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讲义齿轮传动2
pb1 pb2
如左图所示为一对渐开 线齿轮啮合的情况。设前一 对齿轮在K点接触,后一对 齿轮在K'点接触。
为使前后两轮齿能同时 在啮合线上接触,必须使法 向齿距K1K'1 = K2K'2,否 则
若K1K'1 > K2K'2 ,传动中断。
若K1K'1 < K2K'2 ,两轮可能卡住。
p bd zbz dd d bpc o s m c os
所以,分度圆也可定义为: 齿轮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的圆。
(4)、齿顶高系数ha*和顶隙系数c*
一对齿轮啮合时,为
o1
避免一齿轮齿顶圆与另一齿
轮齿根圆相碰,并为存储润
r1'
滑油,齿顶高略小于齿根高,
留有径向间隙(顶隙) 。
顶隙 c= c * m
c
'
齿顶高 ha = ha*m 齿根高 hf= (ha* +c *) m 全齿高 h= ha + hf
第六章齿轮传动2
精品jing
一.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1.齿轮各部分名称和符号
对于内齿轮的参数:
2.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1).齿数:齿轮整个圆周上轮齿的总数, 用z表示。
(2)、 模数: 根据圆的周长和齿距 的定义可知
齿数Z
齿距
pse
d pz 令 p m
定了模数,并选定了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
压力角,并确定了齿轮的齿数后,标准齿轮 各部分的尺寸就能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dmz da d2ha
df d2hf
db dcos
ccm
ha = ha*m
hf= (ha* +c *) m
h= ha + hf = (2ha* +c *) m
S = e = P/2 = m/2
r
arccosr(b )
r
cos rb
r
rb
rcos1mczos
2
由上式可知,当齿轮的齿数和模数一定时,分
度圆压力角不同,其基圆大小就不同,渐开线齿廓 的形状也就不同。因此,分度圆压力角是决定渐开 线齿廓形状的基本参数。
国家标准规定分度圆上的压力角为标准值, =20°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采用=15° 。
外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4. 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一对渐开线齿廓能满足啮合基本定律就能保证 定传动比传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任意的两个渐开线 齿轮都能正确地啮合传动。
根据渐开线性质, 两轮齿法向齿距应分别 等于两轮齿基圆齿距。
k 1 k 1 p b1
k 2 k 2 p b 2
分度圆
dmz
pm
分度圆上模数和压力角均为标准值。
齿根圆 齿顶圆
式中, 比值p/π含有无理数π, 这给设计、 制 造及测量带来不便, 为此需在齿轮上取一圆, 将 该圆p/π的比值规定为标准值, 并使该圆上的压 力角也为标准值, 这个圆即为分度圆。 规定分 度圆上的齿距p对π的比值为标准值(整数或有理 数)称为模数, 用m表示, 即:
p b 1 m 1 co 1 ;p s b 2 m 2 co 2 s
故有:
m1cos1 m2cos2
由于模数、压力角均已标准化,所以要满足 上式,应使:
m11
m2
2
m
一对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是:
两齿轮的模数和分度圆压力角必须分别相等。
一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in1 1d2 db2d2z2 n2 2 d1 db1 d1 z1
一对齿轮的啮合只能推动从动轮转过一 定的角度,而要使齿轮连续地进行转动,
ra1
就必须在前一对轮齿尚未脱离啮合时,
后一对轮齿能及时地进入啮合。显然, 必须要求实际的啮合线段
N2 B1
大于或等于齿轮的基圆齿距:
rb2
B1B2 pb
o2
1 rb1
B2N1
ra2 2
如果 B1B2 pb,则表明始 终只有一对轮齿处于啮合
= (2ha* +c *) m
r2' o2
我国对齿顶高系数ha*和顶隙系数c*也规定了标 准值。见P57表4-2
正常齿制: 短齿制:
ha* = 1 ha* = 0.8
c * = 0.25 c * = 0.3
标准齿轮
分度圆上齿厚与齿槽宽相等,且齿顶高和齿 根高为标准值的齿轮称为标准齿轮。
3、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根据齿轮所承受的载荷大小等条件,选
5. 渐开线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齿轮啮合过程
起始啮合点B2:
从动轮的齿顶点与 主动轮的齿根处某点 接触,在啮合线上为 从动轮的齿顶圆与啮 合线N1N2的交点B2。
终止啮合点B1:
主动轮的齿顶点与从动轮的齿根处某点接触, 在啮合线N1N2上为主动轮的齿顶圆与啮合线N1N2 的交点B1。
实际啮合线B1B2
状态;如果 B1B2 pb,则表 明有时为一对轮齿啮合,
有时为多于一对轮齿啮合;
如果
B1B2,则pb前一对
轮齿在B1脱离啮合时,后
一对轮齿还未进入啮合,
结果将使传动中断,从而
引起轮齿间的冲击,影响
传动的平稳性。
o1 1
ra1
rb1
N2 2
由上可知,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是:两齿轮的实际啮 合线 B1B2 应大于或至少等于齿轮的基圆齿距 p b 即:我
一对齿轮从开始啮合点 B2至终止啮合点B1的轨迹。
理论啮合线N1N2
当两轮齿顶圆加大时, 点B1和B2趋近于点N1和N2,由 于基圆内无渐开线,所以线 段N1N2为理论上的最大啮合 线段,称为理论啮合线段。
o1 1
ra1
rb1
N2 B1
rb2 o2
B2N1
ra2 2
o1
由上述齿轮啮合的过程可以看出,
们用符号 表示 B1B2 与 p b 的比值,称为重合度(也 称作端面重迭系数): B1B2 1
当模数一定时, 齿数不同,齿廓渐开 线的形状不同。
不同模数轮齿大小的比较
(3)、压力角
由渐开线性质可知,在不同直径的圆周上,齿 廓各点的压力角是不同的。
齿廓上K点处的压力角:
cos k
rb rk
k
arccosr(b rk
)
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角是指齿轮分度圆上的压力 角,简称压力角,其值为:
cos rb
m p
式中, m的单位为mm。 模数是齿轮
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 我国已制定了
标准模数系列(见表5-2-1)。 因此, 分
度圆的直径为
d
pz
mz
分度圆的齿距p为
p=s+e=πm
db=dcosα=zmcosα
渐开线齿廓满足基本定律.swf
表5 -2- 1标准模数系列(GB 1357-87)
当齿数一定时, 模数越大,齿轮与轮 齿的尺寸越大,轮齿 的抗弯能力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