f o r a i a dm i ni s t r a t i o n o f pu-r i f i e d m i c r o ni z e d f i a v o no i d f r a c t i o n o n i nc r e a s e d m i c r o v a s c u-i a r pe r m e a bi i i t y i nduc e d by v a r i o us a g e nt s a nd o n i s c he m i a/r e pe r f us i o n i n di a be t i cha m s t e r s[J].i nt JM i c r o c i r cC i i nE x p,1995,15(2>:293-300.[61]沈同,王镜岩.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03.[62]刘康平.洋金花配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18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92,21(1>:18-19.[63]郑虎占,董泽宏,余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四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3461-3475.[64]李冬青,夏丽萍.甘草的临床药理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药业,2000,9(6>:55-56.[65]史桂兰,胡志浩.甘草酸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1,13(1>:10-12.[66]杨锦南,朱明.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2>:110-114.[67]叶时泉,唐秀英.甘草在医学方面的研究现状[J].时珍国药研究,1997,8(1>:75-76.[68]吴勇杰.甘草次酸钠的抗炎作用机理[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7(1>:4.[69]毛宝兴.甘草黄酮高效提取及其分离纯化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70]王河滨.甘草黄酮和甘草酸的联合提取及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5.收稿日期:2012-06-25;修回日期:2012-11-15编辑陶珠)文章编号:1001-69102013)02-0010-03 学术探讨从大医精诚谈医师职业精神申晨9郭德欣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摘要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进行论述9概括出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及其研究现状和影响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主要因素9探讨将医师职业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容的必要性0医师职业精神研究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的课题9应该将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入高等医学院校日常教育\教学中0关键词 大医精诚;医师职业精神;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志码 Ado i:10.3969/j.i s s n.1001-6910.2013.02.04'大医精诚"提出的三至---'至精"'至诚"'至善"之心为中医工作者所必读必知必行的职业行为准则,是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核心[1]将'大医精诚"与现代医学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结合而凝炼出的现代医师职业精神,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和医疗卫生人员的道德修养技术水平沟通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1 犬医精诚与医师职业精神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逸(581-682年>一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全面继承和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优01中医研究 2013年2月第26卷第2期 T C M R e s.F e br ua r y2013V o i.26n o.2 万方数据良的医德传统有大医精诚大医习业等医德专著大医精诚提出了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即医者要医术精湛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即要求医者应该品德高尚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侧隐之心进而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孙思逸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2告诫医者要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必须具有高度的仁爱之心把挽救患者的生命作为医者的最高职责由于孙思逸的医德思想具有较强的人民性旬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医者医德的要求和愿望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所称颂故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至今仍被许多中医院校作为医学誓言和医学生准则2 现代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h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旬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3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对医师职业精神认为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旬中医学科学精神指求真务实推崇理性勇于创新以及追求医疗技术卓越的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指向善求美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5我国将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服务病人医德是基础服务患者是目标高尚的道德不能等同或替代精湛的医术但高尚的道德是精研医术的动力和基础63 犬医精诚 对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影响3.1 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现状我国医务人员在中医学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传统道德引导下医师职业精神有着良好职业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医疗体系的发展及现代医疗技术的广泛运用医师的职业精神也受到了一定影响7市场经济时期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点使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一些违背职业使命和职业精神的不良现象如一些医师职业精神严重缺失导致患者群体自主意识的增强和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不满对医生的不信任医患关系高度紧张并且对学医者从事医师职业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严重侵扰了学医者的思想品德背离了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加强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医学的纯洁性和崇高性十分必要83.2 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现状尽管我国的医师职业道德体系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现代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自2005年5月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加入了国际推行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活动行列之后我国学者不但学习和引入西方职业精神理念而且逐渐成立了医师职业精神的专门研究组织这些机构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医师职业精神并用于指导实践93.3 影响医师职业精神的主要因素①医疗卫生体制因素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软环境混乱等现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引发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②教育制度因素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依然存在重视h床技能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德医风教育的现象③医院管理制度因素包括病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医疗纠纷管理制度等如正式编制与合同制h时聘用制的同事同工不同酬造成心理严重失衡影响他们的医疗服务质量从而导致患者满意度降低11④医师因素部分医师利用患者的信任与手中的处方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损害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导致患者群体对医师群体的信任危机⑤患者因素在就医观念商品化的影响下患者通常认为只要花高价钱就能享受满意的服务认为送红包可以获得更多的特殊照顾导致部分医师对给予自己物质好处的患者额外照顾从而引发医疗矛盾⑤媒体因素一些媒体失实的报道激化了医患矛盾此外一些片面的报道使公众一巳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满意便求助于媒体制造社会舆论12台湾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文化时指出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13重温大医精诚尊重生命的理念对倡导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精神相对统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幸福观促进医疗行业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医师职业精神研究和教育11中医研究 2013年2月第26卷第2期 T C M R e s.F e br ua r y2013V o i.26n o.2 万方数据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0追求大医精诚,信仰上善若水,拥有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核心价值理念,是仁~和~精~诚的精华所在0因此,将大医精诚等核心价值理念作为医学教育和医师终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对日后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行业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0参考文献[1]用"大医精诚"凝聚职业精神[E B/O l].<2012-01-19>ht t p://r o i i.s o hu.c o m/20120119/n332643575.s ht m i [2]孙思逸奠定的中国千年医学道德[E B/O l].<2009-09-13>ht t p://i s1919.bi o g.s o hu.c o m/131712727.ht m i[3]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4]l y nc h D C,Sur dy k P M,E i s e r A R.A s s e s s i ngpr o f e s s i o na i i s m:ar e v i e w o f t hei i t e r a t ur e[J].M e d T e a c h,2004,26<4>: 366-373.[5]郑大喜.医学领域里商业主义的渗透与人文精神的回归[J].医学与社会,2010,23<4>:3.[6]关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医师职业精神培养[E B/O l].<2011-12-1>ht t p://y j s b.s x t c m.c o m/da n-g j i a n/v i e w.a s p?i d=288[7]马晓丹,刘志飞,闻德亮.影响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因素[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2>:193-194.[8]王春光.关于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2>:27.[9]万学红,吕小岩,郑尚维.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4>:376.[10]程子军.完善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途径[J].医学与哲学,2005,26<10>:74-75.[11]郑尚维,孙荣国,邓绍林.医师职业精神与医疗服务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684-2685. [12]丁伟芳.医疗纠纷的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06,10<2>:43-45.[13]龙应台的文化和民主观[E B/O l].<2011-02-12>ht-t p://bi o g.s i na.c o m.c n/s/bi o g_3f3368030100p01r.ht m i 收稿日期:2012-10-08修回日期:2012-12-10编辑马虹文章编号1001-6910201302-0012-03 临床研究 益肾活血方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郭聂涛a丁谊a杨进a李燕林a刘琳娜a秦彩霞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1摘要目的Z探讨益肾活血方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O方法Z将5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O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益肾活血方(黄芭\补骨脂\杜仲\芜丝子\构把子\益母草\丹参\草葱\威灵仙>a每日1剂a分2次口服O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O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O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宰酮(T>\泌乳素(P R l>水平a观察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a以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O结果Z治疗组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a E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结论Z益肾活血方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性激素水平有明显影响O关键词 慢性尿酸性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益肾活血方/治疗应用性激素/治疗应用补肾祛邢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志码 Bdo i10.3969/j.i s s n.1001-6910.2013.02.05慢性尿酸性肾病是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类型之一,也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9起关节炎以外的一种最常见的临床疾病0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增高并趋向年青化,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0痛风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几乎95%以上的痛风患者都是男性,女性仅占4%~ 5%,且多发生在绝经后0俄罗斯学者[1]发现:痛风性肾病和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与性激素有关0 2009年6月2011年5月,笔者采用益肾活血方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30例,总结报道如下0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肾内科门诊和住院慢性尿酸性肾病男性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0诊断符合参考文献[2]标准0治疗组30例,年龄38~65岁,平均<48.0:2.6>岁病程0.5~ 10a,平均<4.0:1.2>a0对照组26例,年龄35~ 63岁,平均<47.0:2.6>岁病程1~9a,平均<4.3: 1.9>a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21中医研究 2013年2月第26卷第2期 T C M R e s.F e br ua r y2013V o i.26n o.2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