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1》
2.年级:高一
3.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
4.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实质;
(3)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疑问设置,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的实质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时对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能写出常见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本课时要指导学生在电离的基础上分析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4.设计思路:
(1)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
(2)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的探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3)结合多媒体教学,课前播放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课堂中适当使用FLSAH动画展示微观离子之间的变化,能形象生动的让学生理解反应的过程与原理。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视频引入,课前质疑
2.温故求新内容简介:三国时,诸葛亮为了
擒拿南王孟获(历史上有名的七擒
七纵),率军南征至云南西洱河,
遇四口毒泉,其中一口为哑泉。
时逢天气好生炎热,人马饮用了
哑泉水后,全都中毒,将士们都
说不出话来。
后来幸得一智者指
教,复饮安乐泉水,“随即吐出恶
涎,便能言语。
那么其中的玄机
是什么呢?用我们这一节所要学
习的知识就可以解释。
【书】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
或生成的反应
温故:
【讲】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
先来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多媒体】展示
求新:
【讲】现在,同学们猜想一下,
如果将两电解质溶液混合在一起
会怎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进行
2-1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KCl+Na2SO4
Na2SO4+BaCl2
【投影】实验的动画演示过程
小结:
认真观看视频片段
仔细思考问题
学生在回顾并在草稿本
上完成
学生讨论,猜测混合后
的结果。
视频片段引入
激发学生兴趣。
设置疑问,激起
学生本堂课的
学习欲望。
通过创设“问题
情景”进行启发
式教学。
温故,上节课的
知识是本堂课
的重要基础。
同
时学生都能把
知识回顾起来,
会有很大的成
就感,激发继续
学习下去的信
心和欲望
求新,要求在已
有知识的基础
上探求新的发
现,从而学习新
的知识。
通过学
生的大胆设想,
再实验论证,培
养学生科学假
设,实事求是的
精神。
带着猜测进行
实验,通过实验
6、课前疑问解答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
的反应,而且还可表示同一类型
的反应。
提示:哑泉水中溶解用胆矾
(CuSO4·5H2O)
CuSO4 === Cu2++SO42-
安乐泉水中溶解有Ca(OH)2
Ca(OH)2=== Ca2++2OH-
学生记录,思考,讨论
得很大的学习
成就感
课后作业与生
活紧密相连,让
学生把知识带
到生活中去,不
但增加了学习
的乐趣,还让学
生更加体会到
化学学科的用
处之大,学会学
以致用
附:
探究报告
编号一二
操作步骤
现象
混合前溶液中离子
----BaCl2溶液
----Na2SO4溶液----KCl
----Na2SO4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