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心理学


(一)唤醒与情绪
1.情绪的形式
情绪的形式最笼统的体现就是快乐和不快乐。情绪形式无法自主决 定,常常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总是本能地追求快乐,快乐是对提升生存状态行为的一种奖赏, 并决定着对行动的选择。
2.情绪的强度
无论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都会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而加强。情绪
决定个人对环境的偏爱与选择。
其次,应激是一种全身心的唤醒与激活:它不仅唤醒和吸引人的注意去应 付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激发了机体组织的活力和免疫系统的战斗力。 适当的应激是保持生命活力和增强个体生存能力的必要条件,但过分的应 激有时需要付出过于昂贵的代价: 首先,人处于应激状态下,常常把注意力集中于感知到的应激物而忽略 其他刺激,甚至潜在的危险,以致造成造成连续的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此外, 某个或某些附加的应激物必然加剧应激反应,累积的结果超过了个人的应对能, 则有可能进入衰竭阶段,造成“祸不单行”。
唤 醒
情 感 评 价
偏爱
不定性 不定性、唤醒与情感评价
不定性
(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2.不定性、唤醒与情感评价
柏莱恩将与探索和偏爱有关的环境特性称为“对照刺激特性”,包含四个方面: 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和不一致性。 复杂性——环境组成要素的多样性与结构或组织的复杂性,也称视觉丰富性; 新奇性——环境中出现新的、或以前未曾引起注意的特性的程度; 意外性——环境出人意料的程度; 不一致性——某一环境要素与其周围背景不一致的程度。
唤 醒 水 平
睡眠
情绪的维度图
(一)唤醒与情绪
3.情绪的三因子论
拉塞尔和拉尼厄斯按 愉快维度和唤醒维度对场所
的情感性质做了近似描述。
他们提出的40个描述情绪的 形容词恰好在两维坐标上排
列成圆形,横轴从不愉快到
愉快,纵轴从睡眠到唤醒。
一、唤醒理论
(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人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刺激的影响。
(1)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 (2)阻抗 (3)习得的无助感。
总结
总 结
上述几种理论都可以纳入应激理论的结构体系中,如刺激过载可以 看作是应激的结果;唤醒水平的提高是构成应激的一部分;最佳适应水
三、环境负荷理论
三、环境负荷理论
根据科恩的观点,环境负荷理论认为:
三、环境负荷理论
1.个人处理输入信息的能力有限,任何时候都只能投入有限的精力去注意
这些信息; 2.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会出现超负荷现象; 3.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 4.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
一、唤醒理论
(一)唤醒与情绪
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 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 脑活动增加。唤醒其实就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各种身体活动, 使它们达到活跃状态。唤醒是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和干预因素。 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认知理论认为,情绪包含强度和形式两种属性: 唤醒水平决定情绪的强度,认知和评价决定情绪的形式。
(三)唤醒与绩效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人在完
成某项任务时,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 获得理想的效率,且容易发生错误。只有在
唤醒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即环境刺激适中)
时才能达到最高绩效,即任务绩效与唤醒水 平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见右图)。 这种最适宜的唤醒水平称为最优唤醒水 平,而达到最优唤醒水平需要最适宜的环境 刺激。
心理学家霍姆斯和拉赫曾对一系列生活事件进行调查,根据被试们的排列 整理出生活事件量表,也称社会再调查等级量表。 150~199分,中等生活危机;200~299分,较严重生活危机;300分以上, 严重生活危机。
(二)应激物的种类
3.背景应激物
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日常工作、每天上下班赶路、
二、环境应激理论
三、环境负荷理论
(一)环境的负荷
唤醒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接受的感觉信息的多少。梅拉
比安提出,可以用个人传递的信息量对环境加以描述,他把这一概念称为环境 的负荷。
在所有其他条件相等的环境中,高负荷环境比低负荷环境具有更强的唤醒
作用。 梅拉比安认为,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新奇性和复杂性。
四、适应水平理论
对新环境的适应是在一定范围内个人与环境相互协调与磨合的结果。环境 刺激水平与个人适应水平相差越远,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就越明显,适应也越困 难。个人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取决于新旧环境差异的大小、个人适应能力的高 低、以及在新环境中暴露时间的长短(见下图)。
四、适应水平理论
四、适应水平理论
在这一段时间,就出现超负荷现象。
三、环境负荷理论
(三)环境负荷理论的现实意义
简化环境信息,提高人们对环境信息的有效选择与控制,是当今城市环境
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城市设计与规划中,运用“注意”的规律、格式塔的 组织原则、生态知觉的基本原理等对城市环境加以合理的组织,形成结构和秩
三、环境负荷理论
序,有利于人们在识别建筑环境过程中化多为一,使信息处理过程得到简化。
(三)唤醒与绩效
随着任务的难易,倒U形曲线的峰值会向左或向右偏移:在从事复杂任
务时,最优唤醒水平偏低;从事简单任务时,最优唤醒水平偏高。 在进行不同环境场所的设计时,设计者就需要考虑最优唤醒水平和最恰 当的环境刺激对照特性: 娱乐(观光)场所——复杂性、意外性和神秘性 购物场所(医院)——秩序性、识别性
五、行为约束理论
行为约束理论还认为,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可能会导致习得无 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认为对 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通过“学习”认识到:对环境是 无力改变的。
五、行为约束理论
因此,行为约束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
美国 佩利公园
无论愉快还是不愉快,都会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而加强。人们本能的保持好心 情,减少不愉快的感觉。
情绪决定着个人对环境的偏爱与选择
人不能总保持在高唤醒状态,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 需要不同的唤醒水平。
(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2.不定性、唤醒与情感评价
柏莱恩的研究表明:人对环境的情感评价与环境的不定性呈倒U形曲 线关系。
环境行为心理学
第三章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对于环境——行为关系,不同学派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侧重于不 同的方面,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每一种理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与历史条件 下产生的,有些已经证实,有些还存在不足,有的比较成熟,有的仅仅是一种 探索。因此,每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的环 境——行为现象。
(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2.不定性、唤醒与情感评价
根据柏莱恩的观点:复杂性、新奇性、意 外性、不一致性中等的对象是最美的,而那些 对照刺激特性过高或过低的对象则是不美甚至 是丑陋的。他的这个观点在绘画和音乐领域研 究中得到了验证,在环境评价方面只得到部分 验证。
沃尔威尔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见右图)
复杂性(多样性)与平均偏爱率
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机能来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适应水 平理论至少适合于解释三种环境刺激条件下的环境行为关系:环境中的感觉刺 激输入、社会刺激输入和环境的改变运动。 适应水平理论提出上述三种刺激可以在三个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 (1)强度; (2)刺激的多样性; (3)刺激的模式
四、适应水平理论
(一)应激反应
2.心理反应
行为和情绪反应由拉扎勒斯提出,又称为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同样的刺激在某一情境中不会引起应激,而在另一情境中则可能引起应激, 这取决于个人的认知评价。 个人的认知评价取决于两方面: 其一,个人心理因素(智力、动机、知识或经验) 其二,对特定刺激情境的认知。
一、唤醒理论
1.广泛探索和特殊探索
感觉上的刺激不足和生理上的饥渴同样难以忍受,这种心理上的饥渴
状态会驱使个人像饥不择食一样到环境中寻求刺激,提高唤醒水平,这种行 为称之为“广泛探索”。
当个人被特定的环境所唤醒而引起注意时,就有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
下企图涂过探索对环境的某种不定性,即知觉矛盾作出解释,这时发生的行 为就是“特殊探索”。
城市学家帕尔:在建筑和人工要素越来越密集的城市环境中,每条街道重 复同一模式,特别是许多住宅开发区建筑彼此相似„„从这一角度看,城市又
是令人厌烦的、单调和缺乏刺激的环境,无聊和寻求刺激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青少年的犯罪和破坏行为。 沃尔威尔和卡普兰:人们认为最美的环境也是最自然的环境。
四、适应水平理论
从生理角度出发,人不能总保持在高唤醒状态,在不同的时间、不 同的场所需要不同的唤醒水平。
(一)唤醒与情绪
3.情绪的三因子论
由梅拉比安和拉塞尔提出,包 含三个独立的维度:快乐/不快乐、 唤醒/未唤醒、控制/屈从。 三因子论将情绪的形式与强度 综合起来描述情绪的状态。
屈从 控制
不快乐
快乐
他们还提出了由18对两极形容 词组成的情绪状态的语义差别量表, 用来评价由三个维度组成的情绪。
(一)应激反应
应激模型
(二)应激物的种类
按冲击强度和影响范围,应激物大致分为三类:灾变事件、个人应激物和
背景应激物。 1.灾变事件 灾变事件是势不可挡的应激物,如自然灾害、战争、重大技术事故等。 特点: 突发性,不可预告;强大的冲击力;涉及范围广,影响人数多。
(二)应激物的种类
2.个人应激物
个人应激物指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二、环境应激理论
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stress)。 应激包含主观反应和客观刺激两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