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工作报告(2012.1.3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2012.1.3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8日在利辛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县长程修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圈点2011:攻坚突破,亮点纷呈2011年,是我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民本民生明显改善的一年。

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定信心,直面困难,扬优成势,开拓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质量提高、后劲增强、运行稳健、不断向好的发展势头。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3亿元,较上年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增长53.8%;财政收入6.7亿元,增长5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18%;进出口总额3800万美元,增长66.7%;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1.4亿元、贷款余额42.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7亿元和11.8亿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4元,分别增长15%和22%。

一年来,我们坚持扩张园区、做大总量,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新修道— 1 —路7条,园区面积拓展到9.5平方公里,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着力抓好特色产业园建设,恒盛食品产业园主体工程、丝网纱门产业城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县工业园新入园企业20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10家。

加快9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和7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累计入园项目68个,吸纳社会就业3000多人。

进一步加强骨干企业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3家,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50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1亿元、增加值9.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5%和75%。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全年新增私营企业550家、个体工商户4200户。

一年来,我们坚持招大引强、集聚要素,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全年新引进项目148个,实际到位资金89.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5.8%。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重点项目168个,完成投资50.5亿元。

其中,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26个,完成投资5.87亿元;列入市考核重点项目48个,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板集电厂项目运作顺利,省发改委已正式向国家能源局申报“路条”。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新批外资项目2个,新增获权自营进出口企业8家;全年利用外资376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70%。

一年来,我们坚持三区联动、提升品位,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编制了滨河新区、老城拓展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给排水、园林绿地等11项专项规划,并完成了城市规划馆扩建工程。

去年,我县《滨河新区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荣获“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环境双金奖,《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荣获全省优秀县城规划评选二等奖,《滨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4单元)》荣获全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特别奖。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投资9.5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3条37公里、桥梁21座,铺设污水管网48公里、供水管网32公里、弱电管网48公里。

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了晴岚溪、状元河东段等4条沟河景观治理工程。

着力推进城市亮化、绿化工程,新增路灯2557盏、绿化面积127万平方米。

加速推进滨河新区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了财税综合业务用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等新区建设项目。

加快小区建设步伐,新建住宅小区16个、面积176万平方米,其中农民安臵和保障性住房小区1个、面积39万平方米。

加大市场和公园广场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了徽商农资大市场、金龙国际商贸港等4个市场,以及文景公园、颐正园等3个公园广场项目。

积极盘活土地资产,成功出让国有土地2612亩,实现土地收益17亿元。

加大拆迁拆违力度,完成拆迁拆违面积58.9万平方米。

扎实推进集镇建设,新建集镇道路28公里,建设集镇住宅小区32万平方米,集镇面貌明显改观。

张村、江集分别被评为第二届全省文明村镇和创建工作先进村镇。

一年来,我们坚持城乡共进、典型带动,三农工作成效明显。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115.2万吨,较上年增长 1.7%。

我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集体。

特色农业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蔬菜25.9万亩、药材7.5万亩、设施农业2.4万亩。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4家,— 3 —申报无公害农产品9个、无公害基地2个;新建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53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1%。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实施了利阚河治理、苏沟治理等水利工程,完成农田区域综合治理22.6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13.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

林业生产累计植树300余万株。

我县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建设第十六届“江淮杯”评比一等奖。

新村建设步伐加快,新建示范点46个、住宅7820户。

王人镇曹店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农村十大工程进展顺利,较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去年12月份,全省农村环境保护连片整治暨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30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各项工程全部完成了年度任务。

我县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县、全市民生工程综合评比一等奖。

突出抓好五保关爱工作,新建改建敬老院6所,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42%。

高度关注妇女儿童事业,新建留守儿童之家235所、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5个,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成使用。

重视做好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351例。

不断加强城乡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

新农合工作平稳运行,群众补偿受益率达195%。

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计生指标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

扎实推进教育振兴工程,完成了特教学校建设,新建改建村级幼儿园71所,实施学校标准化创建69所,高考本科达线人数首次突破3000人大关。

加快发展文化广电体育旅游事业,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170个、乡镇健身广场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6个,完成了10个乡镇的广播村村通工程,创建省优秀旅游乡镇1个、五星级农家乐1个。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6公里,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52座,实施农村清洁工程3个,建设户用沼气池1800口、大型沼气工程1个,加固农村危房1200户。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10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农保参保登记率达94.5%,累计发放养老金1.3亿元。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完成了83座粘土砖瓦窑厂拆除任务;实施土地复垦整理项目40个,新增耕地4578亩。

抓好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不断加大殡改投入,县殡仪馆项目全面竣工。

深入开展平安利辛创建活动,着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积案化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去年12月份,我县被省政府安委会授予“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称号。

同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和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进步。

一年来,我们坚持勤政务实、廉洁高效,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1项。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 5 —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 件、建议74件,政协提案 26件。

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全年办理“市长热线”156件、“县长热线”400多件。

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小金库”治理等工作,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回首风雨历程:负重奋进,成果丰硕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深感到,这五年是全县上下抢抓机遇,负重奋进,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历史最快最好时期的五年;是我们有效应对旱涝灾害、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抢占制高点、攀登新高峰的五年;是打破常规,苦干实干,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更是风雨磨砺,积蓄后劲,为实现加速崛起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

五年的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始终把抓项目、保增长放在首位,经济发展保持了强劲势头。

五年来,全县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50.7亿元增加到113亿元,年均增长11.3%;财政收入由1.4亿元增加到6.7亿元,年均增长36.8%;工业增加值由4.5亿元增加到20.7亿元,年均增长35.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由1.6亿元增加到9.5亿元,年均增长4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31亿元,年均增长51%;进出口总额由429万美元增加到3800万美元,年均增长5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2.6亿元增加到51亿元,年均增长17.7%。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37.7:18.3:44.0调整为30.5:28.5:41.0。

五年的创新发展,发展活力日益彰显。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较大突破。

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7家国有企业实施了改制重组,1153名职工得到妥善安臵。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公益性管理体制全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文化体制和财政、金融等项改革深入推进。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项目807个,实际到位资金213.7亿元,年均增长32%。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五年累计新批外资企业16家,实际利用外资9436万美元,年均增长51%。

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2.3万户,注册资本金46.4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54.3%上升到59%。

五年的统筹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连续四年实施了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双十工程,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编制城乡建设各类规划400余项。

滨河新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区框架初步拉开。

新建世纪大道、延陵大道、迎宾大道等城市道路63条113公里,完成醉月溪、红丝沟等沟河综合整治7条18公里,建设公园广场4个、星级宾馆3个、学校7所、医院3家。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使用,皖北商城、财富广场、强力〃学府名都等一批商贸中心和住宅小区基本建成。

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14.2平方公里扩展到21.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2006年的18%提高到29%。

深入开展集镇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生态村4个,建设新村示范点150个。

进一—7 —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村道路1326公里、桥梁87座;疏浚大沟11条,实施农田区域治理107万亩,新打机井1826眼,建设小型桥涵9697座,完成成片造林5.2万亩。

相关主题